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对峙阶段 开启谈判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安排李霁住所的其实是朝鲜都元帅金命元,他清空好几套宅子交由李如梅和祖承训支配。


    李如松与大部队住在城外大营,其他人便也跟着住在城外,只有李如梅和祖承训二人带兵协助汉城城防才住在城中。


    安排给李霁的宅子还是类似三进院,应该是曾经某位朝鲜官员的宅邸。


    锦衣卫们还是住在前院,这院中原本就有六名仆妇,李霁等人回来到时,早已经准备好了饭菜。


    “大人,我先去把饭菜热一下。”


    见李霁回来,王清妍就要去热饭菜。


    李霁摆摆手道:“不用折腾了,现在天气已回暖,不打紧。”


    缓缓落座后,又温声开口道:“你也坐下来一起吃。”


    李霁知道自己没回来之前,王清妍是不会先吃饭的。


    每次吃饭,王清妍仍是有些拘谨,不太敢夹菜,李霁只能时不时帮她夹一筷。


    “我以往在家时,都是娘子替我夹菜,你倒好,还要我替你夹。以后自己动筷子,听到没?”


    又给王清妍夹了一筷子菜,李霁开口说道。


    王清妍俏脸微红,赶紧低声道:“是,大人。”


    同时心中顿感一阵喜悦,这竟是他娘子都没有的待遇。


    李霁咽了口蔬菜,又说道:“你家在汉城,可以回家看看,你还说过要祭拜你的祖父,现在汉城周边是安全的,可以找时间前去。”


    王清妍饭量小,已经吃饱,擦过嘴后,柔声回道:“大人,我不回去,祖父是葬在城外,我改天再去祭拜。”


    李霁点点头,都随她了,家人都拿她作交易,估计心里还是害怕。


    时间进入五月,在李如松的率领下,大明与朝鲜联军将倭寇逼退至全州和星州一带。


    五月十日后,倭寇再次南撤,主力撤往庆尚道和全罗道的东南沿海一带。


    此时倭寇主力主要驻扎于庆尚道的庆州、蔚山、釜山、泗川等地,以及全罗道的罗州、光州、绫州、顺天等主要城池。


    所以,倭寇当下仅占领朝鲜全罗道的三分之一沿海地区,还有庆尚道的三分之一沿海地区,已不到一道之地。


    而李如松则命吴惟忠和骆尚志率所有南兵驻守于星州、大邱,杨元和张世爵率军驻守全州。


    两军沿长城、南原、晋州和密阳一带地区,形成对峙之势。


    李如松没有再率兵往南继续推进,是因为皇帝朱翊钧和朝廷都已下令要同倭寇进行谈判。


    与倭寇谈判之事宜,由备倭经略宋应昌主导。


    大明国内的兵马调动也随之停止,播州首领杨应龙率领五千播州兵马刚出发不久,仍在路上,遂命其率部返回原籍。


    副总兵刘綎率领的五千四川兵马则已经入朝,现驻扎于星州北面的尚州乌岭一带,正是吴惟忠和骆尚志南兵部队的后方。


    同时,太仆寺少卿梅国桢卸去平倭大军监军职事,立即还朝。


    李霁在汉城的临时住所内,李如松今日特地进城来,说是要讨茶水喝。


    李如松抿了口茶水后,幸灾乐祸笑道:“李谕德,你瞧瞧,咱们梅少卿又要升官咯!”


