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科技创新大赛

作品:《难道我们不是宿敌吗

    楚天青努力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晚饭照常吃完了,睡得也比平时更早一些。


    连续两天的数学竞赛,每天四个半小时,整整九小时的高强度解题过程早已耗尽她的精力。


    她任由自己放空了两天,没有学习,也没有胡思乱想。直到第三天醒来,才从群里得知,她的数学竞赛竟然也得了铜奖。


    当天下午,返程高铁上,楚天青靠在窗边,打开小桌板,从书包里拿出笔记本。


    车窗外是不断后退的风景,眼前却是一道全新的题目。


    楚天青提笔,在纸上写下,已知条件:现在她获得了数学、物理竞赛全国总决赛的两块铜奖,预计可以获得三万元竞赛奖学金,再加上学校的额外补助项目,本月底之前,她能拿到五万元。


    月考在即,她有把握再次考取年级第一,可获得四千元月考奖学金,以及四千元贫困生突出表现奖学金。


    再加上她之前赚到的奖金,她的资产总额将会超过七万元。


    七万?


    楚天青猛地拍了一下桌子,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她一度因为自己没能拿下金奖而懊悔不已。


    如果顺利获得金奖,再进入国家集训队,省立一中会向她发放十万元国家集训奖学金。


    但是,这也意味着,她必须在集训队里训练整整一个月,还要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选拔。这将是一场激烈而漫长的战争,整整半年的时间里,她不会有任何时间去思考别的问题。


    楚天青在纸上继续写:“失去,国家集训队名额。得到,寒假一个月休息时间。”


    一个月,整整一个月,她可以用来干什么?


    她忽然意识到,或许不止一个月。


    她已经把高考内容吃透了,学有余力。她的世界,不再只有竞赛一条线,而是可以延展出更广阔的分支。


    那七万元,怎么处置呢?


    笔尖轻轻划过纸面,楚天青的脑海里浮现出这一周以来的经历。


    考试结束了,她的压力也减轻了百分之七十,可以完全冷静下来。


    楚天青拿出手机,查了一下学校周边的几个小区,环境不错,租金每月三千,距离大学城和爸爸的工地也不算远,她能承担得起。


    第一步,要搬家。


    给全家换一个生活环境,人住得好,才能把病养好。


    第二步,要改善饮食。


    不再让妈妈因为省钱,每天只吃一点点。她可以自己从超市下单,直接配送到家。


    楚天青还得和父母好好谈一谈,说清楚这一次竞赛为什么没有拿到金牌。她知道他们会难过,但她也知道他们爱她。只要她和他们认真沟通,他们一定会明白。


    想到这里,她的心情轻松了许多。她在纸上写下最后一行字:“如何赚钱?”


    既然她的时间宽裕了,又有了启动资金七万元,她决定自己琢磨赚钱的办法,而不是依赖于竞赛奖金。


    她一定能赚到钱,更长远的、稳定的赚钱办法。


    虽然她心里还有些焦虑,但她知道,焦虑的源头是恐惧。


    还有很多事情,尚未发生,既然如此,那就不要再想了,不要再提前为未知而恐惧了。


    高铁抵达了省城车站,楚天青拎着行李下车了。她有不少队友什么奖都没拿到,脸上也了流露出几分落寞,但情绪还算稳定。


    “往前走吧。”她低声对自己说。


    楚天青穿过站台,跟着人潮走向出站口。


    只要她不断地往前走,总有一天,她会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当天回到寝室时,正值周六,整层楼都格外安静,寝室里只有楚天青一个人。


    楚天青拿出手机,拨通了妈妈的号码。


    这一次,电话接通了。


    妈妈的嗓音依旧沙哑,说她和外婆已经回到家中,正在慢慢休养。


    听着妈妈的声音,楚天青能猜到,妈妈的身体仍未痊愈。


    那些体检报告单的结果,楚天青记得很清楚。但是,她也答应了自己,不要再为尚未发生的事情而焦虑,她要转移注意力,开始解决问题。


    楚天青握着手机,轻声道:“妈妈,我拿了两个铜奖,奖金加起来有五万块。我打算给你们换个房子。”


