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形势转好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哱洪大与著力兔率三千余骑赶到平虏城外一里地时,便撞上了被逼退的数百骑军。


    听了败退回来的骑军禀报经过,著力兔冷笑道:“我就说他的计划难以成事,还信誓旦旦说要追杀连带破城,可笑!现在倒是真被人伏杀了,还折我数十骑。”


    著力兔部落虽与哱拜没有什么直接恩怨,但是哱拜投靠明廷发迹之后,没少跟宁夏镇周边的蒙古部族耍威风,他也被恶心过。


    蒙古部族之间厮杀起来也从不手软,可像哱拜这样直接投靠明军,转头往草原杀的,著力兔自然打心里看不起。


    著力兔全称著力兔歹成台吉,是蒙古右翼多罗土蛮部领主,为孛儿只斤氏。


    他是达延汗第四子阿尔苏博罗特之孙,不只吉儿台吉之子,多罗土蛮把都儿黄台吉之弟,正统成吉思汗后裔。


    哱洪大看着不远处平虏城城门前,仍在熊熊燃烧的大火,几乎咬碎了后槽牙。


    城门已经关闭,哱云是必死无疑了,虽然各自之间曾经也有暗斗,但是毕竟兄弟相称多年,也一起在战扬上并肩厮杀过,感情还是很深的。


    城头上,萧如薰看着退去的数千敌军,大笑道:“解气!想不到他哱云竟撞了进来,此战必大挫叛军士气!”


    伏杀一个哱云,比杀伤数百上千叛军还要有效。


    李霁也点头笑道:“虽然有点冒险,不过有这么一个意外之喜,确实值得,而且这次我们的伤亡很低。”


    李霁和萧如薰开始也没想着会有这样的大收获,甚至觉得会落空,即使敌人入瓮,顶多也就杀伤他们百十来骑,想不到那哱云胆子那么大,竟然亲自带兵冲进城内。


    不过看到城外迅速赶来的数千骑,不得不说哱云也是真敢赌。


    只要被他真的能多带百十人冲入主城门,多扛上那么一刻或者半刻钟时间,萧如薰可能连瓮城门都来不及关上,那么平虏城说不定真的就破了。


    李霁转头看了眼身旁的李康,刚才他和几十名军士在瓮城门内负责接应,后来又跟着萧如薰与冲进主城内的叛军厮杀,左臂被划了一刀,好在伤口不深。


    李霁帮李康紧了紧包扎伤口的布带,又开口道:“所以说悍将多死于悍勇!”


    李康对李霁咧嘴笑了笑,又拍了拍身上的甲胄,这副甲胄是他在守卫平虏仓时,亲手击杀的那名奸细身上所穿。


    萧如薰又哈哈大笑道:“康子,战扬对阵,你听我的,有时就得是狭路相逢勇者胜!腰杆挺直,提刀上去就是干!”


    李霁转身无奈道:“也不能老是这样……”


    可是萧如薰已经一边大笑,一边往其他地方巡视去了。


    第二日,哱洪大命令大营回移,再次发动攻城,但可以明显感觉到士气不足,没有了之前的锐气。


    三月十七日,不见了著力兔部落骑军身影,当夜,萧如薰决定带二百余骑军出城冲杀。


    这次冲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分兵求援,平虏城已经被围困一个月,城内粮草仅剩十余天,若再无援军,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在冲杀过程中,萧如薰悄悄分出三十骑,一骑双马往东南而去,前往黄河南岸求援。


    此时,哱拜也已经收到义子哱云在平虏城被伏杀的消息。


    哱拜一边将急报递给身边的土文秀,一边叹气道:“还是太冲动!现在著力兔也带人暂时离开了平虏城。”


    著力兔部落并不是只参与了围困平虏城,在此之前,他们已经联手叛军攻破了镇北堡、李刚堡等数个明军城堡。


    土文秀看完急报,微微摇头,自己劝过哱云,可是他果然没听进去,骑战再悍勇又如何?攻城战不同于在草原外的骑战!


    土文秀合上手中急报,开口担忧道:“鸣沙州已失,怕中卫也难以守住!”


    哱拜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他承认自己自大了,过度小看明军战力,至少攻城战方面,明廷边军有着丰富的经验。


    而且跟着起事的许多明军士卒已经开始反复,人心还是不稳。


    “至少要守住玉泉营!”哱拜突然沉声道。


    玉泉营往北就是广武,广武是宁夏城南面的最后屏障,只要宁夏城这个西北边镇第一重城在手,一切就皆有可能。


    正在花马池指挥各镇兵马北渡黄河平叛的三边总督魏学曾,接到了来自平虏城的求援急报,同时知晓哱拜义子哱云被伏杀,精神大振。


    鸣沙州虽收复,却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代价,魏学曾如今其实顶着巨大的压力。


    魏学曾立即调集骑军和粮草准备驰援平虏城,同时将哱云被伏杀的消息传至各镇兵马,鼓舞士气,又将捷报八百里加急递往京师。


    “哱云逆贼伏诛,当为平叛之战形势转好前兆!”魏学曾身边的一名幕僚笑道。


    魏学曾闻言,也微笑颔首。


    大明京师,乾清宫内,皇帝朱翊钧手捧着三边总督魏学曾八百里急递的捷报,出神良久。


    朱翊钧将捷报缓缓摊放在御案上,开口道:“即刻命人拟旨!”


    黄婉婉和佩儿自听说宁夏镇兵变后,便每日无比伤心担忧,刘妈妈更是在听闻消息时直接惊得昏死过去,大病一扬。


    黄婉婉作为家中主妇,只得白天强撑着料理家务,照看儿女,同时照顾着生病的刘妈妈,一到晚上就偷偷以泪洗面。


    一名丫鬟快步走入内堂,向黄婉婉禀报道:“夫人,林管家来报,门外有宣旨使者到!”


    黄婉婉闻言心中一跳,缓了缓心神,才命下人摆上香案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翰林院侍讲兼詹事府左春坊左谕德李霁,夙负才学,久侍词林,素以忠谨称。前者边尘乍起,敌寇犯境,李霁身处边镇,协赞军务。临阵之际,不避矢石,筹策有方,箭诛敌酋,力却强敌,实乃文武兼济之材。


    今边氛未靖,然功绩昭著。朕念其劳勋,荫其长子入国子监,并赐银百两,彩缎十匹,以彰其功。


    其妻黄氏,淑慎宜家,克尽妇道,当夫赴险之际,内安家政,外励其志,亦有同心之助。兹加封宜人,其母亦封赠太宜人,以嘉其贤。


    钦此!”


    黄婉婉抱着儿子李玙微微失神,负责传旨的内侍低声提醒后,才叩首接旨。


    待传旨的使者离开,黄婉婉捧着圣旨,没有因为自己又得了什么敕命宜人而高兴。


    她高兴的是自己夫君平安无事,还好好地活着!


    这段时日,李霁生死不明,黄婉婉一想到夫君可能遭遇不测,甚至已经想着随其而去,可看见一双尚在年幼的儿女,才强压下这个念头。


    因为巨大的精神压力,内心久处煎熬,陡然迎来喜讯,松懈心防后,黄婉婉眼前一黑,竟晕了过去,好在身边的两名丫鬟手疾眼快地搀扶住。


    黄婉婉缓了好一阵,幽幽醒来,便赶紧将李霁平安无事的好消息告知刘妈妈和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