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懒汉和他的知青小媳妇9
作品:《快穿:大龄攻异世界宠夫日常》 “这不一样!”唐诺下意识反驳。
这当小辈和当媳妇,就算是他没多少脑子他也是知道的好吧?
差一点就被姚锦年刚刚说的什么死啊钱的忽悠住了。
“哪里不一样?”姚锦年还真对婆媳关系有点经验。
想当初,他还当过那个被炮灰早死的小叔子。
“我都这个年纪了,娶你这么好的媳妇,我妈肯定是觉得我糟蹋你的,对你愧疚那就会对你好,是不是?”
当然,这话也是基于对毛小雨老太太和姚江边老头的人品性格的了解。
“那你家媳妇可以不做饭不做家务不下地的?”唐诺就算在城里都没见过有这样的。
但反正问问又不费劲,唐诺还真挺好奇的。
姚大哥说得好像也真的很对,这么大年纪了,娶个媳妇供起来也不一定。
唐诺的脑子是完全没有想到姚锦年可能有别的问题,而他的军师周小怡也不在,只能靠自己了。
“当然可以!你不想干就不干,想干也不让你干!行吗?”姚锦年这个懒汉豁出去了!
大不了他多写几篇文章投稿!
地里…地里不去好像也不行…那就还是只干半天!
然后半天回家洗衣服做饭。
至于其他的,他们现在一家三口,活得其实也挺简单的。
院子里有井,他为了不挑水出钱打的。
还有什么活来着?
作为一个懒汉,其实他眼里脑里是没有活的,暂时也只能想到这些。
孩子估计是不能生的了,多一个人出来多一份活,还得多挣钱养活。
不行不行!姚锦年心里疯狂摇头。
有媳妇就够了!
“不知道。”唐诺真的不知道行不行,为了逃避干活嫁人这件事情,他们知青点里的知青是有聊过的。
季北望还嘲讽过他们别异想天开,他认识的朋友在隔壁大队,嫁了人之后不仅要干活,还得生孩子。
整个人被磋磨得不成样子,跑也跑不掉,想死又舍不得。
唐诺听了之后对未来就更迷茫了。
“你要多少彩礼我都给,行吗?”姚锦年委屈巴巴得看着唐诺。
一大坨蹲在地上真的很像可怜兮兮的小狗,特别是姚锦年睫毛又密又长,瞳孔是在阳光下是褐色的,眼尾微微下垂,自带无辜忧郁的感觉。
“嗯…”唐诺偷偷往后挪了一下,感觉心里毛毛的。
从小到大他接受到的教育就是男人要顶天立地,铁骨铮铮,流血不流泪。
第一次见到男人买可怜的,有点神奇。
但主席都说了,妇女哥儿也能头顶一片天,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所以有时候男人…他弱一点也是有的吧?
好怪哦,再看一眼。
姚锦年还自得媳妇一直看他呢,开心到没发现唐诺压根没回答他什么彩礼的事情。
“你再考虑考虑,我下次再来找你!”说完姚锦年把轻的柴火给了唐诺,重点的全都背走了,“我给你放知青点后门,你记得拿!”
说完不等唐诺回答就跑了。
“唐诺!”林灿吭哧吭哧挖完一片的野菜之后开始过来跟唐诺一起捡干柴了。
树是不能随便砍的,割柴火是在秋季,而且生产大队会给他们划分区域,秸秆是按人头分给社员的。
而唐诺他们这批知青来的时间不巧,既没有去年的存货,今年又还没有收获哪里有秸秆。
还好2、3月份的时候大队长已经让人修过林子里的一些树木。
枝干铺在地面上,大的被拉到棉花大队以前的戏台子那里存放起来,小一些就留给社员们。
唐诺捡的就是这些。
不过大队长还是心软,把大队里存的分了一点给他们。
这些都是要留着冬天给大队里的老人孤儿的。
“这野菜可真不好找啊!”林灿性格挺乐天派,过苦一点也就这样,反正也没过过好的。
长得又很有亲和力,所以他和大队里的哥儿姑娘是熟悉起来最快的。
“大队里的小孩可太厉害了!”唐诺也是感叹,像他们在山脚下找东西,刚开始没经验的时候,来大半天都没收获点什么东西。
要不是家家户户现在都暂时不缺柴,估计他们做饭都难。
棉花大队的社员家门口基本上都是会种些果树,既可以吃点水果,又可以多一点柴,这买卖多划算。
“诺诺,我好想吃肉啊!”林灿觉得自己快变成饿狼了,眼都快驴绿了。
在城里的时候,好歹一个月能吃一次肉渣,现在下乡2个月了,肉汤都没见过。
“我也想啊!”唐诺本来想以他的长相,在城里找个可以让他一个星期吃一次肉的应该不难,现在好了。
靠自己,估计一年一次吧。
要是他再聪明一点,能学会金玫玫那样让好多人给她送肉包子饺子烤鸡腿鸡蛋糕……就好了。
吸溜…
想想唐诺口水都要下来了。
两个人对着野菜争论了一下如果有一盘红烧肉一个人几块后,认命地一人背着一个背篓回去了。
艰难呐。
“诺诺,要是能真的有肉吃,那你比我多一块其实也行。”走着走着,林灿后悔刚刚和唐诺吵架了。
“灿灿,我也不对,剩下那一块我们一人一半吧,还有汤汁呢,我们可以拌饭吃!”唐诺神色也蔫焉的,一听到林灿这样说立马保证平分。
“那我们攒钱!等下次去县里我们就可以吃了!”林灿喜笑颜开。
他们果然是好朋友!
大队里的哥儿都不敢想去国营饭店的事情,他们就不一样,他们就敢想!
以后还敢干!
姚锦年把东西给背回去后,又顺便从空间里拿出一只鸡假装是野鸡带了回家。
虽然捉是能捉到,但太累了,他选择花钱。
用荷叶做了媳妇最爱吃的叫花鸡放到了灶膛里烤。
姚锦年看着烟雾缭绕的厨房,突然有了一个不是很孝顺的想法。
他想改造这间农村小屋了。
姚锦年和他哥姚锦泉两座房子是连在一起的。
每一座都是三间房,不过他哥后来娶儿媳妇后扩建了一间。
面积也不小,加上院子估计都有小三百平。
反正乡下土地不值钱,在多子多福的思想下,每一人批地建房都是起码按三代同堂的人数来建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