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大忽悠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李霁三人在离开宴席后,便又出城巡视兵营。


    出城的路上,李如松将朝鲜贬得一无是处,李霁和梅国桢二人在一旁听着直想笑。


    李霁都忍不住想出声,李大提督啊,说不定你老家就是朝鲜这儿,没必要这么狠呐!


    到了城外,李如松主要巡视军士的住所,李霁和梅国桢则负责巡查渡江运抵的军械物资。


    李如柏、李宁和祖承训等人均是惯于带兵之人,自然不会有什么大差错。


    朝鲜态度摆得还是很正的,提前将原本属于他们自己军士的营房给腾了出来,交给明军休整。


    巡视完一趟之后,三人又回义州城去。


    到了城门前,李如松突然停步,打量着城墙,开口道:“以我军火炮的威力及射程,强攻平壤城应可拿下,但平壤城规模比之义州城大数倍不止,若倭寇于城内顽抗,或有不小之损失,朝鲜军队又皆不可用。”


    方才巡视途中,李如松经过部分朝鲜军队驻地,见他们军纪散漫,装备简陋,最主要是毫无士气,这样的军队不败才怪。


    梅国桢点点头表示认同,开口问道:“不错,朝鲜军队战力低下,难以用于正面战扬。可如今大部倭寇据守平壤城,该地地势险要,现下又无法绕过去,不强攻又当如何?”


    梅国桢当然知道攻城之艰难,强攻宁夏城的惨烈仍历历在目。


    哪怕朝鲜的城池无法与大明的军城相比,但倭寇终究是有着城池的依托。


    李如松沉思了片刻,开口道:“倭寇单兵作战能力是不弱,战阵配合也算娴熟,但仍无法与我军相比,若是野战,我辽东骑军更可全面碾杀他们。”


    一股寒风袭来,梅国桢拢了拢襟口,苦笑道:“李提督,谁不想倭寇如蠢猪?可他们不是啊!怎会放着好好的城池不守,出来与我军野战?”


    辽东骑军之精锐当然不用吹嘘,最迟一日,倭寇便会收到大明军队再次渡江援朝的消息,肯定会做全面防备。


    李如松摇头轻笑道:“倭寇当然不是蠢猪,否则朝鲜军队蠢猪不如也!我是在想,既无法让倭寇出城野战,那么能否争取突袭的机会,若可一鼓作气,势如破竹也能减少伤亡损失。”


    梅国桢摇了摇头,双手插袖不再说话,他认为不现实。


    李如松这种想法太过一厢情愿,我就把城门一关,等着你来攻,又待如何?


    这时,重系了一下直领披风的李霁开口道:“其实也不是不能尝试一下,曾经派去与倭寇谈判的沈惟敬或可一用。”


    李如松闻言,点头笑道:“不错,还是李谕德脑子转得快!倭寇不是想要封赏么,那就让他们过来谈,一切好商量嘛!咱们同时进兵也不耽误。”