    她说得很平静,不是在征求母亲的意见,而是在陈述一个早已决定好的事实。


    不等妈妈回应,她又继续说:“我已经把账算清楚了,妈妈。我希望你能相信我。再过四个月,我就十八岁了。”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妈妈似乎还在犹豫:“宝宝……你这些钱,挣得也不容易……”


    “妈妈,我还会赚更多的钱,”楚天青爬上床,抱紧了那只小鲨鱼,“我突然发现,其实我有很多时间。我的记忆力还是很好,脑力也还好,我可以自己赚钱。”


    妈妈叮嘱道:“那你自己心里一定要有数啊。”


    楚天青忽然意识到,只要自己态度坚定,妈妈其实不会拒绝她的强烈请求。于是她又说:“妈妈,我想跟外婆说几句。”


    很快,手机那头传来了外婆的声音:“哎哟,天青啊,我这不正躺你妈旁边歇着嘛。前阵子我在小吃摊上忙得跟陀螺似的,好些天没合眼了。最近可算闲下来了,这几天补觉,身上也轻快点了。”


    果然不该为了还没发生的事而焦虑。之前楚天青非常担心外婆和妈妈,现在想来,既然事情还没发生,那就一定不要提前担心。


    楚天青轻声问了一句:“你们都知道我这次只拿了铜奖吧?”


    外婆像是根本没当回事,语气依旧轻松:“嗨,我年轻那会儿,上山砍柴,碰上一场大雨,砍刀一下滑沟里去了,柴也泡没了,我当时坐那儿哭半天。可你猜怎么着?雨停了,我下去找刀,捡着几根野生黄精,回头卖了一百多块钱,那时候钱多值钱啊,我给你妈、你小姨买了一堆吃的穿的。”


    外婆还说:“有些事,刚发生那会儿,你不知道它是好是坏,再等一阵儿回头看,也许它是来领你换条路的。”


    换条路?


    挂断电话后,楚天青心绪翻涌,记起了段启言的那句话“很多入选国家集训队的竞赛高手,最后都去做金融了”。


    既然竞赛的尽头是金融,那她为什么不提前入行呢?


    楚天青并不避讳“赚钱”。竞赛本就是她攒下第一桶金的手段,接下来的目标,更加直接。她决定开始研究股票。


    过去因为备战比赛,训练繁重,她没有余力去关注市场走势。而现在,她终于有了启动资金,也有了一点空闲时间。


    不过距离她成年还有四个月,等到成年之后,她才能开设股票账户。而且,她也需要休息一段时间,前两个月的密集竞赛训练让她有些累了。


    楚天青倒在床上,翻看着段启言交给她的一本资料手册,是省立一中的学生可以申请的所有补助项目合集。


    翻着翻着,她忽然看见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条目:“少年科学家希望基金。”


    由省级科研机构设立,面向高中生开放,支持拥有科研潜力的学生开展早期课题研究,单人资助最高金额为五万元,申报截止日期是,下个月的月底。


    她看着那一行字,不由得怔住了。


    这个世界并未将她拒之门外。竞赛才刚刚落幕,通往科研的那一扇大门,已经向她打开了一道缝。


    相比于竞赛,她更喜欢科研。


    不只是“更喜欢”,而是“特别喜欢”。


    楚天青立即拿起手机,给王老师发了一条消息:“王老师,您好,我刚才在学校的项目手册里看到了‘少年科学家希望基金’相关的信息,想请问一下这个项目,我们学校现在还有推荐名额吗?”


    消息才刚发出去,对话框就弹出“对方正在输入中”的提示。


    一分钟后,王老师回复:“你是想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吧?正好,我们市里这边的报名截止是十二月底,现在才十一月,时间还很宽裕。你在省里获奖,能拿三千奖金,你要是进了全国大赛,后续还有科研单位愿意和你合作,奖金就更不是问题了,五万起步,评奖结果对升学也有帮助。”


