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我的野心大的很

作品:《四合院:收走贾家房秦淮茹抵债

    顾英华带着于莉,急匆匆的离开三山公社,赶到部队。


    刚到部队,他就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被拉到了这里的会议室。


    顾英华也是无语……好歹让喝口水啊。


    而且,这都天黑了,你不让我吃口饭休息一下?


    可看着这里满脸渴望的专家们,顾英华立刻精神抖擞的走上台。


    接连一周,顾英华差点睡觉都在会议室。


    会议室的黑板上,每天都在密密麻麻的写出各种可能得预想。


    顾英华的讲述,虽然目前没法实现,但是却给他们找到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这些专家们,其实对现在的军备发展,并没有太过明晰的线路,顾英华虽然不懂细节,但是知道方向啊!


    他指出方向,那些专家们可都是专业的,瞬间就能领悟。


    这让大家合作非常顺畅。


    这里,可没有人会因为顾英华看起来年轻就轻视。


    科学的世界里,谁有本事谁就有话语权。


    还不到后来科学研究都要论资排辈的时候。


    一周之后,顾英华终于能松口气了。


    他留下的太多东西,足够他们消化一阵,可顾英华依然闲不着,好歹抽时间去看了看念冬。


    念冬已经半岁多了,估计再有几个月,就该会说话了。


    秦淮茹现在除了带念冬,就是跟着李怡红帮忙做事,这是李怡红在锻炼她。


    不能她到时候除了带孩子,帮不了顾英华。


    顾英华好歹算是陪着秦淮茹和念冬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他又被拉到军属农场去了。


    现在专业技术的事情,有农学家们,他们已经在这里扎根落地,有了自己的体系,顾英华也不去掺和。


    但是农场的发展,政策的规划,如今顾广志和徐政喜是越来越依赖顾英华了。


    顾英华虽然高层经验不足,但是在政策的敏锐性上,比他们都强。


    忙了一阵,顾英华收到了三山公社专门送过来的一封信。


    看到这封信,顾英华彻底松了口气。


    信,是叶德胜专门送过来的一份私人信件。


    “二叔,徐伯伯,叶叔来信了。”


    “三山公社成为特殊专供区的事情解决了。”


    “而且,还有个好消息。”


    顾英华眉飞色舞,把信递给徐政喜。


    徐政喜和顾广志放下手头的事情,也正好缓缓。


    快速把信浏览一遍,徐政喜惊讶了,把信递给顾广志。


    “这小子可以啊,这都办成了?”


    “而且,你这还是始终没出面,就把事情办成了?”


    顾广志快速看完,也是惊讶。


    这封信里,可不只是三山公社成为特殊专供区,还包含了叶德胜的隐晦的提示:这里的模式,上面有大领导认为很有想法。


    “按照叶叔的说法,是上面估计是打算观察三山公社的发展模式。”


    “三山公社,不会和其他区域一样执行目前的政策,而是保持现有状态。”


    “这正符合我的规划。”


    顾英华兴奋的说道。


    徐政喜拿过烟,递给顾广志一根,微微眯着眼睛看着顾英华。


    “你小子到底想要做什么?”


    “你这估计也很快要回轧钢厂,你就不怕三山公社那边留下你?”


    “你这可是等于入了上面大领导的眼了。”


    “也不枉我们过年回去,专门去拜访了大领导,给你说了几句好话。”


    顾英华很清楚,这个事情,说是叶德胜的功劳,其实更多的助力,却是来自顾广志和徐政喜。


    过年的时候,若非他们回去那一趟,这个事情,怕是没这么容易就下来。


    顾英华笑笑:“三山公社再好,也顶多是个特供区。”


    “这个模式,肯定有人不认可。”


    “但是有了特供区,他们也不会拒绝,谁会拒绝多一口吃的?”


    “而工业方面,我能搞到合适的技术,远比一个特供区对国家更有吸引力。”


    这一点,顾英华倒是不担心。


    现在工业才是国家努力集中发展的主题!


    毕竟没有工业就没有国防。


    建国才不到十年,之前的小米加步枪,可是老一辈人心里永远的痛啊。


    尤其是经过了一对十七的国战之后,敌人那疯狂的火力,是老一辈人心里挥之不去的阴影。


    “说说吧,你到底有多大的心思?”顾广志也感觉到了,顾英华的野心,绝不只是目前,会很大很大。


    顾英华点根烟,面色郑重起来。


    “我的心大的很,野得很,我想要的,是一个繁荣昌盛的盛世中华!”


    “虽然我个人能力有限,但是我相信,我一定能做更多。”


    “我会走上更高的位置,展开更多的规划建设。”


    “我一个点,一定能带动一个方面,甚至一个行业的发展。”


    几个人在办公室聊了好久,一直到中午吃饭,才被过来汇报工作的李三停打断了。


    李三停也给大家把饭带了过来。


    这一周时间,在办公室吃饭是他们的常态。


    “老连长,涞源县给你送了封信来,专门有个司机来送的。”


    说着,李三停顺手把一封信递给顾英华。


    顾英华抓了个杂合面馒头,顺手拿出信。


    涞源县?


    那只能是崔可林。


    是五小规划遇到难处了?


    还是……


    打开信一看,顾英华立刻笑了起来。


    崔可林这次是发狠了。


    他可是背着历史问题的,这次有了这个,他是拼命想要弄到功劳, 抹平自己的黑历史啊。


    这才一周时间,他居然就直接把五小全部铺开了。


    反正规划顾英华都做好了,实际上,他只需要指定负责人去各负责一块就行了。


    现在用地可不像是后世审批那么麻烦,他直接签字,划地,现在已经开始挖地基了。


    信里,崔可林详细描述了自己动员了数千人,分几个工地全部铺开施工,除了小煤矿那边,其他都飞速发展。


    听说县里要搞五小工业,计划也递上去之后,行政专署大喜,没用三天,就彻底同意,而且,给了不少的支持。


    整个计划,不到一周时间,彻底落地,轰轰烈烈的开始搞了起来。


    行政专署还特地把这个事情报上去,引起了省里重视。


    听说是三山公社所在的涞源县搞的,省里安排叶德胜过去视察,估计这几天就会到。


    希望顾英华能回去一趟。


    “二叔,这边的事情,也暂时差不多,只能这样了。”


    “下一步,就是看我们的工业能力,能不能慢慢补足军备所需。”


    “马上六月,我要回去三山公社那边,把后续的事情尽量落实解决。”


    “八月,九月,我估计就要回轧钢厂。”


    “前几天那边来信,说是炼钢炉的关键部分,已经弄到了,估计已经到天津港了,我也该回去展开拳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