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前往灵州主持后方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信中魏学曾请李霁南下先至灵州,叛军于四月五日击退官军进攻后,次日许朝与土文秀胁迫庆王(朱伸域)登上东城,乞求暂时罢兵,还诡称愿意献出首倡叛乱者的首级。


    魏学曾佯装同意了叛军暂时罢兵的请求,因为集结于宁夏城的前线部队粮饷已经不足,魏学曾也需要时间筹措,遂命令部队在周边城堡休整。


    请李霁南下灵州城,是让其以监军身份在灵州主持监督粮饷、军械等军需的转运。


    魏学曾自己则在花马池后方筹措粮饷,先送至灵州,再由灵州北渡黄河送往宁夏城前线。


    总督都写信催促了,李霁自然不能再继续逗留平虏城。


    萧如薰调派了二百骑军护送李霁前往灵州城,他与麻贵还得继续驻守平虏城。


    之前的两三日,有零星的著力兔部落骑军南下袭扰,他们应是在试探防线,寻找突破口。


    李霁于四月十三日快马赶至灵州城,灵州城守城参将来保与裨将吴世显出城迎接。


    来保与吴世显看着身穿大红御赐麒麟服的李霁,满眼都是羡慕。


    获得赐服的致仕官员不少,但既然已经致仕,能穿出来显摆的机会就没多少了。


    即使获得赐服的官员自己过个寿辰想穿一下,也得提前报备,然后得到额外恩准才能穿,要不然其他时候就只能是将赐服供奉起来。


    但李霁还很年轻,比如大朝会、庆典、朝廷祭祀活动、公务出行等都可以穿,就如同现在这般。


    当然也有其他人能经常穿,但都是一些在特殊职位上的人,例如皇帝身边获赐的亲信太监,亦或是某些锦衣卫指挥侍卫等。


    李霁今天也不是特意要显摆这身赐服,皆因自己没有与这些人互相见过面,穿出来完全是为表明身份,免掉好些没必要的流程。


    李霁向两人回礼道:“二位有礼,我赶来灵州城所办事务,想必魏部堂已有派人告知,还请二位多加协助,共同为国分忧,早日平定贼寇。”


    来保依旧拱手道:“李谕德所言甚是,值此叛贼作乱之际,我等自当同舟共济,尽忠职守,报效朝廷!”


    “请”当然是客气谦虚的说法,真到某些时候,人家监军说的话就是命令,若是办不好,总督那边第一个要下来问罪。


    随后来保便请李霁入灵州城,在路上也说了一些灵州城的情况。


    第一批粮饷、军械等皆已陆续送入灵州城,正开始准备送往黄河北岸。


    李霁进了灵州城,先核对过第一批送来的粮饷和军械。


    并非李霁不信任来保等人,只是监督工作的必然流程,同时李霁也要做到心中有底,才可以更好的安排调配人力。


    这种时候哪里有人敢乱动手脚,否则就是嫌九族活得太好!


    核对完第一批粮饷、军械等军需,李霁又视察伤兵营。


    在黄河北岸有多次大规模攻城行动,大量伤兵被送到南岸灵州这座重城安置,灵州城已经成为整个宁夏镇最大的伤兵营。


    踏进一间伤兵营房时,李霁不禁掩起口鼻,各种气味混杂,实在太过难闻。


    环境也十分杂乱,还有一些带着血迹的包扎布带随意扔弃在地上。


    李霁转头看向来保,皱眉问道:“来参将,为何没有安排人清理打扫营房?”


    来保有些为难地回答道:“李谕德,当然也有安排人打扫,只不过伤兵营多是这样的……”


    灵州城是宁夏镇除宁夏城外最大的军城,人口众多,绝不存在人手不足的问题,说白了就是不重视,历来的通病。


    李霁微微叹了口气,说道:“来参将,军士们如今是为何而战斗?这扬兵变是因何而来?这些都不必多说了吧?负伤的战士应该得到相应的待遇!”


    来保闻言轻咳了一声,同时不悦地看了眼身后的几名军医,回道:“是我等的疏忽,我即刻安排人清理打扫伤兵营。”


    李霁点点头,又说道:“除了安排人定时清理打扫之外,也要注意通风,当下天气已经开始转暖,乃是疫病易发之时,定时通风可减少疫病发生,也利于伤员恢复。”


    来保转头对几名军医吩咐道:“都记下!”


    李霁无奈地看了眼来保,只得继续说道:“还有,要按伤员的伤创程度划分区域进行安置,同时分派军医大夫到所属的伤兵营房定时巡查。优先使用新麻布包扎伤口,若需重复使用旧布条,必须先经沸水煮沸、晾晒后再用。”


    来保赶紧点头,又转头对几名军医嘱咐道:“都要记下!”


    李霁走到一名伤员旁,拿起他身边的半碗水,摸了摸碗壁,又细看了一下碗中,随后扬手泼到了窗外。


    “划分区域安置之后,在每个区域附近支起几口大锅,用以专门烧沸水。伤员们所饮之水都要经过烧沸,最好是放些利于身体恢复或防治疫病的草药进去,所需相关费用,我会向魏部堂申报。”李霁语气不悦地说道。


    有些方面之前在平虏城因条件受限无法做到,但是如今这灵州城很多东西都不缺,完全可以做到更好,只是不上心罢了。


    见来保又要转头吩咐军医,李霁又沉声道:“不仅要记下,还要一一落实!只要我在灵州城,便会抽空前来巡视,若有人胆敢敷衍,自有军法处置!”


    说罢,李霁便面无表情地走出了伤兵营房。


    来保对几名军医急声道:“都全部记下,一一落实!缺人缺物立马去守备署禀报,谁敢敷衍,我先给他一顿军法伺候!”


    说完,来保赶紧快步跟上李霁,同时暗道这位小爷是真不能糊弄哇!


    四月十五日,大明京师紫禁城乾清宫中,皇帝朱翊钧又接到一封八百里急报。


    急报不是来自宁夏镇,而是来自辽东,关于朝鲜。


    四月十二日,倭国关白丰臣秀吉派遣大军从对马岛出发,渡海进攻朝鲜,次日在朝鲜釜山登陆,几乎未遇抵抗便占领釜山。


    随后倭国军队分三路北进,朝鲜军队疏于防备,防线迅速崩溃,倭国军队直逼朝鲜王京。


    朱翊钧放下手中急报,双手撑额,闭眼沉思。


    不说朝鲜是大明附属国,那倭国丰臣秀吉狼子野心,若其占领朝鲜,那么日后辽东将永无宁日。


    宁夏叛乱仍未平定,叛军占据西北第一重城,北方草原蒙古各部也是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南下。


    朱翊钧抬头看向殿下的两位阁臣,赵志皋与张位,二人对朝鲜之事完全没有应对议案。


    朱翊钧又低头看向来自辽东的急报,不禁在心中自问,这江山为何突然就变得内外交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