    说完,王老师还把省立一中负责“科技创新”项目的教室微信名片推给了楚天青。


    楚天青添加了对方好友。


    这是一位刚满三十岁的年轻女老师,名叫闻之玲,是学校近年来重点引进的青年骨干,闻之玲自己的研究方向是信息技术与安全。


    整个周末,楚天青都在与闻老师交流自己的想法。


    她向老师坦白,自己曾在图书馆看了许多与心理学有关的书,也自学过计算机算法。


    当初她本来还想参加信息竞赛,但是因为时间安排与数学、物理竞赛冲突,她就放弃了信息。


    周日晚上,在闻老师的建议下,楚天青确定了自己的科技创新课题《基于改进情感语义模型的青少年心理状态早筛算法设计与应用》。


    这个课题,与她自己的知识积累高度相关,也回应了她内心一直牵挂的问题。比起枯燥的理论研究,它更有可能帮助他人,也是她更喜欢的。


    更让楚天青惊喜的是,闻老师说,楚天青可以像信息竞赛生一样,使用学校的信息教研室与实验计算平台。


    闻老师还发来一条语音:“你最好还是有一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你要自己写代码,还要写论文……”


    楚天青依然打字回复:“对我来说,还是太贵了一点。”


    闻老师的第二条语音带着笑意:“老师这里有一台旧的笔记本电脑,是四年前买的,还能用。如果你不介意,就先拿去试试?”


    楚天青激动不已。她缓了几秒钟,才回答:“谢谢老师……真的非常谢谢您。”


    消息才刚发出去没多久,闻老师就拎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从教师宿舍楼出发,走到了楚天青的寝室门前,把电脑和配套的电脑包一并递给她。


    “谢谢老师!”楚天青连忙双手接过,“等我比赛一结束,我一定马上还给您。”


    闻老师笑着摆手:“用着吧,我们学校这些年里,能认真做科技创新的学生也不多。王老师早就跟我说过你了,说你特别聪明,从小到大都是年级第一,做事专注又不骄傲,老师就喜欢你这样的孩子。”


    楚天青由衷地笑了。她抱着笔记本,像是抱住了一个沉甸甸的希望,脚步轻飘飘地往寝室里走。


    她简直不敢相信,这可是笔记本电脑啊!


    多么昂贵的,高端的东西,现在也落到她的怀里了。


    闻老师走后,楚天青迫不及待地拉开拉链,拿出电脑。


    熟悉的联想标志亮起,这是一台运行着Windows10系统的老款笔记本。


    屏幕略微发亮,机身边缘有些磨痕,但系统运行得很流畅。她指尖在键盘上轻轻触碰,来回滑动。


    当然,她也知道,闻老师如此器重她,不仅是因为闻老师人好,更是因为王老师的大力推荐。


    王老师大概又把她夸上了天,说不定连“年级第一、竞赛全能、科研潜力股”这些话都说出去了。


    楚天青抱着笔记本电脑,坐到床上,链接上了学校的wifi。


    她先下载了闻老师发来的参考资料,又忍不住在网上检索了大量关于“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的最新研究论文。


    翻着翻着,她忽然在某篇引用量极高的论文中,看到一个熟悉的作者名字,林知夏。


    林知夏?


    楚天青记得这个名字。她曾经在省立一中的校史馆见过,林知夏是一位毕业多年的学姐,研究方向正是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交叉领域。


    楚天青一口气读完了林知夏的四篇论文,越看越兴奋。她的心弦被拨动了,却也没想过联系林知夏。


    楚天青又点开林知夏在北大的研究组,又看了几篇论文,却发现,林知夏组里的一个学生在网上公开的预发表论文似乎存在一些问题。她忍不住写了一封邮件,发到了那个学生的邮箱里。


    在正文中,楚天青简单介绍了自己现在的身份,和她计划参与的项目主题,又直接切入正题,针对这一篇量子图嵌入建模与优化研究论文,点明了那人存在的问题,建议用QRL结构替代原本的VQE。


    她写完后又认真检查了三遍,才按下了发送键。


    发完后,她其实有点担心,自己是不是太莽撞了?


    可是,突然沉浸在这种巨量的信息里,兴奋覆盖了原有的情绪,楚天青甚至来不及焦虑,就把这件事做完了。


    周一早晨,楚天青比往常更早抵达了教室。她看见纪明川坐在座位上翻书,宋远舟正看着墙壁发呆。


    楚天青走到自己的座位上,笑着打了一声招呼:“早上好,纪明川,宋远舟。”


    纪明川转过身来:“好久不见。”


    楚天青拉开自己的书包拉链:“其实也就一周多,连两周都不到。”


    纪明川没想到楚天青会这么云淡风轻。他拿起自己的保温杯,倒了一杯水,一饮而尽,才问:“你这段时间……过得怎么样?”


