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初至平虏城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再由山西大同镇、偏头关(今偏关县),穿越长城关隘后再进入陕西。


    宁夏镇属陕西都司,为大明九边重镇之一,进入陕西后,再沿长城内侧向西,经榆林镇(今榆林)、灵州(今宁夏灵武)后抵达 宁夏镇(今银川)。


    平虏城在宁夏镇北部前沿,从宁夏镇向北出发,沿黄河西岸或长城防线行进至朔方驿(今银川以北),最 终到达平虏城(今平罗)。


    平虏城地处宁夏平原北部,是宁夏镇防御体系的前哨,与北部的镇远关、北长城等构成防线,沿途设有驿站和墩台,以保障军事通讯和物资运输。


    李霁和李康两人骑马快行,终于在十月初五日,见到了平虏城城门。


    平虏城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初为哨所,后经扩建。


    景泰六年,朝廷奏拨前卫后千户所十百户军余居之,因人口增多,平虏城开始扩建成新城。


    弘治六年,因“居人繁庶”,再次对平虏城进行扩建,筑新城,城周长三里,城墙高三丈五尺。


    明武宗正德五年设守备官,嘉靖三十年设置平虏千户所。


    快马赶了一个月的路,李霁和李康两人都是风尘仆仆,不是指状态,就是字面上的“风尘仆仆”。


    两人脸上都覆盖着层灰尘,衣裳上就更不用说了,刚在中间路上休息的空档,李霁抖了抖衣摆,都差点被抖出的一阵灰尘呛到。


    如今哪里还能看到曾经的翰林清贵,面如冠玉的状元郎半分影子。


    李霁嗅了嗅身上的味道,不禁皱眉苦笑,已经三天没洗澡了,要是在家里,娇妻连房门都不让进。


    被贬谪的官员不仅要限期赴任,且没有“火牌”特权,路费都要自费。


    在上个驿馆,驿卒就给安排了间杂乱的房间住宿,床也只有一张,要水洗澡?没有!


    李霁愿意多花银钱,可驿卒只赏了他一个白眼,理都没理他……


    李霁看着平虏城的城墙,呼了口气说道:“康子,我们先到城里找个地方好好洗个澡再说。”


    李康拍了拍头上的尘土,问道:“少爷,这城里能有客栈?”


    李康见过大明京师的巍峨,哪怕相比绍兴城,这平虏城也是要小得多。


    李霁笑了笑,回道:“虽说这平虏城是军城,可人口也不少,时常有过往的商人,小客栈还是有的。”


    平虏城虽小,可也是边镇的重要战略城池,军民加起来也有数千人,而且随着周边人口的慢慢迁入,如今怕差不多已有近万人。


    李霁与李康牵着马向城门处的军士走去,李霁递上自己的敕牒,交由军士查验。


    两名军士嘀咕了两句,又好奇地打量了一阵李霁。


    一名军士向李霁客气地问道:“你真是新来的仓副使?”


    李霁点头回道:“是的,敕牒上面有吏部的钤印,如何做得假?”


    那名军士挠了挠下巴,有些不好意思地又开口道:“这李字我认识,后边这个字笔画太多,密密麻麻看着眼晕呀!你稍等一下,我家小旗去上茅房了,很快就回来。”


    李康一拍脑门,这些军卒还真是没文化啊!


    其实以前的李康也好不到哪儿去,不过这几年被李霁逼着读书,文化水平确实大涨。写字不再歪歪扭扭,就是四书五经也能捣鼓两下。


    几名军士倒没有难为李霁,反而客气地将李霁请到旁边他们自己的茶桌处先坐着。


    李霁和李康坐下刚喝了碗茶,一名小旗从城里走了出来,一边还整理着腰带。


    两名军士连忙小跑到小旗面前,边指着李霁,边低声禀报。


    小旗接过敕牒,看过之后给两名军士一人赏了一板栗。


    小旗快步走到李霁面前,抱拳恭声说道:“原来是状元公到了,咱们这儿都是糙汉子,大字不识几个,怠慢了状元公。”


    李霁起身回礼道:“有礼,如今只是谪命之身而已,不知在下是否可以进城了?我还需到守备署报到。”


    小旗忙道:“这是自然!守备署几日前便有令,命我等城门检验一见到状元公,须得第一时间禀报守备署。”


    李霁又揖了一礼道:“多谢,还想请问何处有客栈,在下衣冠不整,恐不便面见上官。”


    小旗闻言笑道:“状元公一路奔波辛劳,放心,守备署已有安排,请随在下先移步到城中客栈。”


    小旗说罢,招手让两名军士过来给李霁牵马,自己则在前方为李霁带路,一边介绍一些平虏城的情况。


    到了一家还算整洁的客栈,小旗与掌柜交谈几句,掌柜便为李霁和李康两人安排。


    李霁洗过澡后,瞬间感觉整个人都清爽起来,连日赶路的疲累都去了一半。


    李霁离开客栈时要给钱,那小旗笑道:“状元公无须破费,这是守备署安排下的,而且这客栈还是咱们镇抚家的,以后状元公若是前来,也可以打折。”


    边镇的客栈酒楼自然不是谁都能开的,背后多是一些大小军头在撑腰,他们官职都是世袭而来,外人想在这里立足,就得先打点好这些真正的地头蛇。


    李霁在小旗的带路下,来到了平虏城中的守备衙署,小旗主动上前与阍者交涉。


    自正德五年平虏城设守备官后,守备便为平虏城最高军事长官(武职),其衙署是城内核心军政机构,负责指挥驻军、调度防务、管理城防事务等。


    如今平虏城的最高军事长官叫萧如薰,武将世家出身,以三品宁夏北路参将之职守平虏城,同时兼任守备。


    宁夏镇在万历初年分设“四路”, 北路:平虏城、镇北堡等,管辖贺兰山以东至黄河区域。


    东路:花马池、灵州等,管辖宁夏与陕西交界地带。


    南路:固原、下马关等,管辖宁夏南部。


    西路:中卫、靖虏等,管辖黄河以西。


    目前从萧如薰的行为来看,应该不是那种粗鄙武将,且整个平虏城被他管理得井井有条。


    他提前通知城门军士接待李霁,至少表明他对文官的态度是和善的。


    明朝文官压制武将日久,大多数武将心中对文官是厌恶反感的。所以文官们一旦被贬谪到边镇,首先要面对的就是武官的奚落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