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别样开中法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少爷,好像咱们在中秋之前没法回大明啊!今年可是刘妈妈的六十整寿,出征前还说能回去给她祝寿呢……”


    李康端着饭碗,看向李霁叹息说道。


    李霁也不禁叹了口气,回道:“没办法的事,我已经写好了信,这一两日六叔会到汉城,再让他替我们将信捎回去。等咱们回京后,再好好替刘妈妈补上寿宴。”


    李康点点头,埋头继续吃饭。


    当下形势,大明平倭军队还无法离开朝鲜,明朝与倭寇虽开启谈判,却还未正式开始。


    黄道均已经派人拉了一趟好几船的货物回浙江,现在朝鲜国王再次请他到汉城商谈,明显是还要继续做生意。


    王清妍又端了一道菜上来,正准备屈膝施礼后退下。


    李霁温声道:“你也坐下一起吃。”


    王清妍心中十分惊讶,以往只要李康来吃饭,她便不会同李霁一起吃,而李霁也不会叫她落座。


    李康闻言,也猛地抬头。


    犹豫了一下,李康还是起身向王清妍揖了一礼,不过没有像当初李霁纳佩儿那般,开口称呼为小嫂子。


    咋称呼?小嫂子与嫂子自幼一起长大,情同姐妹,妻子映荷也透露过消息,这属于早晚的事。


    王清妍是朝鲜女子,李康一时没法接受,更叫不出口……


    王清妍赶紧向李康回礼,用的还是大明女子的万福礼,这自然是李霁所教。


    她还是准备退下,但见李霁又压了压手,王清妍只能小心落座。


    之后,李康再次埋头吃饭,一言不发。


    而王清妍也变得犹如初见李霁时那般,整个人十分拘谨,全程低着头。


    快速吃饱后,李康起身向李霁拱手道:“少爷,我吃好了,这便先回营去。”


    说罢,又向王清妍拱了拱手,未待王清妍还礼,李康就已经往外走去。


    王清妍手足无措地看向李霁,她知道李霁和李康二人关系特殊,亲逾兄弟。


    李霁轻轻拍了拍她的手,笑道:“康子他没有对你不友好的意思,只是一时有些别扭,过段时间就好了。”


    王清妍柔柔一笑,低声道:“嗯,大人的弟弟,我自然是敬重的,而且他还向我行礼……”


    李霁笑道:“我说了,以后不许再叫大人。康子对于我身边的人都会保持尊重,他是我的家人,以后慢慢就好了,吃饭。”


    王清妍点头羞涩道:“嗯,官人。”


    她心中无比甜蜜,因为在大明这是对夫君的称呼。


    五月十八日,黄婉婉的旁支六叔黄道均来到汉城,第一时间前来拜见李霁。


    李霁依旧执晚辈礼,揖礼笑道:“六叔有礼,没想到我们不是在家乡相见,而是在这异国他乡。”


    黄道均赶紧回礼,笑道:“侄婿有礼,你致信给兄长后,兄长认为我同侄婿曾合作默契,便命我前来协助。”


    李霁爽朗笑道:“六叔请入内叙话。”


    到了舍廊内落座后,李霁又微笑问候道:“岳父岳母可身体康健?家中一切安好?”


    黄道均笑着回道:“兄嫂皆身体康健,家中诸事顺遂,侄婿尽可放心。就是婉婉乃兄嫂的心头肉,自你们入京后,有两年多未见,兄嫂心中挂念,时常念叨。”


    李霁点头道:“娘子在京也时常想念岳父岳母,待朝鲜事一了,我回京后便安排岳父岳母入京住一段时日。我家大郎、二郎和甜囡自出生后,也还未见过外祖父母。”


    两人正寒暄着家常之际,李康也从军营赶来。


    “未来我家侄婿要入阁拜相,康小哥也将是威武的大将军,真是英武不凡啊!”


    黄道均看着身穿威严庄重盔甲的李康,不禁赞叹道。


    李霁和李康今年也才虚岁二十三,李康比之两年多以前更加魁梧健壮,穿上盔甲确实极有排面。


    李康挠了挠头,呵呵笑道:“六叔过奖了,少爷当然会一直升官,肯定入阁拜相。我不成,就是大头兵一个。”


    李霁与黄道均已经话过家常,李康自然也要了解一下在浙江的岳家现况。


    有着黄家的照应,李康的岳家自然不会受人欺负,日子过得也是越来越好。


    叙过家常,李霁进入正题,问道:“六叔,那些朝鲜人有没有透露准备让你从大明购买什么货物?”


    黄道均回道:“主要是一些他们没有的药材、布料等,当然还有粮食。”


    黄道均对接的是朝鲜王室,以及朝鲜的一些贵族阶层,拉来的货物都不是普通朝鲜民众所能消费。


    即使战乱,贵族阶层该享受还是会享受,委屈不了一点。


    李霁微微颔首,又问道:“现在辽东应该聚集了不少商人吧?”


    商人往往是最敏锐的,哪里有利可图,就会聚到哪里。


    黄道均点头回道:“很多,有辽东本地的,还有山西、山东的,咱们江南那边也有人闻着味儿过来了。”


    这些商人自然都被卡在了辽东与朝鲜的边境之外,不少人都在寻找各种关系、门路,希望趁此时朝鲜战乱捞一笔。


    但不是人人都如黄道均一般,有李霁和皇帝在背后,拿着锦衣卫的条子,正大光明到朝鲜做生意。


    经略宋应昌知道此事同皇帝有关系,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霁沉吟了一下后,又开口道:“六叔,你先不必同朝鲜人谈生意,我最近在同朝鲜君臣讨要他们承诺的粮饷,正准备拿捏他们。”


    缓了缓后,又接着说道:“你写封信,我替你传回辽东,告诉随你来辽东的生意人,他们的货物都先转交给你,再由你同朝鲜人谈。后面他们可以继续到辽东,生意肯定有得做,但是到辽东必须运一部分粮食,以平价卖给边军,其他携带的货物才能与朝鲜人互市。”


    李霁一开始就在琢磨这个事情,并且以密信告知皇帝朱翊钧。


    让商人运粮到辽东卖给边军,换取同朝鲜人做生意的资格,可以补充粮草供给。


    其实这类似“开中法”,商人按官府要求,自行组织人力、物力,将粮草等物资运到指定边境军营。


    商人完成运输任务后,由边军或地方官府验收,开具凭证(“仓钞”),商人持凭证回朝廷户部,兑换“盐引”(官方允许贩盐的许可证)。


    商人再持“盐引”到指定产盐区(如两淮、长芦)向官府盐场支盐,再运往官府规定的销售区域(“行盐地”)售卖,通过盐业贸易获取高额利润。


    只不过现在把盐引换成了同朝鲜人互市的资格,朝鲜如今缺少各种资源,希望大明开通互市。


    这个别样开中法的议案,在四月初便已经递入内阁,而且内阁对此持赞成态度,几乎没有阻力。


    现在已经在商议互市地点,以及管理方式、份额如何分配等问题。


    黄道均对于李霁的话自然没有异议,什么是第一手消息?这就是!


    你们其他生意人就烧高香吧,因为经我一手,你们也算帮皇上做生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