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借粮

作品:《一文钱秒杀:我在灾荒年间捡娘子

    王浩然带着十几名衙役,冒着风雪出城。


    傍晚时分,几近波折才来到了石城里的地界。


    望着远处亮着火把的角楼,以及戒备森严的大门,王浩然不由得咽了咽口水。


    毕竟,来都来了!


    说什么也要试一试。


    对于王浩然来的消息,陆沉舟早就收到了消息。


    此时,他正和贾三在商量对策。


    “你说,他是为何而来?”


    陆沉舟刚刚吃完饭后,就被这个消息叫来了议事厅,猛吸了一口烟。


    “应该是为了城中困境而来。”


    贾三摸着胡须猜测道:“运给宋叔文的粮食全被他带去了途州,眼下城中缺粮,豪门乡绅又对他这个没有背景的县令嗤之以鼻。”


    “想必是走投无路,打算跟明公借粮。”


    听到这话,陆沉舟直啜牙花子。


    倒不是不能借,可他就担心这个王浩然阳奉阴违,跟宋叔文一个德行。


    两人正在商议,一位镖师来报,王浩然等人已安置在待客厅。


    “明公要不要见见?”


    人家都登门拜访,怎么说也算是同僚,不见说不过去。


    陆沉舟想着,保险起见还是决定把战术甲胄穿上。


    待客厅里,暖和无比。


    火炉里燃烧的木炭驱散了一路的寒意,众多衙役纷纷靠拢过来取暖。


    王浩然则是细细打量着镖局里的陈设,以及来时的所见所闻。


    没有外面的悲伤之景,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似乎这里就是世外桃源一般。


    真实得让他有些感到虚假。


    光是值班的护卫一个个都是龙精虎猛脸色红润,根本不像是灾荒年间该有的气色。


    而且装备统一精良,他见过宋叔文的亲卫,与之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虽说四海镖局归于宋叔文的手下,但听调不听宣的事,他也多少知晓一点。


    以宋叔文的脾气能容得下这根刺,无疑不在表明,四海镖局比他强。


    甚至在他手中吃不到一点好处,所以才答应了这个不得已而为之的请求。


    正想着,一股勾人香味传入鼻中。


    扭头看去,几个镖师端着食盘走了进来,定睛一看:馒头,肉汤,还有米饭。


    别说衙役都看傻了,就连自诩文人风骨的王浩然,肚子也在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


    “王县令,我家将军还在商议事情,劳烦稍等片刻。”


    “派我等送些食物过来,给诸位同僚填填肚子。”


    镖师摆好了食物之后,没等王浩然开口询问,就带着人先行退下。


    一个衙役咽了咽口水,看向了县令大人:“这里面不会有毒吧?”


    其他人想的是,这么好吃的食物,有毒我也认了。


    主簿沉默片刻,擦了擦嘴角的口水:“及时雨陆沉舟顶天立地,又何须用这种手段。”


    “老爷请上座,我们也饿了一天了,若是待会谈话时露出响声,那可就不好了。”


    王浩然愣了一下,随即招呼着手下上桌吃饭。


    “我去!"


    馒头入喉,一个衙役不禁发出一声感叹。


    “这小麦也太好了,又香又软,这还是我们吃到的馒头吗!”


    “你尝尝这肉汤,真鲜啊!哎呀,下面还有肉片呢!”


    对比他们狼吞虎咽的吃相,王浩然就显得斯文多了。


    主簿敲打着众人:“你们小点声,不要让外人看到我们这幅模样。”


    一碗暖洋洋的肉汤下肚,衙役觉得外面的风雪,似乎也没有那么冷了。


    阁楼上的小窗里,贾三和陆沉舟静静打量着他们的一举一动。


    等到他们吃饱喝足,又等上了片刻功夫。


    只听得院子传来脚步,随着铠甲碰撞的声音。


    不多时,陆沉舟龙行虎步迈入大堂,王浩然见状连忙起身。


    只见那人,眉目阴鸷,面如冠玉。


    一身盔甲赫然英姿,腰间佩戴兵器意气风发。


    脸上总是挂着和煦的笑容,又让人闻而生畏。


    而在他身后,九位面露凶光者一字排开。脸谱在烛火中摇晃,宛如人间阎罗。


    “王县令,有失远迎。”


    陆沉舟的嗓音清如剑鸣,王浩然不禁心头一颤。


    只能把稍微发抖的右手藏进衣袍里,拱手言道:“陆将军言重了。”


    站在阴影处的陈大山,撇了一眼堂中诸位衙役。


    仅仅只是一眼,他们便不知觉的觉得有些腿软,想要靠在一起,寻求些许安全感。


    “不知王县令此番前来,可是有宋叔文的诏令?”


