第64章 凭他也配?

作品:《人在大唐当纨绔,开局接了帝皇榜!

    想到这里,李世民忍不住揉了揉眉心。


    他也意识到徐尚年绝非等闲之辈——能在这种动荡局面中掌控全局,杀了那么多权贵人物,可见其手腕不凡!


    一旦真的开战,对方必然难缠!


    就在他思绪万千之时,杜如晦和房玄龄终于赶到了。


    李世民摆了摆手说:“你们别客套了,快坐下吧。”


    房玄龄见皇帝神情焦急,忙问:“发生了什么事,陛下?”


    李世民直接把那份信递给两人,“你们自己看吧!”


    看完之后,二人对视了一眼,神色复杂。


    杜如晦忍不住开口:“这事是真的?也太巧了吧?”


    我们这边刚刚决定开战,那边内乱就被平定了?


    大唐不至于这么背吧!


    李世民点点头,语气低沉:


    “确实是事实无疑。我叫你们过来就是为了讨论这件事。”


    “现在兵马都已经准备妥当,你说这场仗到底还打不打?”


    两位大臣一时也无言以对。


    无论是打还是退,都不是个容易的选择。


    沉默了好一会儿,杜如晦说道:“既然情况变了,不如召集众将一起商议一下,听他们怎么说。”


    “这些人在边境打仗多年,比我们更了解吐蕃的实力。”


    李世民叹了口气:“不用找了,我知道他们会说什么。”


    这几年哪次不是如此?


    房玄龄有些不好意思地苦笑了一下,发现自己这问题确实挺没水平。


    朝廷武将一个个性格刚烈,哪怕是地狱也敢闯进去!


    哪里会害怕打仗!


    要是真问他们,答案只有一个:开战!


    “皇上,如今吐蕃局势已定,力量强劲。我们错过了最佳时机,不如暂时观望,找寻下次机会。”


    杜如晦接着说:


    “这么多年你我都清楚,和吐蕃交手几十回也没决出胜负。”


    “眼下吐蕃正值巅峰,如果我们强攻,即使打赢,大唐也要付出惨痛代价。”


    听到这里,李世民和房玄龄都点头同意。


    再加上高原地带,气候恶劣,唐军普遍身体难以适应,战斗力也受限制。


    “你的意思是建议不出兵,取消原计划?”李世民皱眉问道。


    杜如晦叹了口气,点了点头:“是这样考虑的。”


    “房玄龄你怎么想?”


    房玄龄苦笑道:“皇上心里其实已经有了决定。”


    这话也不假。


    最终李世民缓缓开口:“那就只好放弃了。”


    原本对这一战他曾寄予厚望。


    但他深知,此时用兵并非良策,必须以国家百姓为先。


    倘若贸然出击,只会让将士白白牺牲,耗费国库巨资,结果却是得不偿失!


    “皇上,那要不要召见吐蕃使臣呢?”


    “听说他们到今天还没被接见,情绪比较激动。”


    “那就见一面吧。”李世民回答道。


    房杜二人告辞离开后,李世民仍独自坐在御书房中愁容满面。


    即便长孙皇后进来都没察觉。


    她递上一杯热茶,轻声询问:“皇上,为何这般忧虑?”


    李世民轻叹:“讨伐吐蕃的事,只能暂停了。”


    说完,便向她解释了个中缘由。


    长孙皇后突然开口:“皇上可以去河西村找陈迎新聊聊,看看他有没有什么好点子。”


    “陈迎新确实是有些本事,想出了不少计策,但吐蕃那边实力摆在那里,再妙的主意也无济于事。”


    “那小子也不能凭空让我大唐的士兵数量翻上几倍吧!”


    “恐怕老天爷都不想我们和吐蕃开战,事情实在太巧了!”


    两人各自沉思,书房里顿时没了声音。


    第二天一早,


    李世民接见了吐蕃派来的使臣。


    “尊敬的大唐皇帝陛下,我奉摄政王之命前来,我吐蕃希望与大唐联姻。”


    使者直截了当地说道。


    李世民本来还在走神,听到这话顿时眼神一凝。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他完全想不到对方会提出这种要求。


    吐蕃使臣缓缓解释:“听说皇上的长公主到了出嫁年纪,吐蕃摄政王愿迎娶公主为妻。”


    李世民一听清这句话,手上握着的玉件一下子摔在地上,碎成几块。


    那个徐尚年——一个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家伙,居然要娶他的女儿!


    怎么可能!


    丽质才不过十岁刚过!


    使者话音未落,李世民已经怒火中烧,目光如刀般盯着那人。


    不只是李世民,连朝堂上的众多大臣,尤其是带兵将领们,纷纷抽出随身携带的兵器,恨不得当场冲上去把那使臣给斩了!


    整个大殿的气氛顿时紧绷了起来。


    “你算什么东西,也敢来求娶我大唐的公主!信不信我现在就砍了你!”程咬金怒不可遏,挥着刀就往前冲。


    好在他被身边的将领一把拉住,才没有酿出祸事。


    “这事绝对没得谈!”还未等李世民开口,房玄龄冷冷哼了一句。


    他刚刚观察了下皇上的脸色,差点以为皇帝自己都要扑下去动手。


    幸好虽然李世民脸色极其难看,但仍克制住了。


    让房玄龄感到奇怪的是,那名吐蕃使节竟然毫无惧意,神情甚至有几分兴奋。


    房玄龄眼睛微眯,察觉到情况不太对劲。


    果不其然,房玄龄的预感没错。


    这位使节之所以这么淡定,是因为吐蕃摄政王早已预料到了这一幕局面。


    “你出发前第一件事,必须提我想迎娶长公主。”


    “这个肯定会被拒绝,但这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


    “你一提这要求,李世民和他们的一帮大臣一定会大发雷霆。”


    “但我赌他们不会杀你。那时候,你再换口风,换成娶他们世家贵族人家的女儿。”


    “另外还要强调吐蕃对大唐的敬重,只要能带走个贵族家的女儿就好,最好是懂农耕技艺的人。”


    这是临行前摄政王亲自叮嘱的话。


    使节回忆着这些吩咐,神色镇定地开口:“实在抱歉,是我吐蕃不知礼数冒犯了,还请陛下海涵。”


    这句道歉落下,大殿内的气氛稍稍缓和了一些。


    “但我们吐蕃真心诚意想与大唐建立婚盟,并希望永久结为友好之邦。摄政王深信唯有联姻才是最牢固的联系。”


    “那么,可否请陛下允许摄政王迎娶大唐一位贵族小姐呢?”


    由于之前的请求太过荒唐,如今这个提议反倒让人觉得顺耳许多。


    听完这个请求,群臣也没那么愤怒了。


    李世民脸色沉重,冷声问道:“你们吐蕃还有其他请求吗?”


    “吐蕃仰慕大唐的农耕文明已久,希望能派人前往学习交流相关技术。”


    大殿内一片沉默。


    “这事还需要讨论一下。”房玄龄率先打破沉寂。


    皇上没有表态,作为心腹大臣,他自然明白什么时候该站出来说话。


    “那就请陛下尽快决定,我在此等候佳音。”


    说完这句话后,吐蕃使者便被侍从引了下去。


    但他刚走出大殿大门,朝堂上立即炸开了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