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户口迁回胡家湾生产队
作品:《七零,踹白月光后下乡发家娶村花》 见姚书记把他捧得这么高,林子阳当即摆手道,“姚书记,您言重了,正好是我能力范围内能帮上忙的事,我当然义不容辞了,您不用谢我,为人民群众做奉献,这是我的荣幸。”
两人又约好,等林子阳闲下来,再去县里指导相关人员,怎么制作糖化饲料和青贮饲料。
姚书记知道林子阳还有自己的事情需要处理,他今天来的目的已经达成了,那就没必要再叨扰他了。
姚书记和林子阳道别,坐车离开了胡家湾生产队。
看到林子阳和县里的书记相谈甚欢,杨秀萍忍不住在儿媳妇面前感慨道,“子阳这孩子也恁优秀了,跟县里的书记混的这么熟,像亲兄弟似的。”
对于普通老农民而言,别说和县里的大领导说话聊天了,能见上两面都三生有幸。
杨秀萍又感叹老天爷不公,林子阳这么优秀的小伙子,咋就不是她家女婿呢?不然她走到哪都能显摆嘚瑟了。
陆晓梅听到自家婆婆对林子阳的夸赞,都已经免疫了。
她婆婆现在走到哪儿,都说自家儿媳妇儿的妹夫多厉害,也不看看她和林子阳的关系隔了多远,真不知道她怎么好意思到处吹的。
“娘,我这小妹夫一直很优秀,他和省里的书记也很熟呢,在他眼里,县里的书记算不上啥。”
被陆晓梅一提醒,杨秀萍便想到上次见到省里书记的事。
要不是沾了林子阳的光,估计这辈子她都不晓得省里的大领导长啥样,那回可真是长了见识!
“晓梅,等会儿你可得好好跟你妹夫商量商量,让他帮忙运作一下,把你们的户口转回胡家湾生产队。
你们的户口本迁过来,咱家以后就能沾胡家湾生产队的光了, 能参与劳动和分红,还能在这边申请宅地基建房子。
到时候咱们家都搬过来,日子肯定能越过越好,而且有更多机会和子阳这孩子走动。”
这次杨秀萍带一大家子人来胡家湾生产队,除了来平平安安的周岁宴凑热闹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跟林子阳商量商量,看能不能把陆晓梅以及她能男人,孩子的户口都转回胡家湾生产队。
现在正常的情况是外嫁的闺女将户口迁到婆家所在的生产队。
但是眼下杨秀萍所在的生产队发展远远赶不上胡家湾生产队。
如果户口留在他们大队的话,显然是不能不划算的。
但如果能将陆晓梅的户口再迁回胡家湾生产队,陆晓梅也能参与胡家湾生产队的分红,到时候它们家每年都能分到不少钱。
陆晓梅听到婆婆的话,当即皱起来了眉头,“娘,这事儿咱们不是商量过了吗?应该是不行的吧?
我的户口都从胡家湾生产队迁出去了,还怎么迁回来啊?”
杨秀萍却坚持道,“难是难,但是你得看看到底是针对谁而言。
如果是子洋这孩子去办的话,可能就不难。
你也不看看,子阳多有本事。
人家和县里的领导都这么熟悉,办这种小事还不是轻轻松松的的?”
陆晓梅还是觉得有些为难人,当即便和自己的婆婆道,“娘,这件事您要是好意思说,您就去说,反正我是不好意思和妹夫开口的。”
陆晓梅觉得自己这个妹夫已经帮衬了她不少,要不是她,她现在肯定没有这样的生活条件。
她这个当姐姐的没能帮助他,结果一直麻烦人家,陆晓梅自然会觉得不好意思。
杨秀萍见自己儿媳妇不好意思说,她则是直接哼了一声,“这有啥不好意思的?子阳是自己人,又不是外人!
既然你觉得不好意思说,那就不说,这事儿娘和和子阳商量。”
虽然陆晓梅不想让婆婆和林子阳说这事,为难她妹夫。
但是她婆婆的性格,陆晓梅很清楚。
她婆婆是个很固执的人,她决定好的事情,可不会轻易改变。
等林子阳家所有的宾客都走了,确认了他这会儿应该没啥事了,杨秀萍走到他跟前,笑着说道,“子阳,你都忙好了吧?
婶儿能不能找你说个事啊?”
林子阳笑着回道,“当然可以了,婶儿,有啥事您直说,咱们是自己人,说话不用遮遮掩掩。”
听到林子阳这话,杨秀萍脸上当即浮现出灿烂的笑意。
“哈哈,婶儿就知道你这孩子实诚,把我们当成自己人。
既然都是一家人,婶儿也不和你见外了。”
杨秀萍将想把儿子,儿媳妇的户口转到胡家湾生产队的事和林子阳说了。
在胡家湾生产队发达之前,林子阳就给杨秀萍画过饼,到时候可以把他们的户口迁过来。
没想到杨秀萍把这事当真了,现在真想这么干。
林子阳记得自己当初做的承诺,大丈夫一言九鼎,肯定得说到做到。
其实把陆晓梅一家的户口转到胡家湾生产队,也不是很难的事。
随着胡家湾生产队的不断发展,目前大队已经出现了人手不足的问题。
人手不足,很多工作没人去做,产业规模的扩大也就受到了限制。
如果能增加大队的人口,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了。
而且这事也不违反户籍政策,男女结婚以后,女方可以迁入男方户籍所在地,男方也可以迁入女方户籍所在地。
陆晓梅的户口以前就在胡家湾生产队,迁回来问题不大。
而她男人,孩子,可以作为家属,一并把户口迁入胡家湾生产队。
林子阳找胡长平帮忙办这个事的时候,准备跟他提个意见,以后他们胡家湾生产队外嫁的闺女,都可以携带家属,把户口迁回。
大队谁家没有闺女?
推行这个政策,相信没人会反对,毕竟有闺女的人家都是受益的。
而且这么做很有好处,可以迅速增加大队的人口数量。
只有人手足够多,才能让生产队的产业发展越来越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