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在行军法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队伍后面还有蓟镇和保定步兵五千余人,加之前面开拔的部队共计将近四万,行军队伍绵延数十里。


    腊月十八日,经过十七天的急行军,有先头部队已经到达广宁。


    也就京师至辽东关外皆有驿道连接,路况相对成熟,且沿路已有完备的后勤准备,否则腊月天如此高强度的急行军,非闹出兵变不可。


    到了广宁,经略宋应昌带着两个参谋准备前去找李如松。


    此时李霁也在李如松这边,最后的五斤甘薯酒已经被他和他的亲兵们坑完了。


    “李谕德的这个酒是真有劲儿,两口下去从头到脚整个人都暖和起来了!”


    李如松的亲兵队长李有升滋溜一口酒水,笑着称赞道。


    十余名蹲着的亲兵也咧嘴低声地笑了笑,不要钱的酒水是好喝啊,而且又是好酒。


    坐在凳子上的李如松,往旁边一名亲兵的头盔上一拍,笑骂道:“光会乐,好话会不会说?还有,都给我小点儿声!”


    军中禁止饮酒乃是铁律,可不好让别人知晓自己这个主将带头偷偷饮酒。


    一名亲兵低笑道:“多谢李谕德!不过李谕德什么家底?老丈人可是号称绍兴城首富,这好酒水还是带少了。”


    李霁也坐在矮凳上,闻言气笑道:“什么话?我老丈人的钱就是大风刮来的?李大都督让你们说好话,不是让你们扎我心窝子!”


    众人又低声笑了起来,李霁给他们的印象非常好,不像那些文官,眼睛长头顶上去。


    就说那次阻击著力兔部,李霁率兵前来救援几乎一马当先,已经是身临战扬了,哪个文官敢如此?很不孬!


    李有升刚又准备开口,突然听到外边有声响,赶紧一口闷完碗中酒水,将空碗往身后一藏。


    其他亲兵也几乎动作一致,快速将酒碗藏好。


    李如松闷完最后一口酒,直接将空碗塞到旁边亲兵怀里。


    李霁则将酒碗藏到了袖袋中,李康也赶紧将碗递给李霁。


    没办法,他们两人就在门口旁边,根本没地方藏。


    这时,宋应昌带着两名参谋走入屋中。


    李霁起身揖礼,轻咳一声,说道:“宋侍郎。”


    右边大袖垂下之时,还晃荡了好几下,李康微微挪了一下靠过去,稍做遮挡。


    李如松的众多亲兵起身排成两排躬身行礼,互相靠得特别近,肩膀挨着肩膀。


    而李如松根本就不起身,只是坐在凳子上拱了拱手。


    宋应昌的两名参谋见此,嘴角一抽。


    同时心道,李如松这武夫果真是骄横无比,可恨!


    这两人都是宋应昌指定抽调的兵部官员,一人为兵部直方司主事袁黄,另一人为兵部武库司主事刘黄裳。


    宋应昌三人拱手向李霁回礼,又向李如松那边扬了一扬。


    李霁乃是皇命监军,他们自然得保持尊重,老实回礼。


    宋应昌放下双手,提了一大袖后,看着李如松开口道:“李提督,应该放缓行军速度,如今腊月之际,天气苦寒,若保持如此快的行军速度,军中会有怨言,军士也难以支撑。”


    李如松抿了抿嘴唇,刚才酒闷猛了,漏了一些。


    “万岁命我等急速赶赴辽东,务必在年前完成大部队集结,如何能延缓?”


    李如松看向宋应昌,淡然回道。


    宋应昌又皱眉道:“可如今道路结冰,酷寒无比,如此乃是虐待军士,会影响军心。”


    李如松面无表情道:“行军打仗之事,不用宋侍郎教我,我父亲与老师都已教过,战扬上的敌人也教过!”


    顿了顿,又继续道:“现在部队乃是轻装行军,急行军也不会太过辛苦,待到了辽阳自会好生休整。宋侍郎你们是文官,若觉得辛苦,放慢些速度也不打紧,我们在辽阳等你们就是。”


    此次部队赶赴辽东,确实是简装行军,部份的辎重军械已有民夫押送,而且大部份军需物资还是通过海运,运输至辽东都司。


    兵部直方司主事袁黄冷声道:“李提督,莫要忘了,宋侍郎才是经略备倭军务!”


    李如松轻笑一声,回道:“哦,是吗?那本提督又是提督什么?”


    誓师出征时,皇帝朱翊钧命李如松提督蓟、辽、保定、山东等处军务总兵官,并特加“防海御倭”衔。


    全称可表述为“提督蓟辽保定山东等处军务兼防海御倭总兵官”,所以宋应昌还真没法节制于他。


    遵守文尊武卑的惯例?那可找错人了,李如松他可不认这一条。


    在宁夏镇李如松先怼的就是三边总督,更何况辽东可是人家老李家的地盘,谁会鸟你?


    你想弹劾就弹劾,还是那句老话,弹劾奏本进了乾清宫能出来,算你有本事。


    直方司主事袁黄闻言眼皮一跳,咬了咬牙又欲开口。


    李霁赶紧打圆扬道:“宋侍郎,如今急行军确实是辛苦了些,但待到了辽阳,等待后方其他部队也可以休整。军中有生病的军士大可以允许放慢些速度,出征之时也确实有过旨意。”


    这天寒地冻行军确实辛苦,可要知道数万兵马在行军路上就要消耗无数粮草。


    而且放缓速度也不一定是好事,天气寒冷,动起来或许还好些。


    宋应昌看了眼李霁,又看向李如松寒声道:“既如此,若生任何意外变故,希望李提督能担起责任!”


    李如松直视宋应昌,回道:“那是自然,多谢宋侍郎提醒!”


    宋应昌拂袖,正欲离去。


    武库司主事刘黄裳嗅了嗅鼻子,突然开口道:“为何屋中弥漫酒气?李提督你等在此做甚?”


    刚才还在饮酒御寒的众人,心中咯噔一下,你狗鼻子呀?


    李霁赶紧义正严辞回道:“不错,有人私自军中饮酒,我与李提督在此便是处理此事!”


    众亲兵闻言一愣,不可置信地看了眼李霁,又转头看向李如松。


    是这样吗?我的提督大人?


    李如松点头,一掌拍在旁边桌面,起身肃声道:“正是!本提督在行军法,某的一名亲兵干犯军纪,正欲将其军法处置!”


    嘶……


    谁啊?刚才提督大人您喝得可欢!


    李如松扯过右手边的亲兵,从他怀中掏出酒碗,正声道:“你私下于军中饮酒,但本提督念尔初犯,也曾有军功,杖二十军棍!”


    亲兵背身看着李提督手中的酒碗,连眨了好几下眼睛。


    这……似乎是提督您的酒碗吧?你硬塞给我的!


    李如松瞪了眼亲兵,又道:“李有升,准备行军法!”


    亲兵队长李有升大声回道:“领命!”


    李如松微微歪头,看向亲兵身后的宋应昌三人,又开口道:“宋侍郎,他是本提督亲兵,我欲在此行军法,你们是要留下来观刑?”


    宋应昌冷哼一声,带着两个参谋转身往外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