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后方遇伏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第二日,即四月十六日,皇帝朱翊钧下发了一道旨意。


    调宣府总兵官李如松为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统率宣府、辽东、大同、山西兵马助剿宁夏镇叛军,以监察御史梅国桢为监军。


    圣旨一出,满朝哗然!


    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已近乎魏学曾的三边总督之职,战时指挥之权已经丝毫不弱。


    李如松与其父李成梁,曾经一门两总兵就备受朝臣诟病,且李如松为人倨傲,特别是在面对文官之时更甚,所以弹劾他的奏本几乎就没停过。


    后来朝臣发现弹劾不动李如松,就又转而盯着他老子李成梁不放。


    终于在去年,即万历十九年,以虚报战功、冒领封赏、专权跋扈、军备废弛等诸多罪名,将李成梁弹劾得罢官归乡。


    对于皇帝下的圣旨,有好些言官御史上书反对,称已有三边总督魏学曾统筹平叛大局,李如松可领兵助剿,但不该加其提督讨逆军务总兵官之衔。


    李如松实在太过骄横,万历十一年他曾短暂担任山西总兵,对地方文官的命令是一句不听,很快便被弹劾调回京师。


    万历十五年,初任宣府总兵时,便又与时任巡抚许守谦杠上,当时许守谦前去检阅李如松麾下士卒操练,李如松因座位问题与许守谦发生争执。


    自英宗之后便有文尊武卑的惯例,巡抚许守谦应坐主位,但李如松却拉着许守谦与自己同坐。


    参政王学书劝解时,也与李如松起了冲突,双方竟几乎动起手来。


    事后,巡按御史王之栋以此弹劾李如松,皇帝朱翊钧也仅是对其罚俸以示惩戒,所以满朝文官就没几人能看李如松顺眼。


    可说来也怪,皇帝朱翊钧对其他武将皆无太多好感,唯独对李如松处处袒护。


    发出圣旨后,对于言官御史们反对的奏本,朱翊钧还是老套路,留中不发。


    而刚升任了内阁首辅的赵志皋,是出了名的老好人,自然没有王家屏那般将圣旨封还的强硬魄力,因此还被砸了好些弹劾的奏本。


    四月二十一日,宁夏城外,兰靖和庄浪等地的援兵赶到。


    李霁已经在灵州城安排调配大批粮饷、军械等军需物资北渡黄河,送至平叛前线。


    官军再次对盘踞在宁夏城的叛军发起攻势,但宁夏城不愧是西北第一重城,叛军据守坚城,又将官军击退。


    哱拜带领部份叛军退守宁夏城后,城中最少有三万余军士,百姓民户还不算,城中粮草辎重充沛,足够半年之用。


    而且宁夏城这座坚城还有大量火器,这也是令官军十分忌惮的地方,以现在官军所集结的兵力,还无法完全将宁夏城合围。


    四月二十三日,魏学曾派人告知在灵州城的李霁和新任宁夏镇巡抚朱正色,粮饷军需已经筹措完毕,他将随最后一批军需物资一起前往灵州。


    李霁一脸肃容地坐在灵州城守备署正厅中,原本规定的一批军需物资在昨日就该到达灵州城,可如今仍未见踪影。


    巡抚朱正色命参将来保带兵沿路探查,可一日快过去了,来保也未见归来,李霁与朱正色都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哱拜带领部分叛军退守宁夏城,官军在收复各军城时,也劝降了一些,可也有许多叛军四处逃散。


    还有的叛军南渡逃到了黄河南岸,所以仍时有逃散隐匿的叛军在南岸游曳,虽然一般人数都不太多,可也对后方粮道造成了不小的干扰。


    李霁怀疑这些趁乱南渡的多股小股叛军,极有可能是哱拜、土文秀等人有预谋的安排。


    毕竟全部缩回宁夏城太过被动,如今平叛大军集结得越来越多,宁夏城迟早要被团团围住。


    有那么几股小部队在外面,既可以“打游击”的方式,骚扰官军后方,又能在关键时刻用作求援。


    哱拜等人从未断过和草原势力的联系,如今平虏城北部著力兔部落再次蠢蠢欲动便是明证。


    因为著力兔部落的小股骑军不断袭扰,萧如薰和麻贵只能继续驻守平虏城,无法带兵南下合围宁夏城。


    李霁看着对面的巡抚朱正色,开口道:“朱抚军,不能再这么干等下去,还需继续派人前去查看。”


    朱正色点了点头,回道:“是该再派兵前往查看,可是如今又能派谁领兵?”


    能领兵的将领已经全部在宁夏城周边集结,来保就是因查看粮道未归,灵州城中仅剩裨将吴世显。


    若非身为监军的李霁和巡抚朱正色在城中,来保也不能轻出灵州城,在兵变之始,叛军就曾图谋灵州这座重城。


    李霁沉吟片刻,又开口道:“由朱抚军继续镇守灵州城,我带兵前往查探,若来参将真的遇险,也要尽快救援才行。”


    朱正色闻言,迟疑道:“这……怕是不妥,李谕德你身为监军,怎可亲自领兵犯险?”


    李霁自然有权领兵,朱正色是担心李霁也出什么意外,他可是不好交代。


    李霁继续沉声道:“后方粮道要确保通畅,前线赶至的兰靖和庄浪等地援军,他们的赏赐尚未发放齐,怠慢不得!若来参将真遇险也要尽快救援!”


    朱正色叹气看了眼堂外,如今确实没有可带兵之人,灵州城也要确保万无一失。


    想到李霁在平虏城与萧如薰共同领兵抵御了叛军一个多月,多少要比自己这个纯文官好,而且自己此时确实不能再离开灵州城。


    “那就请李谕德带兵前往,但万事也请务必先保证自身安全。”


    朱正色最后只得点头答应。


    李霁没有拖沓,带上从平虏城带来的二百骑军,又点了灵州城内的四百五十骑,便领兵快马出城。


    灵州城至花马池一带也是地势平坦,水草丰美之地,李霁带兵一路疾驰往花马池而去。


    李霁一路行军,分出数十骑前探,还安排有二十余骑在部队周边两侧游曳,防止被突袭。


    一路查探至四十余里处,前出的骑军带回两名参将来保麾下骑兵,李霁一看他们的狼狈模样便暗道不好。


    “禀报李谕德,魏部堂遇叛军伏击!来参戎领兵前去救援,叛军势众,派我等求援,请速速发兵救援!”


    李霁闻言,瞬间呼吸一滞,三边总督魏学曾可是平叛大军的最高指挥长官,绝不能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