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不就是五块钱吗?

作品:《文娱:我大佬身份被女儿曝光了

    直播间屏幕上,秦昊微微一笑。


    而他这一句“你猜,她会是什么反应”,宛如一道钩子,狠狠钩住了所有人的神经。


    屏幕前的观众屏住了呼吸,弹幕顿时刷了上来。


    “摔东西?崩溃大哭?”


    “大吼?骂人?”


    “估计是忍着不说话,然后回去一个人偷偷哭……”


    弹幕上讨论的五花八门。


    而秦昊只是笑着摊了摊手,道:“我知道你们每一个人,都在猜她可能会怎么做。崩溃、发怒、沉默、哭泣、冷笑、反击……都对,也都可能。”


    他看向林唯,忽然轻声道:“林老师,你觉得呢?”


    林唯被突然点名,愣了一下。


    但还是勉强挤出一个笑容:“我觉得……应该会崩溃吧?可能在便利店当场情绪失控,哭出来?就是那种压抑了很久,突然被引爆的感觉?”


    “哦?”


    秦昊笑了,“为什么?为什么会崩溃?为什么会大哭?不就是五块钱吗?”


    听到这话,林唯一下子怔住了。


    嘴唇动了动,却没能立刻回答上来。


    现场也安静了一瞬,直播间的弹幕也在这短短几秒内像被按下了暂停键。


    “啊?对哦……”


    “好像、好像不是……”


    “啊这……这好像不是五块钱的事儿吧?”


    而秦昊笑了笑,靠着椅背,语气温和:“你看,其实我什么都没说。我只说了她收银时,被多要了五块钱,对吧?”


    “如果我没有加那段前缀,没有告诉你她早起、做饭、送孩子、通勤、照顾公婆,没有说她丈夫不关心她……你们还会觉得她哭或者崩溃是合理的吗?”


    秦昊的话落下,整个直播间,顿时陷入了一种诡异的静默。


    片刻后,弹幕终于又开始滚动。


    但这一次,不再是热闹的猜测或调侃,而是一条接一条的沉思。


    “……不会。如果没有那段背景,她情绪失控就显得莫名其妙了。”


    “没有那二十年的压抑,就只有五块钱的冲突,那就是小题大做。”


    “所以,秦昊想说的是,行为本身的意义,是由背后的生活定义的?”


    而秦昊只是淡淡一笑,像是预料到了这个反应。


    他没有急着继续讲,而是放缓了语速,像是给人一点时间思考。


    过了几秒钟后,才继续道:“我举这个例子,不是为了你们猜答案,而是想告诉大家一件事。”“我们作为演员、或者说创作者,在讲述一个故事,表演一种情绪之前,都要理解的一件事,情绪从来都不是孤立的。”


    “你们会觉得她崩溃,是因为我前面给了一个非常具体而细腻的铺垫。当我告诉你她经历了什么,承受了多少,观众的潜意识,就会自然地帮她找到那个哭的合理性。”


    “但你看,她最后哭,是因为五块钱啊。”


    “如果我是个外人,我看到一个女人,在便利店因为五块钱就情绪失控,我可能第一反应也是,这人是不是疯了?”


    “可是因为你知道她的前史,你会说她太苦了,你会说她终于撑不住了,你会觉得她的崩溃情有可原,甚至共情、同情。”


    “这,才是人物的逻辑。”


    “这,就是前置逻辑的作用。”


    “不是事件本身触发了情绪,而是我们赋予事件的意义,引发了反应。”


    “而这,也是表演里最常被忽略的一环。”


    ……


    直播间再次安静了几秒。


    不是卡顿,不是延迟。


    而是所有人,无论是屏幕前的观众,还是摄影棚里的工作人员、导播间的技术员,甚至包括林唯,都陷入了短暂的失语。


    都在忍不住在心里揣摩着秦昊的这番话。


    而秦昊的态度却挺悠哉,只是慢条斯理的端起茶杯喝了两口,润了润喉咙。


    随后看向林唯,挑了挑眉,笑着问道:“林老师,没什么要问的了吗?”


    林唯沉默了一会儿,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手里的台本。


    但本子上那些充满噱头、充满抓马意味的问题,她现在却一个也问不出来,难以启齿。


    咬了咬唇后,林唯终于把声音放轻了几分,轻声问道:“那……秦老师,您怎么看现在很多影视作品里的情绪表演呢?比如很快的爆哭、脸部特写、强BGM配合下的高情绪释放?”


    这问题已经算得上冒险,甚至有点把当前行业某种风气拎出来讨论的意思了。


    林唯一边问,一边下意识做好了被敷衍带过的心理准备。


    但秦昊却没有回避。


    反而挑了挑眉,眼神赞赏的看了林唯一眼。


    好问题,不愧是专业主持。


    哪怕一开始态度有点不端正,但回归正题后,问出来的东西却很到位。


    想到这里,秦昊冲她点了点头,随后很直接地说出了一句:“很有效,也很危险。”


    林唯一愣:“您是说……?”


    “我知道那种情绪密度很高的处理方式,很多时候效果是立竿见影的。”秦昊语气平稳,“它会打动观众,会让人觉得痛苦、悲伤、情绪崩溃的戏是好戏。”


    “但问题是,如果每一场戏,都靠堆积情绪来表达人物,那么很快就会变得套路化,模板化。”


    “演着演着,就变成一场情绪竞赛,比谁哭得快、谁崩得狠、谁能红眼眶不流泪。”


    说到这里,秦昊笑着说了一段总结词。


    “情绪该有波动,但它不是主线,角色才是。”


    听到这里,林唯睁大了眼睛。


    她忽然觉得,自己可能真的见证了一场巨大的行业转折现场。


    这已经不是在录节目了。


    这是一场无预警的公开课,是一场正在被直播时代记录下来的,思想层级的跃迁。


    她甚至悄悄坐直了身体,下意识放慢了语速,语气也不再是主持人那种套话节奏,而是真的开始请教。


    “角色状态该如何在不同节奏中自然过渡?”


    “演员是否可以依赖即兴情绪?”


    “如何判断一个角色的情绪是否被工具化?”


    这些问题,秦昊毫不避讳的一一作答。


    从表演结构、叙事功能、观众视角到人物逻辑,条分缕析,层层递进。


    直到傍晚七点半,整场直播才在一种罕见的专业氛围中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