    坐在他对面的李霁翻了个白眼,李大提督又要开始“犯贱”了。


    皇帝在给李霁和李如松二人的密信中,直白地说了梅国桢还朝后即将授予的官职。


    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东。


    这当然不是随便升的官职,如今大明平倭军队的大部分军需供给均是在山东通过海运运抵辽东,再从辽东入朝鲜。


    命梅国桢巡抚山东,就是让他在那边署理平倭大军的后勤供给。


    辽东地方由经略宋应昌负责,山东那边的运转却时常出现不畅。


    所以便需要一个熟悉军政事务,又了解朝鲜局势的人署理军需供给之事,梅国桢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李霁笑了笑,回道:“梅少卿升官是理所当然嘛,他有资历,又有政绩。而且又是巡抚山东,没有人比他更合适了。”


    在宁夏叛乱之前,梅国桢还是一名七品御史,且在御史职位上干了好些年。


    有了参与平定宁夏之役的功勋,他为官升迁之路更加顺遂。


    太仆寺少卿一职说白了仍是过渡期的职位,如今又转回都察院,任地方巡抚,理所应当。


    大明朝的科道言官属清流,一般升官都是连升好几级,也常是破格提拔的对象。


    在中央为七品之职,以卑制贵,即使按正常升迁路线,下放至地方按察使司任职,少说也得是副使、佥事的四、五品官职。


    六科的言官甚至还不愿下放升职,别看只是从七品或七品官职,却负责监督六部,是内阁重臣都要拉拢的对象。


    六部尚书是正二品官员,六科给事中可对尚书等堂官的政务进行监督,还能复核皇帝发出的制敕,若有问题可行封还之权。


    最近一位通过六科言官封驳皇帝圣旨的首辅,便是王家屏,皇帝朱翊钧一想起就恨得咬牙切齿。


    朱翊钧可以“忤旨”的行为迫使王家屏自行致仕,却完全没法处置六科的言官。


    气不?触怒皇帝被贬官?那是言官的辉煌履历,后面仍旧容易起复。


    李霁不打算继续给李如松奚落的机会,转移话题笑道:“李大提督,你猜那朝鲜国王什么时候派人来请你?”


    今日光海君李珲率众多百姓和一些官员在城门大摆仪仗,迎接朝鲜国王李昖回归王京。


    李如松突然跑进城来也是有理由的,他的大帐就在城外,若他留在外面,就如一起迎接只会跑路的李昖一般。


    李如松是何人,自然不能不落了面子。


    而且这要是传回大明,又是一个言官弹劾他的借口,因为有失宗主国的体统。


    大明是朝鲜的宗主国,李如松作为明朝东征军主帅,代表宗主国武力援助,地位高于作为藩属国君主的李昖。


    按宗藩礼仪,应是朝鲜国王向大明将领表达感谢(如犒军、拜见),而绝非主帅“迎接”藩王。


    而且李如松现在本就有着麻烦,京师已经有言官弹劾他杀朝鲜平民冒功,暂时被皇帝朱翊钧给压了下去。


    现在战局还算顺利,双方处于对峙阶段,又是准备开启谈判。


    这人一旦闲下来,就容易动歪脑筋,李如松被弹劾,估计又是经略宋应昌使了手段。


    李如松冷哼一声,不屑道:“请我?老子就不给他面子,不去!他又待如何?”


    李如松朝堂遭弹劾,其实是朝鲜人先往大明京师递了奏本,而宋应昌不但不为李如松辩解,还态度模糊。


    一旦涉及文武之争,朝堂各派系的官员又会暂时团结起来。


    所以,此次李如松被弹劾得还挺狠,不过皇帝朱翊钧都替他一一扛下了。


    李霁想想都替申时行感到委屈,因为他在阁期间,绝大多数时候都在为皇帝朱翊钧挡枪。


    而朱翊钧主动替申时行将一些弹劾压下去,也仅是在申时行后面任职那一年。


    为申时行压下弹劾或许有那么一点师生情谊,但肯定不多,主要是不想失去内阁这道屏障。


    对于李如松却不一样,朱翊钧则是纯偏袒,弹劾奏本进了乾清宫后就少有出来的,弹劾的官员说不定还得倒霉……


    果然,刚说完没多久,朝鲜国王李昖就派人请李霁和李如松二人赴宴。


    派来之人还是李珲,王子亲请,可是说十分重视了。


    李霁笑着看向对面的李如松,自然是征询其意见。


    人家国王回到王京的第一次正式邀请,你大提督不会真不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