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6章 回京
作品:《七零,踹白月光后下乡发家娶村花》 于是便给了京市那边回复,他这几天就出发。
和京市通完电话,想着又要出远门了,指不定去了京市后,又要接到新的任务,到时候可能又要离开家一段时间。
趁现在还在家,林子阳得抓紧时间,多陪陪媳妇和孩子。
时间过得很快,眨眼间几天就过去了。
临行之前,许柔给林怀钧准备了很多吃的带上。
以前许柔一直在林怀钧跟前,贴身照顾他,现在他一个人回京市,许柔照看不到,免不了会担心他照顾不好自己。
这次林怀钧从京市回到胡家湾生产队,许柔明显察觉到,她男人对比离开的时候,消瘦了一大截。
不说用,他一个大男人在外,又不会做饭,肯定经常饥一顿饱一顿,吃饭吃不好,身体就会变差。
过年这几天,许柔给他做了不少滋补的好东西吃,这才让林怀钧的身体养回来一点。
可惜假期太短了,眨眼间,又到了她男人要离开的日子。
为了让林怀钧回京市也能吃的好点,许柔费很大功夫,给他准备很多吃的带上。
离开这天,林子阳开车,捎带上了秦喻安两口子,省得他们费时费力舟车劳顿了。
有私家车,去京市还是要方便很多的。
如果是坐火车,从胡家湾生产队出发,需要转好几趟车才能到京市。
如果顺利点,一天多就能到。
这要是不顺利,中间没赶上哪趟车,可能就要多耽误好几天时间了。
秦喻安两口子离开,不光是郑洪两口子送了他们一段路,大队不少队员们也送了他们一程。
队员们并不是因为秦喻安被平反了,恢复了大领导干部的身份,想着讨好他,才来送他,而是因为真心感谢他对胡家湾生产队的付出。
榨油厂能办的那么成功,管理的那么好,秦喻安是最大的功臣,队员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秦喻安在大队的时候,为生产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人家离开生产队,平反回城了,他们自然得来送一程,不然倒显得他们忘恩负义。
车子驶出了胡家湾生产队,这些相送的队员们才止步。
秦喻安两口子看到这一幕,感动的眼眶都红了。
虽然自下放以来,他们在胡家湾生产队吃了很多苦,但在这里也做了很多有意义的事,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现在突然离开,往后可能再也没机会回来了,这心里难免会觉得有些酸涩与不舍。
秦喻安想着,以后有机会的话,他得想办法帮帮胡家湾生产队。
不过秦喻安又觉得,胡家湾生产队多半不用他的帮助。
因为现在大队就已经发展得很好了,照现有的模式发展下去,大队会越来越有钱。
队员们能过上富裕的日子,自然就不用秦喻安帮什么了。
从胡家湾生产队到京市,需要开一天的车。
车程很长,不过林子阳和乔国伟两个人轮流开车,倒也不会觉得很疲惫。
这要是没个轮转,一个人连续开上一天,肯定会累的够呛。
早上出发,天色暗下来时,林子阳一行人到了京市。
因为时间比较晚了,林子阳让秦喻安两口子到他在京市买的四合院住一晚。
林子阳买的四合院,位置好,装修的也不错,他还没带媳妇和孩子住过,但林怀钧回到京市后,已经住进去了。
对比他们家之前住的单位楼,这种一进的四合院,住起来自然是更宽敞舒适。
一进的四合院,虽然够一家人住了,但林子阳还是不满足,等回头有机会,买个二进的更好。
回头家里的人口越来越多,房子大一点,一家人住在一起,才不会觉得拥挤。
而且在京市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买一套二进的四合院,往后也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不过想在京市买房子,尤其是四合院,也不是多容易的事。
就算你有钱,也得打听到谁家的房子往外卖才行。
之前林子阳是多亏了薛母的打听帮忙,才买到这么一处完美的四合院。
二进的四合院更稀有,所以也更难寻到。
回头只能多问问,多留意一下。
看着林子阳在到京市买的宅子,秦喻安道,“子阳,这是你自己买的房子吗?”
林子阳应声,“对,秦叔,我之前拿着上面发的奖金买的,买了有一段时间了。”
秦喻安觉得林子阳的眼光很好,这种宅子非常稀缺,是优质资产,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值钱。
“不错,这宅子住着宽敞。”秦喻安由衷的夸赞道。
林子阳打扫出一间客房,招呼秦喻安两口子住进去。
夜色已深,开了一天车的林子阳,身上很是疲乏,也早早的去休息了。
第二天,秦喻安两口子起了个大早,准备告辞离开了。
林子阳亲自开车把他们送到目的地。
“秦叔,回头再联系。”
“好,回头再联系。”
和秦喻安两口子道别,林子阳直接去找到宋老。
宋老给他打电话,让他来京市,说是有重要的事要跟他说。
如今他到了京市,自然得第一时间去找宋老。
林子阳找到宋老时,宋老正在忙着处理公务。
见林子阳来了,宋老停住手中的活,笑着招呼了他一声。
“林同志,坐下吧。”
“好。”
相比上一次见面,林子阳现在面对宋老的心态更加放松了,一点紧张感都没有了。
宋老先是感谢了林子阳,感谢他的奋力付出,帮华国又建了两条尿素生产线。
不过宋老觉得,生产线还是少了,想让林子阳再帮着建几条,顺便在建尿素生产线的时候,帮相关部门培训一下技术人员,把技术人员培训出来了,以后就不用再麻烦林子阳,直接让技术员去建尿素生产线。
既然是宋老亲自相“求”,林子阳自然不会拒绝帮忙。
林子阳愿意接这个任务,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深知化肥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