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突围回撤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北面的杨元、祖承训和张世爵等人,还没有见到提督李如松后撤,均是无比心焦。


    但此时他们还无法抽身,倘若分兵,撕开的包围圈可能会重新合上,李如松等人则更加危险。


    这个方向的倭将小早川秀包、毛利元康、筑紫广门等部队,仍在猛攻,甚至试图扩大包围圈。


    李霁的心也揪了起来,李如松没撤出来,李康作为他的亲兵也仍在前面。


    “报,提督他们已经在后撤,但身后有大股倭寇追兵。”


    一名哨兵飞马来报。


    众人闻言松了口气,至少已知晓李如松没事。


    李霁对查大受沉声道:“查副总兵,准备接应!”


    查大受部下仍有近二百人手里的鸟铳一直装填待发,就是为预防不测,赶去救援李如松等人。


    查大受刚想将手下近两百人布置上土坡,又一名哨骑来报。


    “倭寇追击甚急,又再度与提督的后撤部队纠缠上。”


    “前去支援!”


    李霁说罢,已经策马而出,查大受赶紧带人跟上。


    当李霁和查大受带人赶到时,李如松的百余名亲兵仍在断后。


    李如柏、李如梅和李宁率领的数百人,皆是人人带伤。


    “提督,带伤员先撤,我来断后!”


    查大受向李如松高声大喊道。


    李霁策马冲入旁边稻田,命身后的军士给李如松等人让出后撤道路。


    李如松命令亲兵迅速撤退,查大受带来的军士发射鸟铳阻击。


    李霁终于找到李康的身影,他和十余人正被倭寇缠住。


    李霁心中大急,随即拿起马弓向李康等人附近的一名倭将连射两箭。


    两箭皆射在那倭将的胸前,但因其穿有精良的甲胄,箭矢无法穿透。


    那倭将低头看了眼胸口,又抬头朝射来箭矢的方向看去。


    可他刚一抬头,第三支箭矢又破空而至,狠狠插入咽喉。


    那倭将双手捂着中箭的咽喉栽落下马,他周边的倭兵发出一阵惊呼。


    “康子!快走!快!”


    李霁朝李康高声大喊。


    李康等十余人也在此时得以脱离缠斗,迅速后撤,他们都已经没有了战马,方才是在步战。


    此时,李如松等人已经撤至查大受带来的近二百阻击部队北面。


    “拉上没有战马的同袍共乘一马,迅速撤退!”


    李霁转头朝查大受高声道。


    说罢,李霁伸手将一瘸一拐跑到旁边的李康拉上了战马。


    李康的左腿受了伤,正血流不止。


    李霁与李康共乘一马,跟在李如松等人身后往北撤退。


    查大受的阻击部队打完一轮鸟铳后,又射了一轮弓箭,也带上没有战马的同袍撤离。


    这一连串的动作,其实花费时间很短。


    待李如松、李霁和查大受等人依次撤出后,祖承训、张世爵和杨元三人也迅速命令部队北撤。


    自此,所有明军终于撤出碧蹄馆,脱离数万倭寇的包围。


    李霁右手握缰绳,左手解开披风前襟丝绦,转头对李康说道:“康子,快把伤口包扎一下,除了腿其他地方有没有伤到?”


    李康接过李霁后背滑落的披风,快速扎紧还在流血的左腿,同时回道:“只是腿上被划了一刀,少爷放心!”


    顿了顿后,又声音嘶哑道:“少爷,李队长阵亡了……”


    李队长自然就是李有升,那位酒瘾很大,爱开玩笑的汉子。


    李霁深呼了口气,点点头没有说话,因为不知该如何安慰。


    只要有战争,军人战死沙场,是其命运、归宿或结果之一。


    撤到北面惠阴岭余脉时,先前撤出的兵马都在此等候。


    在碧蹄馆与倭寇鏖战本就消耗了战马的大量体力,所以疾驰撤退的路上,累毙了许多战马。


    很多都是两名军士共乘一马,与大部队汇合后,又倒毙了一大批的战马。


    “杨元,你率一千人留下继续阻击,记住,不可恋战,关键之时不必理会朝鲜军。”


    李如松喘着粗气对杨元低声命令道。


    对于李霁的安排,李如松觉得很正确,那些朝鲜军也就用来做个迷阵,真打起来他们可能跑得比兔子还快。


    杨元拱手恭声道:“提督安心回撤便是,此地交由属下。”


    之后,李如松带着大部队继续往北撤回坡州。


    在往马山馆的半路上,遇到了梅国桢和佟养正率领的三千骑兵援军。


    梅国桢看到李如松等人安全撤出,重重舒了口气,刚收到消息时,他急得险些晕了过去。


    东征主将李如松,再加四千余辽东最精锐的骑军陷入倭寇重重包围,倘若真出了什么事,接下来的仗都不知道该怎么打。


    此次碧蹄馆遭遇战,倭寇出动五万余大军,明军先后参战的部队加起来为五千五百余兵马。


    明军在兵力处于劣势的情况下,虽与倭寇鏖战了数个时辰,但其实损失不算特别大,当场阵亡约五百人,伤者千余。


    在十倍于己之敌的围攻下,辽东铁骑五千五百余人仍能撤回大部,足以证明战力之强悍。


    且倭寇的战损比之明军还大,阵亡至少在两千人以上,伤者更多,其中明军还击杀了数名倭将家臣。


    在撤至马山馆暂歇之时,杨元派快马来报,倭寇追击至惠阴岭便停了下来。


    当时四千余朝鲜军在山坡之上摇晃旗帜,倭寇因忌惮明军骑兵,又不知明军到底有多少援军,于是不敢继续追击。


    听到杨元也已经在带兵回撤,李如松只是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碧蹄馆这一战,李如松亲自率兵断后,他的亲兵阵亡近百人,裨将兼亲兵队长李有升阵亡。


    查大受摘了头盔,跪于李如松面前。


    这个沙场上勇猛无畏的硬汉重重磕了三个头后,哽咽道:“属下该死!”


    此战除了阵亡众多精锐辽东铁骑外,还将李如松置于险地。


    查大受是李成梁家丁出身,也是铁岭人,李成梁最信任的嫡系将领之一。


    李如松重重呼了口气后,开口道:“起来。”


    无比自责的查大受仍跪地不起,额头抵地,低声哽咽。


    李如松用一直未归鞘的战刀柱地撑着起身,嘶哑低喝道:“起来!我们辽东儿郎,战死沙场,死则死矣,况此战也未输给倭奴。但活着的人必为同袍报仇,给我站起身来!”


    紧咬牙根红着双眼朝碧蹄馆方向看了一会儿,李如松又声音嘶哑命令道:“全军撤回坡州!”


    直至入夜,所有部队才撤回到坡州城外大营。


    而李如松回到大营后,只说让李霁安置好伤员,随即便独自进了大帐,谁也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