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甘国刑讼第一人(16)
作品:《快穿:人渣洗白攻略》 知道小儿子是在安慰自己,温母眼眶有些泛红。
她抬手擦了擦自己的眼角,继续将碗筷收拾好,点头:
“好,好。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收拾好碗筷,温母的情绪也平复了很多,一家人坐在一起赏月,随意聊着天。
到了时间便洗漱睡觉。
第二天一早,小温池难得自己起了个大早,迷迷糊糊洗漱完,便被大哥背着出了门。
又在大哥背上眯了一觉,等到了衙门,小温池也清醒了。
想到一会儿可以看见大哥审案,小温池整个人都是兴奋的。
他大哥就是厉害!
才刚刚上任第三天,就已经破了一个案子!
因着是公开审理,这会儿燕县的县衙大门敞开着,除了燕县的百姓,还有一些听到消息的燕州城的百姓也都来了。
“诶,今天这是审什么案子啊?”
有些只是听说有热闹看的人,趁着还没开始,先向其他人打听。
看热闹、说八卦是大多数人都不会拒绝的事。
有人问,也有不好意思问的人竖起耳朵听,当然,回答问题的人也是争先恐后:
“好像是先前有人不见了,县令大人才要审。”
“不是不是,肯定不是。这人不见了,找到就是了,不会上公堂的。”
“我听说的是杀人案啊。”
“嚯!杀人?!这年头,还有人明目张胆地动手杀人?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是第二次听见呢!”
“第二次?看来,老哥也是见过世面的人物了。您能给咱说说,您第一次听说是啥事不?”
“那是三十年前……”
“别说了,别说了,县令大人升堂了!”
温游一身官袍,从后堂走出来,虽然年纪还小,但在这些百姓的眼中,看起来却是格外的威严。
“升堂!”
惊堂木落下,两班衙役齐喊“威武”。
衙门外观看的百姓们齐齐行礼。
一整套流程走完后,温游再次拍响了惊堂木:
“传张二!”
虽然是新任县令第二次升堂问案,但燕县的百姓们却是第一次见到新任县令问案时的风采。
听着县令大人铿锵有力的言语,看着他淡定从容、胜券在握的样子,燕县的百姓们心中对这位新任县令更多了几分敬畏。
吴三手里的笔写得飞快,听着张二的叙述,他一时之间竟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
因为自己出轨,被妻子发现,所以就杀了妻子,以图营造爱妻人设。
应该是用“人设”这个词吧?
最重要的是,他的出轨对象,竟然是……
冯!生!
等传唤冯生过堂,听到两人之间“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后,不少人都露出了一言难尽的神情。
张二和李氏去娘家回来那天,确实遇见了冯生。
而张二之所以跟着李氏去她娘家,也是因为李氏发现了他和冯生之间的事,想让她娘家人帮忙。
可惜,李氏成亲多年,又有了孩子,她娘家人也只是劝她:
“对方又不能生养孩子,又不能娶进门,以后家里的一切都是你的孩子的,总好过他另找一个吧?”
李氏没能得到娘家的支持,回来的路上张二一直在哄她开心。
李氏也渐渐觉得,她娘说得似乎有些道理,面上也有了喜色。
但在进城后突然看见冯生时,她还是没忍住吊了脸子。
张二看见她这反应,当时便起了杀意,因此哄她:
“你先去前面巷子等我,我跟他说一声,咱们找个地方将这件事情好好处理了,好吗?”
娘家容不下她,她自己又找不到活计养活自己和孩子,只能点头答应。
而在巷子里,便有冯生媳妇的一处陪嫁。
李氏的尸体,也被埋在这座老宅里。
原本将李氏的头砍下来,只是为了以防万一。
毕竟,护城河那么大,水流那么快,一两天的功夫,就能漂出去老远。
哪里想到,那头搁浅了几天,最后又恰好碰上李老四钓鱼。
最让张二心惊的是,温游竟然根据那张已经被泡得打烂、被鱼咬了不知多少口的面部,画出了李氏的容貌!
当看到吴三手里拿着的画卷时,他心里便一直很是不安。
反而被抓了后,他才松了一口气。
人啊,真的不能做亏心事。
一步错,步步错。
张二的一双儿女今日早早就来到了县衙外。
听着他们的爹是怎么杀了他们娘的,两个孩子呆呆地看着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背影。
记忆里的爹爹总是温柔的。
爹爹每天下工很晚,但每天都会给他们带好吃的回来。
会记得给他们买新衣服、新鞋子。
会给他们买玩具。
陪着他们玩。
可是,听着他平静的叙述杀人的过程,两个孩子只觉得心里一阵阵发凉。
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他们的爹会是这样的?
张二最后被判了斩立决。
然而,本朝的死刑需要一层一层的复核。
等刑部的公文下来,张二因为还有一双儿女要照顾,且根据本朝律法“若妻殴夫,夫反击致其死亡,减凡人斗杀罪二等”的条例,将最终的刑罚定为徒五年。
温游接到这份公文的时候,气得好几天没吃下饭。
又重新数次上奏。
然而,最终的结果,依旧没有任何改变。
温游最终也只能无奈接受。
当然,这些都是立秋后的事。
此刻的张二被直接押入了县衙大牢。
退堂后,这起案件也在燕县被百姓们热烈讨论了许久,一度成为百姓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也因此,燕县新任县令温游也被传得神乎其神。
有说“温县令有一手高超画技”的。
有说“温县令能通灵,所以能知道死者生前样貌”的。
还有说“温县令是神仙下凡,专管阴司之事,所以才能这么快破案”的。
总之,传什么话的都有。
对此,温游在解释过几次,发现毫无作用,而他整个正主还总被百姓驱赶后,也只能无奈地接受了这些稀奇古怪的头衔。
燕县的事情是真的不多。
温游在一开始的几天忙碌后,之后的日子便是和吴三、王捕头等人一起讨论燕县的发展。
虽然燕县处于燕州城内,经济条件相比其他县城确实要好上许多,但也仅限于此,县城中还是有不少乞丐。
每年也都有饿死、冻死的人。
既然有发展空间,当然要竭尽所能。
只是要从哪里开始,就需要仔细考量和斟酌了。
温游到底年纪小,以前每次来燕县也只是路过,对燕县的了解仅限于过往的资料记载。
吴三和王捕头等人就不同了。
他们好些人是自小便在燕县长大的,对于燕县的情况不说了如指掌,也至少是了解七八分的。
一群人集思广益,最后还直接张贴了告示向百姓求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