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 章 最不能惹的兵种

作品:《祖辈们今天也在看后人直播

    {华夏最不能惹的兵种—炊事兵}


    古代人士也看过后世播出的抗战剧,知道什么是炊事兵,其实相当于他们时代的火头军。


    老祖宗们虽然不理解为什么炊事兵不能惹,但也是能猜的。


    农夫开玩笑的说,“可能是怕把人惹急了,不给饭吃。”


    年轻人笑着摇头,“二爷,不至于,人家没那么不靠谱。”


    “那是为什么,难道是炊事兵很厉害?”


    ......


    古代的火头军,此刻也看向视频,就想知道后世的炊事兵和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民国的炊事兵战士们,顶着一脑门问号,还有点迷茫。


    但越是如此,也越好奇了。


    {炊事兵,历史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


    网上流传着一段话,世界上三大不能惹的兵种,华国的炊事兵就是其中之一。


    那为什么炊事兵不能惹呢?


    别看炊事兵平时只是负责部队的饮食保障,但其全员可以说是全能作战小能手。}


    看到这里,不光百姓们好奇了,王侯将相们也燃起了兴趣。


    听这意思,明显后世的炊事兵和他们时代的伙夫差别极大,能用‘全能’来形容,已经很明确了。


    君王们有心想要多了解些炊事兵的信息,看看能不能用在他们时代的军队上。


    不过武将们还是有些不能理解,既然炊事兵那么厉害,为什么会选择做菜,而不是去到前线?


    尉迟恭想不通,按道理这么厉害的兵种,早被他派上前线了。


    至于做饭,找一些手艺好的厨子也不是不能做。


    岳飞不太明白,但他觉得后世这样做,肯定有自己的道理,这大概就是对后世的迷之自信。


    民国时期


    炊事班的战士们训练的速度都降下来了,眼睛都在发光,耳朵支楞起。


    “班长,后世的炊事兵真的那么厉害吗?”


    “那当然,那可是后世,和我们不一样。”


    “要是我们也能变得这么厉害就好了。”


    ......


    {华国一直有句古话,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别看炊事兵平时默默无闻,就跟少林寺的扫地僧一样,关键时刻,吓死你。


    你以为的炊事兵,不用训练、平时就是买菜做饭烧菜,训练也就是厨艺那么简单。


    但实际上,炊事兵需要参加训练,包括体能训练、队列训练、战术训练等,确保战时既能负责热食保障,也可以执行任务。


    首先你得是个兵,其次才是厨子。}


    古人们一下就悟了,嘴里都是对炊事兵的讨论。


    “当炊事兵感觉很辛苦啊,普通士兵要做的训练,他们也需要做,还要负责买菜做饭,相当于一整天都在忙碌。”


    “没看视频上说了嘛,首先你得是个兵,所以训练必不可少,不然只需要会做饭,直接找厨子不就好了,根本就没必要专门形成一个兵种。”


    ......


    帝王们在考虑将这种兵种引进的重要性。


    不少武将则是从炊事兵身上看到了巨大好处。


    民国时期


    先辈们觉得视频上说的很有道理。


    在前线吃的不用多挑,能吃就行,关键还是有战斗力能自保,甚至可以上前线。


    一时间,根据地的战士们都看向炊事班,觉得他们太辛苦了,又要训练又要做饭的,眼里都是感激之色。


    炊事班战士们揉了揉鸡皮疙瘩,一群糙汉子,感觉肉麻极了。


    此时,视频里的声音还在传来。


    {炊事兵除了实战化训练,还要磨练良好的厨艺。


    要能根据部队的要求完成餐品制作。


    另外,炊事兵还要会操作各种野战炊事车、送餐无人机等装备。


    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自己带上饭菜送去前线。


    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一个炊事兵战士在送饭途中,顺手利用战友的木仓,击毙了54个敌军。


    这可不是一个普通厨师能做到的。}


    各时空的人们都瞪大了眼睛,1:54这个概念,简直叫人难以置信。


    别说先辈们很意外了,半天回不过神来。


    脸庞稚嫩的小战士,伸出手掐了一把脸,疼得不行,“竟然是真的,这个后生也太厉害了吧。”


    先生们惊讶了半响,“后生可畏啊,咱华夏这是人才辈出。”


    炊事兵战士们更是摩拳擦掌,“咱也不能被后人比下去了,大家伙儿好好锻炼,争取战场上也多杀几个鬼子。”


    ......


    古代将领们也在思考,他们时代的火头军能不能做到以一敌几十,但让人汗颜的是真不行。


    哪怕是普通士兵都难以做到。


    刘邦背着手嘀咕,“除非啊,是韩信那种天生的,但这世界上,可出不了几个韩信。”


    评论区里一如既往的热闹。


    【在紧急情况下,炊事兵不仅要做吃的,还要会找吃的】


    祖辈们略微一思索,也明白了是什么意思,一时间都在感慨炊事兵很不容易。


    常年做饭的妇人们很理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找吃的不简单啊。”


    历经乱世的人们也说,“尤其是在灾荒年,哪有什么吃的啊,唉。”


    ......


    【炊事兵最重要的是速度,短时间内能搞出四菜一汤】


    老祖宗们噎了下。


    啥玩意儿?还四菜一汤?


