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看看地
作品:《四合院:收走贾家房秦淮茹抵债》 更因为,这次是安置在槐树崖。
槐树崖是个好地方,也是个大村。
县里也着急这么一个好村子,这个村子运作好了,一年可是要给县里交不少粮食的。
但是自从刘家出事之后,这也不少时间了,顾英华始终没提槐树崖的处置问题。
县里的其他官员因为槐树崖的事情被一次撸光了。
崔可林是绝对不会质疑顾英华决定的,也不多问。
如今,顾英华终于松口处置槐树崖,而且是安置退伍军人,这让崔可林瞬间没了心事。
全部用来安置退伍军人和家属,还有比这更稳妥的方法吗?
车队停下来汇合,顾英华连忙摆手:“都别下车,咱们直接进山去槐树崖。”
崔可林刚要下车,只好又缩了回去,连忙点头。
所有卡车全部汇集起来,总数有接近六十辆,在这里,可算是难得一见的奇景了。
可后面的卡车上,还不知道未来,只知道孩子退伍回家,就带着县里人,一纸通知,全家立刻全家搬家,甚至原来的家都不要了,随便处理了,许多人心里忐忑。
尤其是一些家在条件稍好的地方的人家,看到这连绵的大山,顿时脸色有些难看。
“伢子,咱们好好的平地不住,咋能跑到这山里来?”
“这山里可都穷啊,日子不好过啊。”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看着身边穿着旧军装的儿子,很是担心。
那个老兵笑着说道:“爹,路上我都说过多少次了。”
“这次咱们迁过来,那可是别人捞不到的好事。”
“具体虽然我不知道,但是我们首长说的,还能有差?”
“我们这可不是进山种地,我们这是当工人来了。”
“这里可是富裕的好地方。”
“再说了,爹,你可是党员,我也是,咱们都得带头。”
“这可是建设国家的大事情,大任务。”
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没亲眼看到东西,还是心里忐忑。
尤其是,这个时代,山里就是穷的代名词啊。
老人轻轻叹了口气,满是老茧的手轻轻的抚摸着孙子的头。
“我们都没啥,就是你这大侄子,还有你媳妇,这也怀上了。”
“咱们吃点苦受点累都没啥。”
他沉默了一下,接着说道。
“也是,国家难呢,咱们就拼一把,把国家给的任务完成好。”
“等咱们这一辈人拼过去,孩子们的日子该好过了。”
不只是他们家,其他家也是一样担心。
毕竟突然就离开了故土,甚至连吃的粮食都没带上,谁心里都没底啊。
顾英华在前面的卡车上,很快带队来到槐树崖。
可这一代人,也不愧是最好的一代人。
他们尽管心里不舍,还是按照要求,把家快速处理掉,跟着当兵的孩子,就启程踏上了陌生的旅程。
不为别的,就为了一句,这是为了建设国家的需要!
顾英华站在路边看着车队往前开,一眼扫过去,就看到许多家庭明显都带着担忧,满面愁容。
看到这个,顾英华顿时有点自责,还是太突然了。
现在怎么处理?
他抬头看看天色,还不到中午,还有时间。
距离槐树崖的村子,已经没几里地了,也不着急。
这个时候,让大家安心,比什么都重要。他连忙叫停车队。
这里正好是槐树崖山口外,原本刘家的那五千多亩地的区域。
前面带队的车上,庄为民跳了下来,纳闷的看着顾英华:“老连长,怎么了?”
“怎么停下来了?”
顾英华笑道:“是我忽略了。”
“部队上的兄弟们,有命令,都能想的通。”
“可家属们,突然这么着急忙慌的被搬迁过来,怕是心里不安稳。”
“这里,就是槐树崖的地。”
“为民,让兄弟们都下来,然后分班组,组织一下,把家属们都接下来,下来活动一下,也正好,跟着我们去看看地。”
这些退伍兵,都是农村出身的,这也是顾广志那边特地筛查过的。
城里兵,对土地可能没什么特殊的感觉。
但是农村兵,农村人,这个时代,只要看到土地,就能安心。
庄为民当即点头,拿出挂在脖子上的哨子,一声集合哨。
听到集合哨,所有车上,穿着军装和便装的退伍兵立刻飞速下车,快速集合。
这一次退伍兵回家接人的有近百人,庄为民带过来的一百多,足足两百多。
两百多人一站队,哪怕没有统一服装和装备,气势也一下出来了。
“大家按照之前的组织,以班为单位,每个班负责一辆车,把家里的亲人们都接下来。”
“坐了一天车了,也都累了。”
“下来歇歇脚,正好顺路看看咱们村的地。”
这句话,让许多车上的老百姓听到了,顿时大喜过望。
他们不担心其他,就担心地。
这个时代的老百姓,只要给他们地,他们就不怕别的。
再苦再难,只要有地,他们就能生活下来,还能靠着自己的勤劳,过的越来越好。
各个班组立刻跑步过去,分组把车上的人都小心的接下来。
顾英华笑着走到大家集合的一块荒地上。
没多会,这一次到达的八十多个家庭,近五百号人,就全部集合到了顾英华面前。
顾英华走到一个稍微高点的地方,举起手摆了摆。
庄为民拿着集合哨,吹了两声:“都看这边。”
“顾书记有话和大家说。”
退伍兵们也连忙帮忙维持秩序。
很快这里所有人都看向了高处的顾英华。
可看到顾英华如此年轻,许多人都是惊讶,却也都有点心里不安。
这个年月,太年轻也是个问题。
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可是老人们的想法。
“我叫顾英华,是三山公社的书记。”
“这位,叫庄为民,是咱们光荣村的村长,村支书也是退伍的军官,回老家接家属去了,得年底到。”
“别的先不多说,咱们先看看地。”
“大家转身,往后看,那边,一共五千四百多亩地,就是咱们光荣村的地。”
“有没有年纪大的,种田的好手?”
“大家推荐几个,我们一起过去看看地。”
“其他人,咱们也一起跟着看看。”
顾英华笑着说道。
很快,队伍里几个老兵,把几个年纪大的老人送了出来。
其中就有之前那个退伍老兵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