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趁机整顿,十条军令!

作品:《我农家武状元,你让我作诗?

    只见捷报之上,将他韩永福和孟津府衙夸得天花乱坠。


    什么“洞察先机”、“鼎力支持”、“亲遣四千孟津精锐为主力”、“浴血奋战”、“居功至伟”等字眼层出不穷,而吴承安自己反而只是起到了“统筹协调”、“略尽绵力”的作用。


    “好!好!好!写得好啊!”


    韩永福抚掌大笑,激动得脸色通红:“吴将军真是文武全才,这奏报写得是花团锦簇,情理兼备,天衣无缝!”


    “本官佩服!佩服之至啊!哈哈哈!”


    吴承安淡然一笑,当着韩永福的面,唤来传令兵,将捷报装入信筒,火漆密封,吩咐道:


    “即刻以六百里加急,发往洛阳兵部!”


    “是!”传令兵接过信筒,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亲眼看着捷报发出,韩永福心中的最后一丝疑虑也彻底烟消云散,只觉得前途一片光明。


    他又与吴承安虚伪地客套了一番,再三保证这四千郡兵定会听从调遣。


    随后这才心满意足,志得意满地打道回府,准备回去好好做他的升官美梦了。


    至于那寨门口未曾清理的累累尸骸和冲天的血腥气,以及新来郡兵们那惊惧交加的脸色,他选择性地忽视了。


    在他看来,这些武夫的死活和恐惧,与他即将到手的锦绣前程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夕阳的余晖将白沙沟染成一片昏黄,与尚未干涸的暗红色血迹混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令人心悸的色彩。


    四千新到的孟津郡兵乱糟糟地聚集在寨前的空地上,他们大多面带茫然与些许不安。


    目光躲闪地看着周围那些煞气未消、眼神锐利的“老兵”,更是不敢去细看那堆积在一旁的尸山和寨门口那三具特意留下的无头尸体。


    吴承安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登上一处临时搭建的高台。


    他并未披甲,只着一身玄色劲装,但身姿挺拔,目光如电,自有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他没有立刻说话,只是用冷冽的目光缓缓扫视着台下这一万五千余众。


    他的目光所及之处,嘈杂声迅速平息下来,无论是原本的官兵、新降的悍匪,还是新来的郡兵,都感到一股无形的压力,纷纷低下头,不敢与之对视。


    整个场地变得鸦雀无声,只剩下风吹过山谷的呜咽。


    终于,吴承安开口了,他的声音并不十分洪亮,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带着一种冰冷的穿透力:


    “你们,都看到了吗?”


    他抬起手,指向寨门口那三具最为“新鲜”的尸体,尤其是那三颗面目狰狞、凝固着恐惧的头颅。


    “他们三人,昨日还和你们一样,是能喘气、能吃饭、能拿军饷的兵!”


    “就因为他们利欲熏心,罔顾军令,私藏战利,中饱私囊!”


    吴承安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炸雷般响起:“所以,他们死了!死在了军法之下!”


    “或许有人觉得他们冤!或许有人觉得,拿一点小钱,罪不至死!”


    他的目光变得更加锐利,如同实质般刮过台下每一张脸:


    “但我告诉你们,乱世之中,军法就是天!军令就是山!”


    “一支军队,若无铁一般的纪律,那就是一盘散沙,是待宰的羔羊!”


    “上了战场,不仅自己会死,还会害死你身边的同袍,会导致全军覆没,会丢失城池,会祸及家国!”


    他顿了顿,让这冰冷的言语渗入每个人的心底,然后才继续道,声音沉稳而极具分量:


    “我知道,你们之中,有原本的官兵,有新归顺的义士,也有刚来的郡兵,来源不同,过往不同。”


    “但从今日起,你们只有一个身份——我吴承安麾下的兵!”


    “在我这里,功,必赏!过,必罚!一视同仁!”


    “现在,我宣布军中十条铁律!凡触犯者,无论身份,无论功劳,定斩不饶!”


    吴承安深吸一口气,一条条清晰无比、杀气腾腾的军令,如同重锤般砸下:


    “一,闻鼓不进,闻金不止,违令者,斩!”


    “二,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令者,斩!”


    “三,夜传刁斗,怠而不报,违令者,斩!”


    “四,多出怨言,怒其主将,违令者,斩!”


    “五,扬声笑语,蔑视禁约,违令者,斩!”


    “六,诡言邪说,妄论阴阳,违令者,斩!”


    “七,所到之地,凌虐其民,违令者,斩!”


    “八,奸淫妻女,搔扰百姓,违令者,斩!”


    “九,窃人财物,以为己利,违令者,斩!”


    “十,更迭宿卫,擅离职守,违令者,斩!”


    十条军令,条条见血,字字诛心!


    尤其是最后几条,更是让那些原本匪性难改的新降之人心惊肉跳!


    每宣布一条,台下众人的脸色便白一分,空气中的肃杀之气便浓重一分。


    那三具无头尸体仿佛在无声地佐证着这些军令的真实性和残酷性。


    十条宣布完毕,吴承安目光如炬,扫视全场:“都听清楚了吗?!”


    短暂的死寂之后——


    “末将遵令!”


    岳鹏举第一个踏出,抱拳躬身,声音铿锵有力!


    他代表着最早跟随吴承安之人的绝对支持。


    “俺老雷遵令!谁敢犯事,俺第一个砍了他!”


    雷狂声如洪钟,挥舞着拳头,煞气腾腾。


    “末将杨兴,谨遵将军号令!黑风岭旧部,若有违犯,无需将军动手,末将亲自清理门户!”


    杨兴紧随其后,表态坚决,同时也是在警告自己麾下。


    “末将狄雄(罗威)遵令!必严束部下,恪守军规!”


    狄雄和罗威也连忙上前,躬身应命,额头甚至渗出了冷汗,心中那点侥幸被彻底碾碎。


    紧接着,台下那一万五千余人,无论是被军令震慑,还是被将领带动,亦或是真正明白了利害关系,此刻都感受到了那股不容置疑的意志和冰冷的杀机。


    不知是谁先带头,如同山呼海啸般的声音最终汇聚成一个统一的呐喊,响彻了整个白沙沟:


    “谨遵将军号令!!”


    “违令者斩!!”


    “违令者斩!!!”


    声浪一浪高过一浪,震得山谷回响,惊起无数飞鸟。


    在这一刻,通过那三颗人头的警示和十条血淋淋的军规,来自不同阵营、怀揣不同心思的这一万五千人,心中那根名为“军纪”的弦,被彻底绷紧!


    “军令如山”这四个字,如同烧红的烙铁,深深地烙印在了每个人的灵魂深处。


    一支真正的军队的魂魄,正在血与铁的法则中,悄然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