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驻军条件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五月二十日,李霁约定的三日后磋商所欠粮饷期限已到,朝鲜国王李昖派礼曹官员请李霁前往城内太平馆。
以往大明使臣进入朝鲜,到达王京汉城前,朝鲜国王、世子及百官会在迎恩门前恭候大明使臣。
并在迎恩门旁的慕华馆举行郊迎礼仪,为其接风洗尘 。
而太平馆位于汉城城中,是大明使臣在朝鲜王京的下榻之处(后改为南别宫)。
“官人,他们都说大明官话的,为什么还要我跟去呢?”
王清妍不解问道,她刚换上一身男子服饰,李霁还是要她跟着去当转话人。
李霁笑着回道:“那可不一定,他们将磋商地点定在太平馆,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我带个译者也属正常。再说了,你天天待院子里不无聊么?”
王清妍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无聊。
李霁走近俯身观察了一下她的粉嫩朱唇,不禁低头品了品,又笑道:“果真没涂口脂,还总是这般艳丽,扮起来还是不大像。”
王清妍娇羞回道:“官人,我没涂过口脂……而且女子怎么能像男子?”
还真是天生丽质呢,王清妍属于身材高挑的一类女子,同黄婉婉不相上下。
李霁直起腰,轻笑道:“不涂也好看,但是涂抹些许,肯定更好看,改天我给你弄一些。好了,戴上帽冠,我们出门。”
王清妍闻言眯眼柔柔一笑,戴上男式帽冠便跟着李霁出门。
李霁等人到太平馆时,朝方的人员已经提前到达。
不过,令李霁意外的是李珲和李琈两兄弟竟然也在,朝鲜国王李昖这是又整什么幺蛾子?
李珲和李琈兄弟俩带着十余名朝鲜官员见礼,其中有朝鲜户曹判书沈悦,礼曹判书尹根寿等。
待李霁还礼后,光海君李珲开口恭声道:“李谕德,父王命小王随同沈、尹二位判书前来磋商粮饷之事。”
定远君李琈也赶紧拱手道:“李谕德,父王也命小王随同前来,学习一些政务。”
李霁面色平静地回道:“今日乃磋商贵国之前所承诺提供的粮饷一事,暂不论其他,请吧!”
谁让你们来的,来干什么的,谁关心?一边儿去!
一落座,李霁便直奔主题问道:“贵国对于此前承诺提供给我平倭大军的粮饷,准备如何解决?”
李珲和礼曹判书尹根寿则看向户曹判书沈悦,后者拱手回道:“李谕德,关于提供天兵粮饷一事,王上已命我等陪臣商议过。陪臣舔为户曹判书,总筹本国赋税,如今倭乱未平,民生凋敝,实在艰难。能否上书大皇帝陛下,垂怜暂缓供给。”
你他娘的,还来这一套?
李霁转头看向光海君李珲,开口问道:“光海君,在下于宴会当日如何说的?你没有转告?”
李珲一脸尴尬地回道:“李谕德,小王有禀报父王,不过……”
李珲摆手制止了李珲后面的套话,又看向户曹判书沈悦开口道:“沈判书,贵国遭受兵燹,民生尚未恢复确是实情。然非是在下不体谅,我大明军士正于前线抗倭,粮饷必须优先供给我军,不可再拖延。”
沈悦正欲开口,李霁打断他的话头,继续说道:“现下已是五月下旬,忠清道,以及全罗道和庆尚道已收复之地区,即将可有粮米收成,这些地区也主要由我大明军队驻守。所以这些地区所收之粮优先供给我军,也免去运输之费。”
沈悦闻言脸色一变,焦急道:“这如何使得?我国赋税大多出于此三道,又仍有部分被倭奴占领。今季所收之粮也不丰,且需调运部分粮食赈济北方三道,根本没有余粮啊!”
李霁冷声道:“你们不赈济北方三道便有余粮。”
朝鲜礼曹判书尹根寿面露怒容,冷声道:“天朝大皇帝陛下乃爱民之君,难道就看着我国北方三道无数百姓死于饥荒?李谕德也是饱读圣贤书之人,难道不该有仁人之心吗?”
说得好像你很了解大明皇帝似的?我可怜你们朝鲜百姓了,你们又何时可怜过大明军士?
李霁端起茶杯抿了口茶后,肃声回道:“我朝陛下自是爱民如子,尹判书也不必急着骂在下冷血无情。倭寇若再次北上,贵国有何民生可言?”
顿了顿后,继续道:“保证前线军需供给方为第一要务,京畿道以南地区之粮优先供给我军。至于北方三道百姓的赈济,我朝已在考虑于边境开放互市,届时我朝商人会携带部分粮食进行互市,可一定程度缓解饥荒。”
现在朝鲜本国所产之粮,也根本无法完全供给两国军队。
所以还需要大明商人与朝鲜互市的同时,运输供给部分粮草。
这对朝鲜其实有利也有弊,但目前自然属于是利大于弊。
尹根寿和沈悦对视一眼后,户曹判书沈悦再次确认道:“天朝同意开放互市?”
朝鲜人自然知道开放互市于双方有利,甚至核心利益偏向明朝。
但刚经受战乱后的朝鲜,急需恢复民生,减少社会动荡,单靠本国现有资源很难做到。
更何况现在还有十余万倭寇在朝鲜国土之上,可谓虎视眈眈。
李霁淡然回道:“我大明朝廷已经在商议互市地点,你们朝鲜也很快接到相关通知。”
尹根寿闻言,拱手道:“方才陪臣有言语冲撞之处,望李谕德海涵。”
李霁一脸无所谓地回道:“尹判书关心本国生民,可以理解,但也请看看我大明军士之境况。”
缓了缓后,又接着道:“之前贵国承诺提供的粮饷,需半年内交付完毕给我军。”
李霁直接给他们提出方案,免得再磨磨唧唧。
入朝之前,朝方承诺提供五万兵马的三个月粮饷,现在让他们分半年交付,有压力但肯定不是很大。
李珲、户曹判书沈悦和礼曹判书尹根寿互相对视后,称要先禀报国王李昖。
李霁暗道磨唧!给了三天时间,连个议案都讨论不出来,还是在秉承“老赖”原则。
李霁最后看着他们三人,又开口道:“若我朝军队继续在朝鲜驻守协防,以后贵国需承担我军七成粮饷,同样是优先供给!”
今日同朝方所谓的磋商,讨债是李霁其中一个目的,另一个就是驻军条件。
皇帝朱翊钧和内阁最初也只是准备打半年,如今半年已即将过去。
同倭寇的谈判没有那么快结束,平倭军队便不能撤回大明,朝鲜也会哭爹喊娘地不让走。
若谈判失败,或是短期无法结束谈判,在朝鲜数万军队粮饷就是个无底洞,大明怎么填?
财政本就困难,再这么继续砸,皇帝朱翊钧第一个受不了,因为掏的可是他的内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