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突袭龙山仓(二)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倭寇的进攻没办法继续下去,而幸州山城内的朝鲜守军其实也伤亡巨大。
守城器械早就用完了,几乎全城老弱都登上了城头。
全罗道观察使兼巡察使权栗,正准备带领全城军民与倭寇作最后的殊死搏斗。
但没等到倭寇再次发起攻势,却见城外的倭寇部队正缓缓退去。
同时,一支两千人马的骑兵部队于城外东北方向出现。
城头之上响起阵阵欢呼,有人欢呼援军到来,也有人欢呼胜利。
李宁还率一千骑在倭寇撤退的后方晃荡了一下,所谓做戏做全套。
一见倭寇有骑军掉头,李宁又立即率军回撤,一溜烟儿跑没影了。
将率军掉头的倭将石田三成给气得够呛,也把宇喜多秀家等人给恶心得不行。
这种行为不妥妥朝鲜军么,既不敢打,跑路又快!
石田三成在心底暗骂,在幸州山城碰上了一根硬骨头,还以为朝鲜骑兵也有人冒头呢,原来也是废物一堆。
最后,石田三成带着殿后部队骂骂咧咧的撤离。
也就李宁不知道自己被骂成废物,否则非要扑上去冲杀一番,好报碧蹄馆之战的仇。
李霁让京畿道防御使高彦伯去叫城门,刚才行军途中他带着自己的几十骑护卫一直吊在后方。
接到光海君李珲的命令时,高彦伯大呼命苦,总是将这种危险的任务派给自己。
一路行军,李霁都把高彦伯安排在最后面,他对此是千恩万谢。
为什么?因为跟在最后面,即使遇上了倭寇也能第一个逃命。
巡察使权栗得知来支援的是天兵,连忙带人亲自出城迎接。
在高彦伯介绍了李霁、查大受和李宁后,权栗揖礼感激道:“谢天朝大皇帝陛下,多谢李谕德,以及二位天朝将军!”
刚才只要倭寇再发动一次攻势,这幸州山城肯定就要城破了。
李霁回礼道:“权巡察使无须多礼,朝鲜乃是大明藩属,我朝陛下对朝鲜之倭乱也甚感心忧,故发兵助贵国平倭。我们同为抗倭之事,今幸州为倭寇所攻,我等焉能袖手旁观。”
查大受和李宁暗呼不愧是六元及第的状元,这话说得真是大义凛然,丝毫挑不出毛病。
李谕德这不要脸的功夫,也硬是要得啊!
权栗听后是泪洒当场,都想要磕几个咧!
果然,权栗嘴唇微颤道:“天朝大皇帝陛下天恩也!天兵何其大义无私也!若非天兵来援,全城军民皆要受那倭贼屠戮了。”
说罢,提起大袖抹了一把老泪。
李霁正色道:“权巡察使不惧倭奴,坚守城池乃是贵国忠臣之典范!只要多些权巡察使这般的忠良之臣,贵国很快便可光复国土。”
查大受和李宁不约而同地瞥了眼高彦伯,眼神大概意思在说,听到没,在点你呢!
权栗再次揖礼道:“陪臣多谢李谕德夸赞,时局艰难,还望仰仗天朝之垂怜。诸位领兵远来驰援,还请入城。”
官腔到此为止,累人!
入城之后,李霁让权栗不必接待自己一行人,去忙他的就行。
这幸州山城刚遭受倭寇攻城,有大量军民伤亡,自然需要权栗去安抚。
之后,李霁等人在幸州山城一直停留数日。
直至二月十七日,李如松率四百亲兵赶到。
“这雨水下得实在令人厌烦!”
李如松拍了拍窗沿,叹气道。
李霁也摇头苦笑道:“谁说不是呢,想不到这朝鲜也如江南般二月多雨。”
偷袭龙山仓的计划没有进一步的动作,既是在等待倭寇放松警惕,也是因为这雨水天气。
要烧粮草总得有个好天气,若是一直下着毛毛雨,哪怕真的绕了过去,点着火也烧不起来。
李如松转身看着查大受,问道:“潜行路线探查得如何?”
查大受拱手道:“回提督,已经探查完毕,穿行丘陵小路而过,一日半可抵达。”
幸州周边多山地丘陵,不利于骑兵行军,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这已经是较为隐蔽且快速的路线。
其实最隐蔽的路线是渡过汉江后,又于西岸潜行至龙山仓对岸,再渡回东岸发起突袭。
但是在幸州或许有条件可以渡过西岸,行进至龙山仓对岸则无法再东渡。
外面还在断断续续地下着小雨,李如松伸手接了点雨水,突然沉声道:“如今幸州山城之战已过去五日,倭寇应大大放松了警惕,这种时机不会太多。”
李霁抬头看向李如松,问道:“李提督的意思是冒雨潜行至龙山仓?”
李如松右手一抹左手雨水,点头回道:“不错!冒雨行军速度可能会慢些,但其实也更隐蔽。”
道路泥泞自然行军速度更慢,下着雨的天气,倭寇也会认为没人想着去火烧粮草。
李霁则迟疑道:“是相对隐蔽一些,可万一靠近龙山仓后,雨水都未停……”
天气是个不确定的因素,谁也无法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