    百姓们简直是无言以对,吃饱饭对他们都是奢侈,结果瞧瞧,后世在战时还要搞出来四菜一汤。


    古代的士兵们眼神羡慕,这还真是比不了。


    很多人当兵也是因为家里实在穷,到了军营能混口吃的,至于四菜一汤,没戏。


    民国的炊事兵战士们,也是尴尬的挠挠头,他们现在的条件,暂时还不允许吃那么好呢。


    【抗战时期才是最难的,当时的炊事兵还要学习煮树叶,保证人能吃】


    老祖宗们很愣逼,这是真的吗?


    不过想到民国时期出现的大饥荒,也许部队也难吧。


    民国的战士们纷纷摆手,现在他们吃得比以前好,不仅有从后世送来的物资,他们自己也种地的。


    【还是对印自卫反击战,当时有一个炊事班都投入到前线增援,歼灭了敌军一个营241人】


    祖辈们看得热血沸腾,鼓掌那个的鼓掌哪个、叫好的叫好。


    不少君王在思索过后,也觉得他们时代的伙夫,就按后世的炊事兵培养。


    民国的炊事班战士们,表情都有些自豪,他们炊事班关键时刻也是不掉链子的。


    —


    上个视频结束,刘晓希已经点开了新视频。


    只见视频里,戴着眼镜的博主说道:“hello,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历史上的萧何、张良等人,为何都支持刘盈,却没有选刘如意。”


    各时空,有人静静注视着视频,也有人出声交谈着。


    刘如意一脸理所当然,“这不是正常嘛,论长幼有序,兄长比我年长,论嫡庶,兄长是嫡长子。”


    戚夫人闻言没忍住翻白眼,“他也就这点比你强。”


    刘如意听他娘的话,瞬间不乐意了,嚷道:“二哥很厉害,他只是年纪还小而已,娘,你不会说话就别说。”


    戚夫人:“......”


    气得心口疼,偏偏这儿子是亲生的。


    另一头


    正在和长姐说话的刘盈,皱着眉看向光幕。


    鲁元公主一瞧,还以为弟弟是担心呢,连忙宽慰道:“弟你放心,我和你姐夫,一直站你这边。”


    刘盈愣了下,也明白对方是想岔了,但也没解释,而是笑着说,“阿姐,我当然知道你对我好。”


    鲁元公主笑了,“当然,我们可是亲姐弟。”


    至于这两人的父母,瞧着都不甚在意,因为原因,两人心里都清楚得很。


    萧何、张良他们的神色瞧着也没什么变化,为什么支持刘盈,自然是多方面综合考虑的结果。


    此时,视频也在播放着。


    博主朝着镜头说着自己的看法,“其实这事并不难理解。


    首先,刘盈的生母是吕后,吕后和萧何、樊哙、周勃他们都是丰沛集团的一员,是利益共同体,支持刘盈很正常。


    张良后面也向丰沛集团投诚了。


    只不过在大封诸吕后,丰沛集团又分成了功臣集团和吕派。”


    视频说的通俗易懂,百姓们也能看懂。


    秦朝


    刘季挠挠头,忍不住叹气。


    刘交不明所以,“三哥,你这是怎么了。”


    刘季嘿嘿笑了两声,“我这不是在想,这辈子大概遇不上戚夫人了吗?”


    没听到回答,刘季却听到刘交叫了一声“嫂子。”


    刘季背对着的身体微微一僵,缓缓转过身就看到媳妇站在身后,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


    刘季:...


    刘交忙说:“嫂子,我还有点事,先出门了。”


    走的时候,还递了个‘自求多福’的眼神给他三哥。


    刘季暗骂了两句臭小子,转头朝着媳妇笑道:“太子昨日交代了事,我也要出门了,家里就交给你了。”


    说着,刘季节头也不回的跑了。


    吕雉眉头微微一挑,她有这么吓人吗?


    汉高祖时期


    开国勋贵们心思各异。


    韩信压下眼里的神色,他不属于丰沛集团,所以和他们本质就是两类人。


    四海云游的张良看着视频叹息道:“自古就是立嫡长,废长立幼本就不合理。”


    更别说他还是太子老师,本就天然站在太子这边。


    萧何不否认视频说的一部分是对的,而且论亲疏,自然是从小看着长大的刘盈更亲。


    ......


    视频里


    博主还在侃侃而谈。


    “其次,从沛县起兵到建立大汉七年。


    刘邦的这些兄弟,和吕雉母子都是近距离接触的。


    对吕雉都是一口一个嫂子、一口一个弟妹过来的。


    还有刘盈这侄子,是大家看着长大的,和萧家、曹家的这些孩子一块长大。


    多年的情感投资,都指望着小刘上位后,拉自家儿子一把。


    这个时候,戚夫人母子在哪儿呢?


    突然说要换太子,这群股东能干?


    樊哙可是娶了吕雉的妹妹,都做了刘盈的姨父。


    结果眼看着刘盈这个外甥要被废,自己半点好处捞不着,总不能离婚了再去娶戚夫人的姐妹吧。


    所以股东们不愿意,哪怕你老刘是董事长,可也不能耍人玩啊。”


    各朝人士感觉很有道理。


    读书人们评击道:“汉高祖此举的确不恰当,除了戚夫人,都没人支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