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大明天兵誓师赴朝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李霁放缓脚步,突然对高攀龙说道:“存之兄,你方回京履职不久,便遇上六年一次的内计,还需多加小心。”
李霁说的“小心”,并不是要提醒高攀龙当心被政敌攻击之类,他其实算刚入仕途不久,可以说没有政敌。
纵使有政敌,高攀龙也无须太过担心,因为他在吏部有些关系。
高攀龙是南直隶无锡人,吏部有一名封验司主事叫顾宪成,也是南直隶无锡人,二人为同乡。
这个顾宪成,正是那个修复东林书院进行讲学议政,为后世大名鼎鼎的“东林党”奠基人、创始人之一。
顾宪成于万历四年,赴应天府参加乡试,以第一名中举,为解元。
万历八年参加会试中式第二十名,同年三月殿试,高中第二甲第二名,赐进士出身,授户部主事。
这样的科举成绩,可谓十分耀眼,不过顾宪成仕途不顺,曾遭贬谪外放多年。
顾宪成与吏部考功司郎中赵南星相交莫逆,高攀龙丁忧期满能这么快遴选任职,应有此间原因。
不过此时的高攀龙与顾宪成交情并不算深厚,仅限于同乡之谊。
高攀龙笑了笑,回道:“多谢光风,我刚履职嘛,衙门里的人我都尚未认全,搅和不到那些事中去。”
李霁轻呼了口酒气,继续道:“存之兄有才,如今虽是闲职,但当有重用之日。”
高攀龙反对空谈之学,主张务实,希望把学术用于治理国家、改善民生,是有可为之人。
如今沈一贯等人,无非就是将赵南星、顾宪成之流当作前驱,准备与赴京任首辅的王锡爵相斗。
在沈一贯等实权派眼里,他们这些人都是工具、手中刀。
何况如今赵南星和顾宪成等人,都没有什么影响力,更不是什么“东林党”领袖。
终万历一朝,所谓东林党都成不了气候,这些都是后话。
高攀龙笑道:“好,光风即将赴朝平倭,再次预祝大胜凯旋!当年倭寇袭扰我大明东南,无数国人命丧倭奴之手,此次定要报那血海深仇!”
李霁点头笑着回道:“这是自然,他们当年被戚继光将军杀得不敢再扰东南沿海,如今又起窥探之心,此等贼奴,必使其血债血偿!”
打小日子,李霁一点心理负担没有,恨不得化身贾文和,怎么毒怎么来!
已到东长安街尽头,高攀龙笑着揖了一礼告辞。
李霁和李康回到家时,长子李玙和李康的儿子李善承正在院子里踢着积雪玩儿,李善承只比李玙和李云沁小三个月。
而小甜囡李云沁只能趴在游廊栏杆处看着,因为她在流鼻涕,黄婉婉无论如何都不准她到院子里去。
刘妈妈抱着李允,坐在小甜囡身后,看着院子里的李玙和李善承。
见到李霁和李康回来,两个小家伙有模有样地揖礼脆声唤道:
“阿爹,叔叔!”
“阿爹,伯伯!”
李霁和李康见此,相视一笑。
李霁抱起两个小家伙,边往游廊上走,边笑道:“你们玩儿多久了,嗯?待会儿跟小甜囡一样着凉可就不好了!”
李玙回道:“阿爹,没多久呢,阿奶一叫我们就回来的。”
李善承也是连连点头。
李霁赞道:“嗯,那很乖!”
到了游廊上,李霁放下两个小家伙,又伸手捏了捏次子李允胖嘟嘟的小脸。
转头看向女儿,李霁笑问道:“甜囡到阿爹这儿来,我看看今日好多了没。”
李云沁小跑到李霁身前,吸了吸鼻子,问道:“阿爹,好了呢,我什么时候能玩雪?”
李霁轻轻弹了一下她的额头,笑道:“调皮!你还吸鼻子呢,不准玩儿,阿奶什么时候准你玩才行。”
小丫头不情不愿地回了句“哦”。
刘妈妈轻抚着她的头,笑道:“再过两天就好了,还有两副药,甜囡乖!”
李康从刘妈妈膝上抱起李允,高高举起,逗得他咯咯直笑。
其他两个小家伙闹着也要玩,李康笑道:“明天我给你们弄几架秋千,待明年开春,天气好了你们都能玩儿,到时二郎也能玩儿了,好不好?”
几个小家伙蹦跳着鼓掌叫好。
刘妈妈对蹲在膝边的李霁问道:“少爷,你们什么出发去辽东?”
李霁笑着温声回道:“过两天就出发了,刘妈妈你们在家安心等着我们凯旋归来。”
刘妈妈看了看李康,又轻轻拍着李霁的手,嘱咐道:“你们一定一定要注意安全,照顾好自己。”
李康轻轻抛了一下李允又接住,笑道:“刘妈妈放心,我和少爷一定完完整整地回来,回来给您过六十整寿!”
刘妈妈明年刚好六十岁,寿辰临近中秋,是八月十一。
刘妈妈笑道:“嗯,一定要早些回来!”
夜间,李霁洗浴完毕后,佩儿为他擦拭洗过的长发。
方才李霁和李康又给孩子们烤了一顿烤肉,身上都是油烟的味道。
黄婉婉在一旁帮李霁整理衣物,都是准备给他赴朝鲜穿的。
“官人,是后日出发吗?”
擦干了长发,佩儿一边帮李霁揉着肩,一边柔声问道。
李霁舒服地往后靠了靠,回道:“嗯,腊月初二誓师出征,已经定下了。”
黄婉婉手中叠着衣物,开口叮嘱道:“你可答应过我,这次不准靠近战扬,官人要牢记。”
李霁笑着回道:“嗯,都记着呢,忘不了。”
上战扬那种事,能不干当然不干,要惜命啊!
之前都是情况紧急之下才这么干,这次出征朝鲜,朝廷这边做的各项准备都挺周全,当不致手忙脚乱。
回想宁夏平叛之时,很多事均是临时决定,将领人员都不齐。
黄婉婉又检查了一遍李霁的行李,在脑子里努力想着还有没有遗漏。
这时,李霁已经拉着佩儿蹑手蹑脚地到了她的身后。
一把将黄婉婉打横抱起,李霁便往床榻走去,没一会儿就在佩儿的帮助下,将她剥了个一干二净。
黄婉婉也羞恼着去按住佩儿,不能每次都让她看自己的笑话……
腊月初二,皇帝命经略备倭军务的宋应昌和李如松主持誓师,大明天兵正式开拔,赶赴朝鲜出征平倭。
此次,皇帝朱翊钧还特意给李霁和梅国桢两名监军每人配了三十名锦衣卫作为护卫。
这是给主帅宋应昌看的,他对宋应昌配合内阁敲他竹杠的事仍耿耿于怀。
也是给李霁和梅国桢更大的权力,天子护卫在身边,职权之外的事也能干涉一下。
与朝鲜的谈判事宜是宋应昌这个主帅负责,朱翊钧担心宋应昌一味秉承天朝上国身份,而在朝鲜那边拉不下脸。
贪财如朱翊钧可不管这些,他只想让自己少花钱,至少不能再往外掏钱。
六个月时间,仗不一定能打完,内阁再管自己要钱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