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父母爱情之江德华44

作品:《逆袭人生:快穿影视世界

    “你可真行!”她笑着,挽起袖子就准备动手,“我来生火!”


    “我来。”丁济群按住她,熟练地捡来干树枝,拿出火柴,三两下就把火生起来了。火苗噼啪作响,映着他的脸,显得格外柔和。


    俩人就在这小树林里,烤土豆,烤红薯。丁济群负责看火、翻面,江德华就坐在小马扎上,托着下巴看他忙活。


    阳光暖洋洋的,烤食物的香气混着草木清香,弥漫在空气里。


    没有多余的话,但气氛好得不得了。


    红薯烤得软糯流油,土豆外焦里嫩,撒上点盐,就是人间美味。江德华吃得嘴角都沾了黑灰,丁济群看着,下意识地伸手,用拇指轻轻给她擦掉了。


    动作很轻,很快,但他指尖的温度却像个小火星,烫了江德华一下。两人都愣了一下,空气瞬间有点黏糊。


    丁济群迅速收回手,假装低头拨弄火堆,耳根又红了。


    江德华也觉得脸上有点热,赶紧低头啃土豆。


    这闷葫芦,居然还会来这么一手!


    吃饱喝足,收拾干净,俩人并排坐在草地上晒太阳。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丁济群看着远处厂区的轮廓,忽然开口,声音不高,但很清晰:“德华,等年底……咱把事儿办了吧。”


    江德华心里咚的一下!来了!这就算……求婚了?在这小树林里,刚吃完烤土豆?也太……太丁济群风格了!


    她没立刻回答,扭头看着他。阳光照在他侧脸上,能看清他紧抿的嘴唇和微微颤动的睫毛——他在紧张。


    江德华忽然就笑了,心里那点羞涩和不确定,都被这阳光和眼前这个紧张的男人给冲散了。


    “行啊。”她答得干脆,声音带着笑意,“不过得跟厂里打报告,还得跟我哥说一声。”


    丁济群猛地转过头,眼睛亮得惊人,像是没想到她答应得这么痛快。他重重地点头:“嗯!报告我来打!你哥那儿……我写信!”


    看着他这副如释重负又充满干劲儿的样子,江德华觉得,这样挺好。没有鲜花,没有戒指,只有烤土豆的香气和一句实在的承诺。但这才是他们俩该有的样子。


    回去的路上,丁济群走路都带着风,虽然脸上还是没啥表情,但江德华能感觉到他浑身散发出的高兴劲儿。


    快到宿舍楼下了,他忽然停下脚步,从口袋里掏出个小布包,塞到江德华手里。


    “这啥?”江德华打开一看,是一对用银链子串着的、小巧的梅花形状的银坠子。做工不算精细,但样子别致。


    “出差时候看到的……觉得……你应该喜欢。”丁济群说得有点磕巴。


    江德华捏着那对凉丝丝的银坠子,心里很是受用。


    “喜欢。”她抬起头,看着他眼睛,认真地说。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


    这感觉,不赖!


    俩人算是正式进入了“备婚”阶段,虽然这“备婚”的过程,依旧充满了鲜明的“丁济群式”风格——务实,高效,且略带笨拙。


    第一步,打报告。丁济群同志雷厉风行,第二天就拿着写好的结婚申请报告找到了江德华,让她签字。报告写得那叫一个言简意赅,主要内容就是“我俩自愿结婚,符合规定,请组织批准”,后面附着双方的基本情况。


    江德华看着那工整却毫无文采的字迹,哭笑不得地签了名。


    报告交上去,流程走得挺顺。厂里谁不知道江技术员和丁副科长在谈对象?


    领导们都乐见其成,很快大印就盖上了。拿到盖了红章的批准书那天,丁济群仔细看了好几遍,然后小心地折好收进口袋,对江德华说:“合法了。”


    第二步,通知亲友。江德华给哥哥江德福写了封长信,详细汇报了丁济群的情况(当然是挑好的说),并告知了年底结婚的打算。


    信寄出去后,她心里还有点忐忑,怕哥哥觉得太突然。


    没想到,回信很快就来了。


    江德福在信里字迹潦草,透着兴奋:


    “德华吾妹:信收到了!好!太好了!老丁这人,哥虽然没见过,但听你这么说,是个实在靠得住的人!你有了好归宿,哥这心里一块大石头总算落地了!年底哥一定请假过去!给你撑场面!”


    哥哥的支持让江德华彻底放了心。丁济群那边也简单,他老家没啥近亲,就给几个以前的战友去了信告知一声。


    接下来,就是最实际的问题——婚房和家当。


    厂里照顾他们,把江德华现在住的这间筒子楼隔壁那间同样大小的空房分给了他们,答应等以后有更大的再调。


    两间房打通是不现实了,但门对门,以后来往也方便。


    丁济群对这个安排非常满意。他开始利用每个周末,像蚂蚁搬家一样,往那间空房里倒腾东西。


    他不知从哪儿弄来些旧木板,自己叮叮当当打了一个结实的大衣柜、一张书桌、甚至还有一个带玻璃门的碗柜!虽然样式古朴,但用料扎实,打磨得光滑溜手。


    家当方面,丁济群拿出了他全部的积蓄——一个旧存折,递给江德华:“你看看,需要添置啥,你定。”


    江德华没跟他客气,接过来看了看,数目不算多,但对他们来说,是笔巨款了。


    钱要花在刀刃上。


    她拉着丁济群去旧货市场,淘换了一张成色不错的双人木床和一个五斗橱。


    又去合作社,用票买了些必要的锅碗瓢盆和暖水瓶。


    至于被褥,自己在被服厂,她决定自己买棉花和布料来做,能省不少钱。


    他们的“新房”,就在这样一点一滴的积累中,慢慢有了雏形。


    没有一件时髦家具,但每一样都实用、结实,透着过日子的踏实劲儿。


    石小海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适应良好,甚至有点兴奋。


    他主动提出:“大姐,丁叔叔,等我放暑假,我帮你们刷墙!”


    丁济群摸摸他的头,难得地开了句玩笑:“那得给你记一功。”


    日子在忙碌和期待中过得飞快。偶尔,两人也会对未来生活做些简单的规划。


    丁济群说:“等结了婚,我申请调个清闲点的岗位,多点时间顾家。”


    江德华却摇头:“别,你现在干得好好的,别因为我耽误。咱俩都忙点挺好,互相理解就行。”


    丁济群看着她,眼神深沉:“听你的。”


    他们之间,没有那么多你侬我侬,更多的是这种基于现实的商量和理解。


    江德华觉得,这样的相处模式,比啥都强。


    夏至那天,天气闷热。丁济群忙完厂里的事过来,手里拿着两把蒲扇,递给江德华一把:“天热,扇扇。”


    俩人坐在门口通风处,摇着蒲扇,看着夕阳西下。邻居家的收音机里隐隐传来咿咿呀呀的戏曲声。


    丁济群忽然说:“等年底,咱也买个收音机。”


    江德华笑着点头:“行啊,要声音大点的。”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