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贪财吝啬还是持家有道?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朱翊钧挥了挥手,语气冷硬道:“内阁政务繁巨,赵学士和张学士先回内阁理事。石尚书和宋侍郎也抓紧安排转运军需事宜,且先回衙门去。”
得!爱卿也不叫了,敲竹杠的全都滚走!
四人躬身行了一礼,缓缓退出殿中。
想必四位重臣心中也不爽,仗是皇帝你喊着要打的,这江山也是你们老朱家的。
可国库没钱,管你要钱你又不乐意了,吝啬!
朱翊钧又喝了一大口茶水,看向李霁,开口道:“翰林院李卿,督造新鸟铳之事,进度如何?”
李霁在心中冷笑,你再来一回“李爱卿”,我还晾着你!
我现在也略微不爽,因为你的李爱卿,李大都督嘴巴太毒了,伤到了我火红的心!
不过面上却沉静回道:“回万岁,如今制造事宜有序进行。微臣为节约制造成本与时间,重心主要放在改造旧式铳管。新造的鸟铳才改为燧石激发,其工序较为繁琐精细一些,所以速度较慢。”
朱翊钧点了点头,说道:“甚好!先将射程增加,至于激发方式仍采用火绳亦可。朕已决定将于下月誓师出兵赴朝鲜,出征之时约能造出多少?”
李霁继续语气平和回道:“照现下的速度,盔甲厂与兵仗局在出征前,可改造铳管约一千六百支,新造燧石激发的鸟铳约能造出四百支。”
朱翊钧轻轻放下茶杯后,又道:“好,这段时日辛苦李卿,赴辽东之后,仍由你兼任全权督理此事,战后但凡参与相关改造的军匠,一律全部带至京师。”
这是在防止技术外泄,随他吧,其实这点玩意儿控制不了多久,不过应该是主要防止边镇私自拥有这些技术。
李霁拱手回道:“微臣领旨。”
朱翊钧点点头,继续开口道:“此次赴朝平倭,你和梅少卿仍为监军,参赞军务,协理粮饷军需,如今财政暂艰,你们需多加用心。”
顿了顿,接着说道:“必要时,可有权与朝鲜交涉谈判,让他们为我大明军队供给粮饷,优先供给!”
李霁与梅国桢二人瞬间了然,皇帝对宋应昌与朝鲜的谈判不满,还配合内阁敲他竹杠,大为不爽。
意思很简单,你们盯着宋应昌,别让他拿着朕的银子,大手大脚地花。
宋应昌在朝鲜那边装大方,却来敲朕的竹杠,无能!
你们二人也去敲朝鲜的竹杠,要尽力把朕拿出去的银子要回来!
好家伙!真不知道该说他朱翊钧是抠门、贪财吝啬,还是持家有道了。
李霁和梅国桢躬身回道:“微臣领旨!”
朱翊钧继续叮嘱道:“李卿所提策略极好,须以朝鲜之国力去平倭,务求我大明最低之损耗,牢记!”
李霁和梅国桢只得继续称是,暂且算你持家有道!
看了眼李霁,皇帝朱翊钧又微笑道:“李卿今日早些回家吧,莫再让宵禁巡兵扣下了,那领头的武官,朕已经罢了他的职事。”
帮你出气了,快谢恩吧!
李霁却躬身道:“谢万岁体谅微臣,然昨夜负责宵禁巡夜的武官,乃是职责所在,并未有错。万岁不当将其惩处,其谨守岗位,反倒应予以嘉奖。”
我就不领你的情,整的什么玩意儿!
说到底还是狗皇帝你的错,人家可能对文官有意见,但人家确实也是照章办事。
朱翊钧的笑容瞬间凝固,只得又拿起茶杯,喝了口茶缓解尴尬。
最后轻咳一声,说道:“有些许道理,稍后朕便将其官复原职。你二人先忙各自事务,李都督留下。”
李霁和梅国桢揖了一礼,便也缓缓退出殿中。
二人出了东华门,一路闲聊,待出了东安门便是离开皇城,李霁先行告辞离去。
李霁上了马车后,李康笑问道:“少爷,咱们去哪里?”
李霁扭了扭脖子,回道:“回家!”
朱翊钧不是让我早点回家么,我就直接回家,晚不了一点,抗旨可是大罪……
李康讶然道:“啊?今日这么早么?少爷,现在晌午都没到。”
李霁笑道:“康子,干活还干上瘾了?早点回家不好么?对了,咱们先去给孩子们买风车去,已说了好几天,小甜囡叫‘阿爹’都叫得没那么甜了!”
李康点头笑道:“是呢,我也觉得,我这两天抱她都不怎么喊叔叔了,感情是没得大风车。”
“官人,今日怎么回来这么早?”
看到李霁这么早回家,黄婉婉也有些惊讶问道。
一连好几天了,李霁都是临近宵禁才回到家。
李霁抱起女儿李云沁和次子李允,坐下后,笑着回道:“皇帝赏我半日闲暇。”
说罢,李霁又提溜一下把长子李玙也放到膝盖上。
可龙凤胎的两个小家伙,看到李康拿着几个大风车进来,便立马扭动着身子下了地,向李康跑去。
李玙拿了一个风车递给弟弟李允,便和妹妹蹦蹦跳跳地跟着李康到了隔壁,是找李康的儿子李善承玩儿去了。
李霁与黄婉婉、佩儿和刘妈妈说了皇帝的赏赐,她们都没发表什么意见。
在她们看来,最好的赏赐就是能让李霁留在京城,让他们一家人多团聚,刘妈妈如今也知道了李霁准备随军赴朝鲜的事。
李霁笑了笑,继续道:“说没什么实惠吧,其实也还是有些好处的,比如二郎,咱命里带编啊!”
佩儿在一旁不解地问道:“官人,什么意思呀?”
李霁笑着回道:“现在二郎也有荫监身份了,保底以后也有个官当嘛,大不大再另外说!”
荫生入监是朝廷对官员功勋的“恩赏”,属于非科举途径的特权入学方式,其核心就是跳过科举底层考试,直接获得进入最高学府国子监的资格,进而通过监生身份入仕。
监生最核心的权利,是可通过“监生历事”制度(到各衙门实习)或直接参加吏部铨选,出任官职。
且明代将官员出身分为“正途”(进士、举贡、荫监)和“异途”(捐监等),荫监仍属于正途。
捐监之类即便获官,也常被排除在核心部门(如吏部、礼部)之外,且晋升缓慢。
李霁继续笑着给佩儿解释道:“监生的地位要高于普通秀才,荫生作为监生一类,无需再通过县试、府试、院试等低级科举考试了,可直接参加乡试。”
当然,荫监生若想获得更高的起点,便会选择继续考举人、进士。
佩儿看着夫君和儿子,笑得十分高兴。
因为儿子比别人的起点更高,而且还有最低的保障,自家夫君又是六元及第的状元,她相信教导得肯定比别人好。
不知多少人家的子弟想拜李霁为老师,可如今李霁名望在身,一般人是绝不敢开口的。
因为翰林清贵皆有可能会成为帝师,除非人家主动开口收取弟子,否则稍懂点规矩的人,都不会去提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