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我等目光短浅了

作品:《我农家武状元,你让我作诗?

    韩永福得了吴承安那“捷报首功”的明确保证,心中那块大石彻底落地,只觉得浑身轻松,甚至有些飘飘然。


    此刻的他,眼中哪里还有那四万两白银?


    与这份唾手可得、足以让他平步青云的赫赫战功相比,那些黄白之物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更何况,眼前的吴承安早已非吴下阿蒙。


    麾下汇聚了原本四大匪寨的降兵以及原有的官兵,兵力已然超过一万,煞气腾腾,锐不可当。


    他韩永福除非是疯了,才敢在这个时候为了钱财去触其锋芒。


    能用区区四千郡兵的指挥权,换来这份沉甸甸的战功,简直是祖坟冒青烟的天大便宜!


    “既如此,下官便不再叨扰将军休整!”


    韩永福起身,笑容满面地拱手:“本官这就立刻返回孟津,点齐三千五百郡兵,明日必定准时送达!”


    “剿匪事宜,以及后续首尾,就全赖将军费心了!”


    他语气恭敬,姿态放得极低,仿佛吴承安才是他的上官一般。


    “韩大人慢走。”吴承安微微颔首,并未起身相送。


    韩永福也不在意,带着满心的激动和迫不及待,在一众属官的簇拥下,快步离开了聚义厅,。


    甚至下意识地绕开了门口那三具冰冷的无头尸体,仿佛生怕沾染了晦气,影响了他的锦绣前程。


    目送韩永福的身影消失在寨门之外,聚义厅内的气氛瞬间为之一变。


    王宏发第一个忍不住,脸上满是愤愤不平之色。


    他原本想习惯性地叫“安哥儿”,但看到两侧的杨兴、狄雄、罗威等人,还是改用了正式称呼:


    “吴将军!我实在不解!那韩永福分明是太师一党,前番调兵时推三阻四,百般刁难,未曾给予我军丝毫真正助力!”


    “如今眼见我军大胜,他却跑来摘桃子,凭什么要将这剿灭四大匪巢的首功分润于他?”


    “这捷报若是如此写,岂非寒了浴血奋战将士们的心?”


    他话音未落,性烈如火的雷狂也瓮声瓮气地接口道:


    “宏发说得对!俺老雷第一个不服!那狗官寸功未立,凭什么抢功劳?这功劳是弟兄们用命拼来的!”


    杨兴沉吟片刻,也开口道:“将军,王大人和雷将军所言不无道理。”


    “韩永福此人心术不正,今日能为了战功予我兵马,他日未必不会因利而反噬。将此大功轻易予他,恐非良策。”


    狄雄和罗威虽然新降,但此刻也觉得自己是浴血奋战的一员,同样觉得战功被分薄,心中不忿,纷纷出言附和:


    “是啊将军,此事是否再斟酌一二?”


    “那韩永福分明是来捡便宜的!”


    众将群情激奋,都觉得吴承安此举太过让步,甚至有些软弱。


    面对众人的质疑和不平,吴承安并未动怒,只是缓缓站起身,目光扫过每一张义愤填膺的脸。


    他的眼神深邃而平静,仿佛能看透遥远的北方战场。


    “诸位的心情,本将明白。”


    吴承安的声音沉稳有力,压下了现场的嘈杂:“但你们可知,幽州前线,如今是何等光景?”


    他自问自答,语气变得凝重:“我军新失两城,损兵六千!士气低落,粮草军械皆缺!”


    “而我们的对手,是大坤王朝那位号称‘军神’的吴王!此人用兵如神,麾下铁骑骁勇善战,绝非这些乌合之众的山匪可比!”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众人:“前线将士正在苦苦支撑,等待援军和粮饷!”


    “我们早到一日,便能早一日稳定军心!我们多带一兵一卒,便能多一分胜算!”


    “与幽州战事相比,与数万边军的性命相比,与家国安危相比!”


    吴承安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区区一份剿匪的战功,算得了什么?”


    “别说分他韩永福一份,便是将这首功全部给他,只要能换来更多的兵马,更快地抵达幽州,提振前线士气,我吴承安也毫不在乎!”


    他目光灼灼,扫过众人:“我们的战场,不在这小小的白沙沟,而是在幽州!”


    “我们的功劳,也不在于剿灭了多少土匪,而在于能否击败大坤铁骑,守住国门!”


    “只要此战能胜,我宁愿不要这剿匪的丝毫战功!”


    这一番话,如同洪钟大吕,震得众人心神激荡。


    王宏发、雷狂等人脸上的不忿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肃然和惭愧。


    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功劳分配,而吴承安看到的,却是整个战争的全局和最终的胜利。


    岳鹏举眼中闪过赞赏之色,率先拱手:“将军深谋远虑,末将佩服!”


    其余众人也纷纷躬身:“我等目光短浅,请将军恕罪!”


    吴承安摆摆手:“罢了,诸位也是为我军着想,夜深了,都下去休息吧,明日还有要事。”


    众人正要告退,吴承安却又补充了一句,语气淡然却带着一丝寒意:


    “对了,吩咐下去,寨内外的所有尸体,尤其是寨门口那三具,暂不必清理。”


    众人一愣,随即明白过来——将军这是要杀鸡儆猴,给明日那新来的三千五百郡兵,一个下马威!


    让他们看看,违抗军令、或是心怀不轨者,是何等下场!


    “末将遵命!”


    次日下午,日头偏西之时,白沙沟外果然烟尘滚滚,韩永福亲自带着浩浩荡荡的三千五百郡兵赶到了。


    这些郡兵大多衣衫不整,精神萎靡,显然是临时拼凑而来,与吴承安麾下那些经过血火洗礼的将士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韩永福春风满面地再次见到吴承安,寒暄之后,便迫不及待地搓着手,笑问道:


    “吴将军,你看这兵马已经到了,那捷报……”


    吴承安微微一笑,从怀中取出一封早已写好的捷报文书,递了过去:


    “韩大人请看。”


    韩永福连忙接过,迫不及待地展开细看。


    越看,他脸上的笑容越是灿烂,看到最后,几乎要笑出声来!


    不是吴承安写得不好,而是写得太好了!


    好到出乎他的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