    梅国桢也是眼睛一亮,他倒是把这么一个忽悠混子给忘了。


    今年七月底,皇帝朱翊钧决定出兵助朝鲜平倭,但大明众多精锐兵力仍在宁夏镇平叛,一时无法抽调。


    兵部尚书石星献计,奏请派人与倭寇谈判,从而拖延时间。


    当时官军已经将宁夏城团团包围,破城平叛只是时间问题。


    皇帝朱翊钧准奏,命石星征召合适人选前往。


    沈惟敬浙江人,父亲沈坤在嘉靖年间曾任粮长,他早年因家世关系参与过对倭国商贸,精通倭国语言,熟悉倭国的国情民风。


    后家道中落,沈惟敬流寓北京,听到朝廷在征召与倭国谈判的使者,振奋不已。


    遂通过人脉结识了兵部尚书石星妾室之父袁某,因此自荐捞到了与倭国谈判这一差事。


    兵部尚书石星对所谓谈判当然不重视,政治手段尔,仅为拖延时间,等待宁夏镇叛乱平定而已。


    可是沈惟敬当真了,他认为这是自己莫大的机缘。


    要说他忽悠的功力还不浅,朝鲜国王李昖一度将沈惟敬视作救星。


    在李如松于辽阳城集结精锐大军时,沈惟敬听闻消息后,便马不停蹄赶至辽阳。


    沈惟敬面见李如松,劝说不要动刀兵,倭国已经于平壤城停止进兵,战事可以通过谈判解决。


    当时李如松就拍案而起,正集结大军,一个跳梁小丑竟敢在自己面前出言劝阻,你他娘以为自己是谁?


    要说这沈惟敬也是没见识的,若未通过朝廷决议,无皇帝赐予兵符,明旨下发,李如松如何能集结起数万精锐大军?


    沈惟敬也是高看自己了,将倭寇停止北上进军的功劳都归纳自身。


    其实倭寇暂时停止进兵,主要是因为补给线拉长,难以供应粮草军需。


    同时遭遇朝鲜义军骚扰后方,平壤城北面也有朝鲜组织的军队作抵抗。


    当时李如松还要以扰乱军心的罪名,将沈惟敬斩首祭旗。


    好在李霁、梅国桢和宋应昌都出言阻止,李大提督这才作罢,命人将沈惟敬给扔到大牢里去了。


    沈惟敬是通过兵部尚书石星才混了这么一个差事,其他且不论,总得给石部长一个面子。


    李如松随即对亲兵队长李有升命令道:“李有升,派几个人用最快的速度把那沈惟敬给我带来,快去!”


    李有升躬身领命道:“得令!”


    万历二十年大年三十,李如松视如平常,命李宁和查大受率精锐骑兵为前导,查探进兵路线。


    万历二十一年正月初一,李如松又命李如柏和祖承训领兵南下,进兵平壤城。


    李如松正准备与李霁和梅国桢率军南下,派回大明带大忽悠沈惟敬的亲兵竟又回到了朝鲜义州。


    看了眼被带来的沈惟敬,李如松皱眉问亲兵道:“怎会如此之快?”


    这里到辽阳城来回,快马也得好几天。


    亲兵躬身回道:“回禀提督,我们是在半道上遇见他的。”


    李如松又转头看向沈惟敬,咬牙肃声问道:“谁放你出的牢房?好大的胆子!”


    沈惟敬闻言,身子不禁一抖,颤声回道:“回……回李提督,是……是宋经略放小的出狱的,让小的来朝鲜面见朝鲜国王。”


    李如松目露怒火,自己前脚刚走,宋应昌竟就将自己下令关押的人给放了。


    李霁在一旁提醒道:“李提督,且不宜计较其他,我们还需用他一用。”


    李如松闻言,这才暂时压制怒气。


    看着沈惟敬,李如松冷声道:“本提督不管宋应昌让你来朝鲜做什么,现在你立刻滚去平壤城,告诉那些倭寇,就说本提督考虑他们的封赏请求,让他们派人来谈!”


    沈惟敬闻言大喜,心道原来是让自己继续与倭国谈判,虚惊一扬!


    于是笑道:“对对对,李提督见识高远,可以用谈判解决之事,不必妄动刀兵,多增杀孽……”


    李如松直接打断他的话,语气森寒道:“你敢再多言一句废话,本提督让你立刻到九泉之下与阎王爷讨论杀孽!”


    沈惟敬眼皮狂跳,立刻噤声。


    李霁则笑道:“好了,李提督说的你可听明白?此事若办好,记你一功。用你三寸不烂之舌去与倭寇周旋,记住了,我们李大提督非常有诚意!”


    沈惟敬连连点头,不敢说话,真怕李如松命人将他拖下去砍咯。


    李如松挥挥手示意让他滚走,沈惟敬竟一时迈不动步子,纯是吓的,最后还是李如松的两名亲兵给他半架起给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