    听着陆沉舟直呼宋叔文的大名,王浩然额头已经满是细汗。


    别看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先锋将军。


    可看他身上的甲胄,还有外面清一色的制式装备足以说明,这是一只全副武装的军队。


    “本官前来并非有王爷下令,而是私自做主。”


    “近日城中缺粮百姓食不果腹,听闻陆将军乐善好施,浩然前来是为借粮!”


    可以说王浩然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后面已经不用本官自称。


    陆沉舟心道:果然是被贾三猜中了。


    眼下又装出一副为难的表情:“没有宋叔文的诏令,那本将军很难办啊。”


    “先不说没有诏令,就算上我前前后后运往城中的粮食,足有千石了吧?”


    “如此庞大的数量,王县令说城中缺粮,莫不是信口雌黄?”


    王浩然猜不透陆沉舟心里怎么想,但是可以从他的话语中感受到对宋叔文的不满。


    “陆将军不知,粮食都被小王爷运去了途州,如今清河现场实在是没有一颗粮食。”


    “还请陆将军看在灾民的份上施以援手,浩然感激不尽。”


    望着面前的儒生汉子躬身,陆沉舟只是撑着下巴打量道。


    “清河,不是我的封地。”


    “赈济灾民要上报朝廷,由陛下决断。陆某不过是行伍之人,实在是爱莫能助。”


    “陆将军!”


    王浩然径直地跪在地上,身后衙役等人见状也纷纷跪下。


    “宋叔文不当人子,清河百姓冻死数千,却虚数上报。”


    “如今城中粮绝,已有百姓易子相食。"


    “冰消雪融之时,我定会上表朝廷,状告宋叔文在清河县做的所有恶行。”


    “恳请陆将军大发慈悲。”


    陆沉舟皱起眉头看向他,眼神里满是不屑:“告他?”


    “你不过一个小小的县令,如何能扳倒晋王次子。”


    “就算你上京告御状,途中艰险又如何能熬?若是宋叔文以家眷威胁,你又应当如何是好?”


    一席话把王浩然堵得哑口无言。


    “王县令,这句话我就当没听过,你且回城中安坐吧。”


    “将军!”


    王浩然跪着爬上前来,声泪俱下:“我会亲自处理家眷,孑然一身再无顾忌。”


    “哪怕是九死一生,我也要上京告御状。”


    “请将军救我清河百姓!”


    陆沉舟吓了一跳,我看你文质彬彬的,没想到你小子比我还狠。


    与此同时,贾三也给他递了一个眼神,示意戏演得差不多了。


    “王县令爱民如子,陆某深感佩服。”


    “也罢!”


    陆沉舟装出一副下了重大决心的模样:“我就违抗军令帮你一次!”


    “不知道王县令打算借多少粮食?”


    王浩然心中开始计算,城中百姓还剩不到五千,成年男子四千,孩童老人一千。


    每日所需粮食,加上还要熬过三个月,大概需要三千石。


    “三千石!”


    陈大山听完吓了一跳:“你当我们这是善堂啊!”


    “宋叔文开口都没你这么大,看你斯斯文文的,没想到比那小子还贪!”


    陆沉舟心里也在判断。


    这个朝代的计量单位,一石等于150斤。


    按照成年男人一天吃0.8斤的话,三个月九十天,四千人就是288000斤。


    那就是1920石,另算小孩的话,王浩然说三千石,已经算很少了。


    (作者也不太清楚古代的重量换算,毕竟每个朝代都不太一样,大家就这么看吧。)


    要是王浩然说个一千石,陆沉舟可能会心存怀疑,但是他偏偏说了三千石。


    陆沉舟摆手示意陈大山稍安勿躁。


    “借是可以,但是不能一次性借这么多,先借三万斤。”


    “这么多粮食也够维持半个月,太多的粮食他反而没有这个保护的能力。”


    听到能借到三万斤粮食,王浩然想也没想就点头答应了。


    这一趟果然来对了!


    “那么银两如何支付?”


    面对陆沉舟的这句话,王浩然陷入了沉思:“如若陆将军信得过我,可否打个欠条。”


    “待到来年征收赋税之后,在从里面扣取,将军你看可行否?”


    “你这鸟人,灾荒两年哪里还有收成,分明是想欺瞒我家将军!”


    “我非砍了你不可!”


    面对怒气冲冲的陈大山,身旁的韩成功和霍虎也连忙阻止。


    “借可行,为了用之于民,我必须要看到王县令所为。”


    王浩然是聪明人马上明白了陆沉舟的言外之意。


    “请将军派人入城监督,若是浩然阳奉阴违,可斩我头颅。”


    陆沉舟要的就是这句话。


    “贾三,韩成功,王豹,命你三人率两百将士进驻清河,协助王县令赈济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