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知否之盛老太太32

作品:《逆袭人生:快穿影视世界

    官家的目光再次落到徐静姝身上,多了几分探究:“哦?徐氏还通晓岐黄之术?”


    他印象中的勋贵小姐,多是习琴棋书画,精通医术的倒是少见。


    徐静姝连忙垂首,声音温婉谦逊:“陛下谬赞,民女万万不敢当‘通晓’二字。只是早年体弱,母亲忧心,便让民女多看些医书养身典籍,久病成医略知皮毛。


    后又因养育幼子,难免操心他的头疼脑热,这才多琢磨了些。


    如今不过是凭着些粗浅见识,加上江南此地确有名医高人,民女偶得指点,收集了些温和的食疗方子,进献娘娘聊表心意罢了。


    实是娘娘凤体康泰,自有上天庇佑,民女岂敢居功。”她将一切归于“久病成医”、“粗浅见识”、“偶得指点”和“食疗方子”,极力淡化自己的作用,表现得恰到好处,既不居功自傲,又解释了来源。


    赵祯听了,微微颔首,未再深究,只对皇后道:“既是对你身子好,便用着吧。太医院那边,也该让他们多上心,集思广益。”


    他这话是对皇后的关怀,却也隐晦地表达了对太医院些许的不满。


    皇后笑着应了。


    官家又坐了片刻,问了问南巡事宜,便起身离去。


    然而,帝王之心,深如渊海。


    官家离去时,看似平静,心中却并非毫无波澜。


    皇后身体明显的好转他是亲眼所见,若真是徐氏之功,那此女于调理之道上,恐怕绝非其自称的“略知皮毛”那么简单。


    加之她在此次军马旧案中表现出的冷静(徐家迅速找到人证反击)以及低调(事后毫不张扬),让官家对她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


    他甚至隐约想到,若徐氏之能真对皇后凤体有益,或许……于子嗣一事上,也能有一线希望?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却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


    徐静姝并不知道官家心中所想,但她能感觉到,皇帝看她的眼神,与之前有所不同了。


    那不再是看一个普通的臣女或皇后的旧友,而是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和……期许?


    果然,官家刚走不久,皇后便收起笑容,对徐静姝低声道。


    “陛下似乎留意到你了。这是好事,却也需更加谨慎。近日宫中盯着本宫这里眼睛不少,你出入也要越发小心,莫要被人拿了错处去。”


    徐静姝知道皇后的提醒绝非空穴来风。周显倒台,张家绝不会善罢甘休,明的不能来,暗地里的手段只怕会更加阴险。


    “静姝明白,谢娘娘提点。”


    她走出行宫时,夕阳正好,金色的光芒笼罩着巍峨的宫殿,却驱不散那隐藏在朱墙碧瓦下的重重暗影。


    周显一案,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司联合会审,雷厉风行。


    证据确凿,链条清晰:浙江都指挥使司经历官周显,确于五年前勾结奸商,在勇毅侯府采办军马时抬高报价,中饱私囊,并设计陷害侯府总管,致其携部分款项潜逃,造成军资亏空。


    事后更欲盖弥彰,于此次南巡期间,妄图收买人证,篡改事实,构陷勇毅侯府,罪证确凿,欺君罔上。


    审结的奏报呈至御前,官家阅后震怒。他尤其痛恨官员贪墨,更遑论是军资,且手段如此卑劣,竟还欲构陷勋贵之后。


    朱笔一挥,周显被判斩立决,家产抄没,妻孥流放三千里。


    与此案有牵连的数名浙江官员及奸商也皆依律严惩,或革职流放,或下狱候审。


    然而,奏报中关于周显“奉谁之命”的追问,最终止步于周显在狱中“突发急症暴毙”,线索就此中断。


    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幕后之人断尾求生,牺牲周显一人,保全了更大的势力。


    朝野上下心照不宣,此事必然与京中张家脱不了干系,但缺乏直接证据,无法再深究下去。


    官家对此结果似乎并不完全满意,但也深知朝局平衡之道,暂时按下不提,只是对张家的观感无疑降到了冰点。


    张婕妤之父在御前愈发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对于徐家而言,这个结果已是巨大的胜利。


    不仅彻底洗刷了污名,更向朝野展示了勇毅侯府并非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其深厚的底蕴和关键时刻的反击能力令人侧目。


    徐凛作为族长,处事果决、手段老辣的形象也深入人心。


    但徐静姝和三叔徐凛都明白,张家绝不会就此罢休。


    周显的死,意味着仇恨的种子已经种下,对方接下来的报复只会更加隐秘和疯狂。


    果然,平静了没几日,阴招便接踵而至。


    先是徐家在江宁的几处铺子接连遭到官府刁难,不是查账就是查税,虽最终都证明清白,却严重影响了生意。


    紧接着,城中开始流传一些关于徐静姝的谣言,说她“牝鸡司晨”,一介女流抛头露面经营商铺,有失体统;更隐晦地影射她凭借“狐媚手段”蛊惑皇后,才使得徐家如此嚣张。


    这些手段卑劣却有效,试图从名声上摧毁徐静姝。


    更凶险的一招来自后院。


    一日,明远从学堂回来,忽然上吐下泻,浑身发热,吓得乳母丫鬟魂飞魄散。


    徐静姝闻讯赶回,一看症状心中便是一沉,这非寻常风寒,倒像是中了某种阴损的慢毒!


    她强压惊怒,立刻封锁消息,亲自为明远施针用药。


    幸亏她医术精湛,发现得早,毒性未深,经过一夜抢救,明远的情况才稳定下来。


    经查,问题出在明远学堂外一个常去的点心铺子,有人买通了伙计,在明远惯买的点心里做了手脚!


    对方动不了徐静姝,竟将毒手伸向了孩子!


    徐静姝抱着昏睡中的儿子,浑身冰冷,眼中第一次迸发出凌厉的杀意。


    龙有逆鳞,触之必死!


    她没有声张,甚至没有大张旗鼓地去查那点心铺,只是让徐凛动用非常手段,将那被收买的伙计以及幕后指使的几个地痞“处理”得干干净净,仿佛从未出现过。


    但这笔账,她牢牢记下了。


    与此同时,宫中皇后持续好转的身体,也引起了更多人的注意。


    官家来的次数明显增多,看着皇后红润的面色和日渐轻盈的体态,眼中的欣喜和期盼几乎难以掩饰。


    他甚至有一次玩笑般对皇后说:“看来江南真是养人的好地方,爱妃日后可要多来住住。”


    这话传到某些人耳中,无疑更是刺耳。


    张婕妤近日称病,几乎不出宫门,但据皇后宫中眼线回报,她殿内摔碎的瓷器可是不少。


    暗流愈发汹涌。


    徐静姝知道,自己和皇后,都已经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


    皇后的身体越好,期盼越高,来自暗处的阻力就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