    “挺好的。”楚天青想到了闻老师、笔记本电脑、量子算法的论文,还有林知夏的研究组。


    宋远舟在一旁插话:“哎,青神,你怎么才拿了两个铜奖?我以为你会直接冲金的。”


    纪明川侧过头,看了宋远舟一眼:“我也只有一个省一,甚至没进省队,甚至没见过铜牌。”


    宋远舟也笑了:“那我还是预赛一轮游呢,我说什么了?”


    正在一旁拖地的劳动委员冯康突然插话:“你们能去比赛,很不错了,预赛开始前,我和钱老师说,我也想去考一下,钱老师叫我别闹了,快点回班里扫地去。”


    宋远舟笑出声来:“哈哈!冯康,你真挺搞笑的。”


    “还好,”纪明川莫名其妙地争起来了,“其实冯康也不算很搞笑。”


    楚天青翻了翻书包,掏出两块香皂,递给纪明川和宋远舟:“我在上海给你们买的纪念品,不贵,很好用。”


    冯康也凑了过来:“青神,我……我有没有份啊?上海药皂,看起来很好用啊。”


    纪明川看了看宋远舟那一块香皂,和自己的这一块相比,竟然没有任何不同。


    纪明川本来就有些疑惑,再听见冯康的问题,更是直白道:“你也没给青神送过礼物,青神为什么要给你准备纪念品?”——


    我从昨天到现在没睡觉,凌晨三点心脏很难受去医院了,现在其实也不太舒服,但是我一定要把这一章更新出来。


    另外针对评论区提到的几个问题,我想解释一下。


    1、“你是故意恶心女主,恶心读者”。


    这个我必须澄清:不是。


    其实,避开成长转折线,对作者来说是更容易的,写竞赛也比写科研简单得多,提前开始一条科研线,资料搜集也很难,阅读楚天青喜欢的那些论文,比读数学题难多了。


    楚天青的兴趣,我从第六章就开始铺垫,她喜欢实践类型的项目,不喜欢纯理论型。她喜欢的那本清华大学的书,我也买了,也看了,虽然看不懂,也是为了她。


    如果让她自己选,第一、拿两个铜奖,立即开始自己喜欢的科研大赛项目,再拿科研大赛的钱。第二、金奖进入集训队,保送指定学科,集训六个月。


    她一定会选前者。她情绪上确实会低落两三天,但她有能力调整过来。十八岁的她,已经能做出自主选择了。


    所以我想写她的成长,而不是写一个永远不变的天才。我也自己写一些搞笑的段落的时候会笑,我想读者朋友们大概也会笑,只是这种幻想也让我觉得开心。但写冲突的时候我的情绪完全抽离了,没力气去想别的,我现在回想,本文的冲突真的也不是很激烈,而且放弃竞赛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楚天青的人生基本是一片坦途了。


    2、“我写轻松短篇,骗读者进来看”,


    我不是抱着骗谁的心来写这本书的。我尽力写得认真,也想让楚天青尽快开始她喜欢的项目,只针对她个人来说,用竞赛给她赚快钱,再来参加(现实中也是12月底截止报名)的科研大赛,钱也有了,名也有了,这条路我觉得挺好的。但她的视角不是全知全能,事情还没发生的时候,由于焦虑症,她会担心,但她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渐渐能控制住自己了。


    别的话,我也都看见了,其实我真的只是想息事宁人。我读过一本心理学书,里面说到“钟摆效应”,每一件事就像一个钟摆,不论是抵抗,还是支持,都会推动它晃得更大。我希望它停下来,我不希望自己也变成推手。


    3、“焦虑症不会当众哭泣”


    这个我也想解释,如果你没有经历过焦虑严重躯体化的阶段,能不在公共场合崩溃,其实是挺好的。


    真正严重发作的时候,眼泪是不受控制的,会无法站立,恶心呕吐,甚至吐胆汁,非常非常苦。所以我可以共情楚天青,但我绝不会把我的症状放到她身上,只是能更好地了解她的心情,我想做一个尽职尽责的摄像头拍摄她。林知夏出场推迟是因为她和楚天青聊的都是量子计算,我现在精力不足以去检查她们的聊天内容是否科学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