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
作品:《美食:被裁社畜,狂揽百万订单!》 “而是那些追求健康、品质,不差钱的中产阶级,甚至是富豪阶层!”
“把你的卤味做成精美的礼盒装。”
“打入一线城市的高端商超、线上精品生鲜平台,甚至是作为企业的高端定制礼品。”
“这市场,不比汉江大多了?”
常青天的一番话,像是一道闪电,瞬间劈开了杨林脑中的迷雾。
对啊!
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
自己一直局限在汉江,局限在自己的小吃摊,思维被禁锢了。
高端产品,就应该去高端市场!
“叔叔,我明白了!”
杨林激动地一拍大腿。
“您的意思是,农村包围城市……不对,是高举高打,直接抢占一线城市的头部市场!”
“孺子可教。”
常青天满意地笑了。
“不过,这条路不好走。渠道、推广、品控,每一步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精力。”
“你,有这个决心吗?”
杨林迎着常青天的目光,毫不退缩。
“有!”
“叔叔,我做这件事,有两个目的。”
“第一,大江村的村民们帮过我,我想拉他们一把,让他们靠自己的劳动,把日子过好。”
“第二,这也是我自己的事业。我要把它当成一个真正的商业项目来做。”
他顿了顿,语气无比认真。
“我会帮助村民,但我不会做亏本的买卖。商业的归商业,人情的归人情。”
“只有我自己先立得住,公司能盈利,才能更长久地帮助他们。”
这番话,让常青天彻底放下了心。
“好!”
常青天重重地拍了拍杨林的肩膀。
“有这个想法,就放手去做!”
“资金上如果有什么困难,可以……”
“叔叔!”
杨林立刻打断了他。
“资金的问题,我自己能解决。这个就不劳您费心了。”
他不想让这份纯粹的认可,掺杂进任何利益关系。
常青天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
“好!好小子,有骨气!”
他站起身,在客厅里踱了两步,忽然又想起了什么。
“对了,小林。”
“过段时间,市里有个重要的接待活动,会来一些省里甚至京里的贵客。”
他转过身,看着杨林,提出了一个让杨林意想不到的邀请。
“到时候,你愿不愿意过来,作为我们汉江的‘秘密武器’,给那些贵客们露一手?”
“也让他们瞧瞧,我们汉江,也是有能人的!”
从常青天家里出来,杨林整个人都还有点飘。
原来生意还能这么做!
他骑着小电驴,一路哼着歌回到了自己的小院。
刚一进门,就闻到厨房里飘出的浓郁卤香。
“老板,你回来啦!”
苗婶系着围裙,从厨房里探出头来,脸上带着笑。
但在她的笑容里,杨林却看出了几分藏不住的愁绪。
“嗯,回来了。”杨林笑着点点头,把车停好。
他注意到,厨房门口还站着一个年轻人。
“这位是?”杨林好奇地问。
苗婶连忙拉了那个年轻人一把,把他拽到身前。
“这是我儿子,许东来,刚从外地打工回来。”
她拍了拍儿子的后背,语气里带着几分埋怨,又带着几分心疼。
“你这孩子,傻站着干嘛?快叫林哥!”
许东来抬起头,飞快地看了杨林一眼,又迅速低下头,声音小得像蚊子哼。
“林……林哥。”
“你好你好。”杨林笑着伸出手。
许东来愣了一下,有些不知所措地在裤子上擦了擦手,才小心翼翼地和杨林握了一下。
他的手掌很粗糙,布满了厚厚的老茧。
一看就是常年干体力活的手。
“东来是吧?别那么客气,以后就叫我杨林或者小林都行。”杨林的态度很随和。
“我听苗婶说,你在外面干得挺好的,怎么突然回来了?”
提到这个,苗婶脸上的愁云更重了。
她叹了口气,拉着杨林在院子里的石凳上坐下。
“唉,别提了。”
“这孩子在外面工地上干活,累死累活一年到头也攒不下几个钱。”
“前段时间还从架子上摔下来,差点出大事。”
“我就让他别出去了,家里那几亩果园,拾掇拾掇,总能有口饭吃。”
许东来站在一旁,低着头,一言不发,拳头却悄悄攥紧了。
杨林看在眼里,没再多问。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苗婶却打开了话匣子,继续说道:“前两天,市里不是派了农业专家来咱们村里指导吗?”
“你猜怎么着?”
“专家看了咱们村那片山地,说咱们这儿的土质和气候,特别适合种橘子!”
“要是能搞成规模,形成产地优势,不比在外面打工强百倍?”
杨林心中一动。
这事儿他倒是听父亲提过一嘴。
“这是好事啊!”杨林说道。“咱们大江村的橘子,本来味道就不错。”
“是好事,可也是难事啊!”苗婶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专家建议,最好是能连片开发,直接承包个上百亩地。”
“统一管理,统一技术,这样才能出效益。”
“上百亩?”杨林也有些惊讶。
“可不咋地!”苗婶一拍大腿,声音都高了八度。
“我跟你叔合计了一下,也想响应号召,把家里的果园扩大一下。”
“再把旁边几家的荒地也给包下来。”
“可这么一算,光是承包费、树苗、肥料、还有前期请人的费用……我的个乖乖!”
苗婶伸出手指,比划了一下。
“专家给估了个大概,起码得这个数!”
“七十万?”杨林猜测道。
苗婶重重地点了点头,脸上的表情都快哭了。
“七十万啊!小林,这可不是七万块,是七十万!把我们老两口卖了也凑不出这么多钱啊!”
许东来站在旁边,脸色涨得通红,嘴唇动了动。
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出来,只是头埋得更低了。
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七十万,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杨林沉默了。
他拿出手机,走到一旁,直接拨通了父亲杨万里的电话。
“喂,爸。”
“臭小子,总算想起给我打电话了?”电话那头传来杨万里洪亮的声音。
“爸,跟你打听个事儿。市里来的专家,真建议咱们村大规模种橘子?”
“那可不!”杨万里立刻来了精神。
“省农科院的李教授亲自带队来的!”
“人家说了,咱们大江村这地方,就是老天爷赏饭吃,专门长橘子的地方!”
“只要规模上去了,绝对能打出咱们自己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