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有世子之资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正月十一日一早,李如松、李霁和梅国桢等人,一起于平壤城祭奠阵亡的明军将士。


    随后,李如柏、杨元和张世爵三人领兵八千往南追击倭寇。


    光海君李珲自再入平壤城后,便一步不敢踏足城北,可想心理阴影之大。


    他也有样学样地举行了一场祭奠仪式,带领全城朝鲜军民祭奠阵亡将士和遭倭寇杀戮的百姓。


    李珲的脑子还是转得挺快,作业抄得不错。


    这一场祭奠仪式下来,大大地刷了一波好感,军心和民心都收获了。


    李珲心中对李霁更加佩服,原来不带兵也能得军心,现在更是一箭双雕,名望大增。


    “李谕德,如今城内凋敝,该如何处理?”


    举行完祭奠仪式,李珲又找到李霁请教。


    跟在李霁身边的李康,悄悄翻了个白眼。


    李提督说得对,一破王子,啥也不是!


    你手下那一堆官儿都吃干饭的吗?就只会跑来问我家少爷?


    李霁有些不耐烦地回道:“光海君觉得这平壤城住得可还舒适?”


    李珲赶紧摇头回道:“不舒适,很不舒适!”


    他都准备晚上回到城外大营去睡,在这城里肯定睡不着。


    李霁没好气道:“城墙都破成那样了,那还不组织人去修?你准备光养着这一城的人?你有多少粮食?”


    李珲忙点道:“对对对,组织修城墙,多谢李谕德指点。”


    说罢,就欲转身去安排人组织百姓动工。


    李霁又开口道:“回来!”


    李珲又拱手恭声道:“李谕德还有何事教我,小王洗耳恭听。”


    我教你个锤!


    “我军的粮草不够了,你帮我们弄些来。”


    李霁看着李珲说道。


    朝鲜有一样比较好,种植的多是水稻,作为军粮比较扛饿。


    李珲一听李霁管他要粮草,瞬间又哭丧着脸说道:“李谕德,我军也没有多少粮草了,还要救济城中的部分百姓,恐怕……”


    李霁可不管他,淡然道:“当时倭寇仓皇逃窜时,粮食没烧完,你把那部分给我们就行。”


    当时攻入中城的明军部队光想着追杀倭寇,倒被跟随在后的朝鲜军捡了便宜。


    当李如松想起时,那些粮库已经被朝鲜军扑灭了大火,保下一部分,同时派兵把守住。


    李如松想让李如柏带兵抢过来,却被梅国桢给劝住。


    “抢劫”行为于政治影响太过恶劣,最后李如松只得作罢,但仍是心心念念。


    李珲一脸不情愿道:“天兵为收复我国国土,英勇作战,我举国上下……”


    李霁直接打断他,冷声道:“光海君,光说感谢的话可填不饱肚子!我帮你算过了,你军营的军粮最少还能支撑四十五日,不够也大可从最近的其他军队调运,而我们运输起来路途要远许多。”


    这时,李珲身后的金应南轻咳了一声,说道:“李谕德说的是,天兵为我国英勇奋战,我们应尽全力予以支持。”


    李霁点头道:“对!金赞善就很明事理。”


    又看着李珲问道:“光海君,你怎么看?眼光可要放长远!”


    李珲沉思了片刻,最后咬了咬牙道:“如今城内百姓都在等待救济,也有部分人知晓那粮库未烧完,小王不能公然交给李谕德。不过,李谕德可在夜间派人去粮库,我可让金防御使配合。”


    李霁这才满意地笑道:“光海君此举便有了长远的眼光,很好!多谢了!”


    李珲悄然叹息道:“还望以后李谕德多多相助,小王不胜感激。”


    李霁提了提大袖,笑道:“好说!我们如今不就是在为贵国驱逐倭寇么,互帮互助。不过,光海君不要总想着用感谢的话语,去换实在的好处。”


    又转头对金应南说道:“金赞善,谈生意也没这么谈的,对吧?”


    金应南拱手回道:“李谕德高见,世子对此也是明了的,只是想得比较全面。”


    李霁又接着笑道:“想事情全面自是应该,但有时也应有取舍。光海君有世子之资,在下很是看好!”


    出了李霁在城内的临时办公所在,李珲突然停步低声说道:“我并非吝啬那点粮食,可是那位李谕德的态度总是暧昧不明,难以琢磨。”


    金应南拱手回道:“世子有此考虑也是应该,但千万要交好此人。他与李如松关系甚好,后续积累军功还需借助他们。且这李霁日后在大明朝廷定然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对世子将来册封是为助力也!”


    李珲轻轻摇了摇头,又道:“但愿如此吧,最好是能与其真正结盟,关系方能牢靠。”


    说完又叹了口气,继续缓步离开。


    李如柏等人率军一路追击倭寇,发现沿途倭寇皆已南撤。


    北都平壤城至中都开城的中和、黄州、平山等重要城池的倭寇全跑没影了。


    正月二十日,李如柏率军逼近中都开城。


    开城原本驻扎着倭寇第三军团和第六军团两万余人,由倭将黑田长政和小早川隆景镇守。


    李如柏赶到开城外时,只见城内各处冒着黑烟,城头也没了倭寇的影子,显然这里的倭寇也跑了。


    李如柏派人带兵入城查看,确定驻守开城的倭寇已经逃遁,在南逃前还大肆屠杀城内朝鲜百姓。


    “快马传信禀报提督,同时通知后方朝鲜军接管开城城防。倭寇逃遁不久,我与张副总兵继续率军追击!”


    李如柏沉声下令道。


    最后,李如柏率军继续追击二十余里,碰上倭寇负责断后的部队。


    李如柏部斩杀一百六十余名倭寇后并未冒进,而是回撤开城,等待大部队。


    自此,从平壤到开城的朝鲜二十二府全部收复。


    消息传至义州,朝鲜国王李昖老泪纵横,带领朝鲜群臣面朝大明京师方向行跪拜大礼。


    正月二十三日,李如松率后续明军大部队也赶到开城。


    光海君李珲一路收拢朝鲜义军,部队竟也将近两万。


    李如松嫌朝鲜军累赘,命李珲将收拢的部队分驻各城,只带五千人一起前往开城。


    到了开城,李珲更加振奋,朝鲜三座都城,自己参与收复了北都和中都两城,这功劳谁人可比?


    而且王京已近在眼前,相信也很快能收复,现在倭寇一见到天兵就狼狈逃窜。


    一路势如破竹,明军中的将领也都飘飘然,对倭寇的轻视之心更甚。


    这种情况令身为监军的李霁和梅国桢二人,不免感到忧心,所谓骄兵必败,放任下去可不妙。


    而对此李如松却并不在意,他对倭寇的战力已经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入朝前也并不特别重视倭寇。


    李如松又在开始对着舆图沉思琢磨,目光所看的位置依旧是朝鲜王京汉城。


    据祖承训和查大受的前导部队来报,汉城以北的倭寇皆已经往汉城靠拢,应是打算固守汉城。


    汉城是朝鲜王京,城池规模与大明的大型城池已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