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澄清误会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那些倭寇的脑子不太正常吧?”
大帐之中,李如松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李霁和梅国桢说道。
梅国桢也觉得不可思议,难道倭寇就没想过会是阴谋?
李霁挠了挠鼻尖,笑着回道:“可能倭寇想法比较离奇吧,再者说了,本来就是误会嘛。”
本来李如松都准备传令拔营了,可没想到倭国人脑子是真不转弯……
李宁连连点头道:“没错,就是误会。”
李霁和梅国桢相视一笑,李宁是装都不装一下,挨十五军棍还和没事人一样,二人怀疑军棍根本就没挨着他。
祖承训却是一脸惊恐道:“那些倭寇与常人不同,奇形怪状,面容狰狞可怖犹如妖怪,他们……”
李如松闻言,寒声呵斥道:“住口!你再胡言乱语,扰乱军心,必将你军法从事!”
祖承训已经不是第一次说出这种言论了,若非看在他是父亲老部下的份上,李如松早就命人拖下去结结实实打上几十军棍。
祖承训被李如松出声呵斥,赶紧躬身抱拳噤声,因为他了解李如松,是真会说到做到。
李霁摇了摇头,开口道:“只要是正常人,就都是一个脑袋一双手一双腿,绝无三头六臂,昨日砍杀的那十几个不就如此?面容狰狞是因他们戴着面具罢了,我们华夏很早以前也有上战场之时戴着面具,用以威慑敌人,例如北齐兰陵王高长恭。”
梅国桢也点头道:“不错,皆不过肉体凡胎尔,刀枪加身也要命丧九泉,有何可怖!”
李如松瞥了眼祖承训,冷哼一声,身板挺直,那些来谈判的倭寇已经走到帐前。
那些倭寇身上果然没有一片白色布料,皆是以黑色为主……
沈惟敬充当翻译,与几名倭寇叽里呱啦说了几句,倭寇们双手交叠放于身前,向李如松弯腰鞠躬行礼。
“对于昨天的行为,他们将军深感抱歉,今日前来是向李提督澄清误会,希望双方可以继续和平谈判!”
沈惟敬看着李如松翻译道。
李如松扯了扯嘴角,开口道:“本提督暂且原谅他们,下不为例!”
沈惟敬表达了李如松的意思,又替倭寇翻译道:“唐国是否已经同意封贡?”
明朝时期,倭国人仍常口头称大明为“唐”,因为大唐给他们的烙印实在太深。
倭国人还将从大明贸易所得的货物称为唐物,如唐纸、唐镜、唐锦等。
丰臣秀吉在发兵侵占朝鲜前,便口出狂言“誓将唐之领土纳入我之版图”。
更可笑的是,丰臣秀吉计划通过朝鲜为跳板,征服大明之后,要将他们的天皇移驾北京,而他自己则要进驻宁波。
在明朝时,宁波可谓是倭国人心中的“圣地”。
明初之时,大明朝廷实行“海禁”政策,仅允许官方控制的“朝贡贸易”。
洪武三年,大明朝廷在浙江宁波、福建泉州和广东广州设立市舶司,并规定“宁波通日本,泉州通琉球,广州通占城、暹罗、西洋诸国”。
自永乐二年起,明朝与倭国之间开始实行“勘合贸易”,宁波港是接待倭国“贡船”的唯一口岸。
宁波地处浙东沿海,靠近倭国本土,从倭国出发的船只抵达宁波航程相对较短且便捷。
同时,通过宁波可深入大明内陆,连接大运河等交通线,便于货物转运和人员往来,对倭国而言是进入大明的理想门户。
嘉靖二年,“争贡之役”发生,倭国两使团在宁波因冲突引发武力杀戮。
大明朝廷又于嘉靖八年撤销了宁波市舶司,关闭了对倭国贸易的大门。
嘉靖十八年,明朝以宁波地方官府出面接待了大内氏第十次来明的勘合贸易船,这是中日勘合贸易的回光返照,其实期间摩擦不断。
嘉靖二十六年,大内氏最后一次朝贡团抵达宁波港,被拒绝进港,此后宁波港基本结束了与倭国的官方贸易往来。
宁波港对倭国贸易的封闭,也是嘉靖年间倭乱严重爆发的催化剂之一。
“隆庆开关”之后,明朝放松了对海外贸易的限制,但倭国一直被列入贸易制裁国,宁波港未再恢复对倭国的官方贸易。
倭国人对宁波算得是“爱而不得”,最后撕破脸皮,双方狠狠打了一架。
嗯,如今又来死缠烂打,因为丰臣秀吉打朝鲜的最终目的还是大明。
李如松面无表情开口道:“你问他们,拿什么条件作为交换。”
“他们说可以大同江为界,将平壤城以西归还朝鲜国。”
沈惟敬继续翻译道。
坐在下首的李霁,闻言轻笑一声,说道:“平壤城以西,根本就不在倭寇的控制范围之内,何来归还朝鲜一说?”
平壤城以西地区,如今仍有不少数量的朝鲜义军作战,同时有朝鲜的水军不断骚扰,倭寇根本无法掌控该地区。
急于谈判正好侧面证明了倭寇的后方补给存在问题,他们无法一口吞下朝鲜。
哪怕如今所占领的朝鲜国土,仍需要极长的时间去消化,才有可能形成有效的统治。
当然,大明和朝鲜都不会给倭寇时间。
沈惟敬抬手向李霁,与倭寇说着话,似乎是在介绍李霁。
“那么该如何划分界线?”沈惟敬又翻译道。
李如松手里拿着一块令箭,轻杵了一下桌面,开口道:“具体如何划界,需由他们的主将与本提督商议,他级别太低,没有资格!”
沈惟敬又翻译道:“他们会回去禀报将军,还说他们的将军肯定十分欢迎李提督前往平壤城商讨相关事宜。”
几名倭寇又向李如松恭敬地行了一礼,倭国人对于强者极度的敬畏尊崇。
这时,李霁又开口道:“李提督在大明的地位他们知道吧?他们须以最高的礼仪规格迎接,且要出城迎接,李提督不希望再看到任何不尊重的行为!”
李如松点头冷声道:“不错,若有丝毫不尊重的行为,此事作罢,继续开战!”
沈惟敬翻译之后,几名倭寇再一次90度弯腰行礼,笑着叽里咕噜地说了几句。
“李提督是唐国最威武的将军,他们的将军最尊重勇者,一定以最高礼仪迎接李提督的到来。”
沈惟敬翻译着,他已经预感到事情的不简单,这完全不像李如松之前的态度……
李如松手中令箭又轻杵了一下桌面,开口道:“好,让他们回去传话,本提督今日便拔营前往平壤城,让他们明日做好迎接准备!”
听过翻译,几名小日子又齐齐90度鞠躬:“阿里嘎多果扎伊马斯!(非常感谢)”
几名倭寇被带出大帐后,李如松将令箭掷入竹筒,正声道:“李宁、查大受听令,你二人率六百骑为前导,实地勘察地形!李如柏、杨元、张世爵、祖承训传令下去,移军拔营!”
顿了顿,又继续命令道:“陈有升,去通知后方的南兵加速行军,务必同时抵达平壤城外!”
众人躬身领命而去,大军进发平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