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目标一致
作品:《大明:从科举到权倾天下》 李霁谦恭回道:“傅中丞言重了,卑职蒙朝廷信任,委以职事,中丞监察主持一省事务,卑职唯有竭尽全力,襄助大人处理赈灾诸事。”
傅孟春微微颔首,对李霁的态度甚为满意,早就听闻李霁为人谦和,人情达练,如今一打交道,看来应是不假。
傅孟春笑道:“本院也是刚到浙江不久,对灾情的了解不多,李修撰曾奉命巡察浙江灾情,当是胸中有良策,大可一起商议,好为万岁和朝廷分忧。”
李霁依旧态度恭谦道:“卑职确是略知灾情一二,正欲禀明中丞,还望中丞示下机宜,共商赈济良策!”
打完官腔,傅孟春请李霁入堂内叙话,同时吩咐吏员去请布政使吴自新和按察使张孙绳一起过来。
随后两人没有再聊赈灾的事宜,傅孟春只是随口说了些离京时官员的变迁情况,李霁安静听着,也主动聊些浙江的风土人情。
待布政使吴自新和按察使孙绳来到,李霁率先起身揖礼。
吴自新在去年鹿鸣宴上还曾夸奖过李霁,算是熟人。
按察使张孙绳则是第一次见,他也是刚调任到浙江,之前任四川参政。
吴自新微笑看着李霁,不禁暗暗感慨少年英才,去年乡试便觉得这少年不简单,考中进士应是十拿九稳。
甚至想过连中四元后,或有更大壮举,不想竟真的完成连中六元的壮举。
现如今更是身负皇命回到浙江督理赈灾,回想起来恍如隔日般。
李霁谦恭地与吴自新和张孙绳寒暄了几句,之后几人便进入正题,开始商谈赈灾事宜。
朝廷这次拨发的赈灾银共四十万两,南直隶三十万,浙江分得十万,浙江的旱灾情况相对南直隶要轻许多。
商议的过程中,李霁秉持少说多听的原则,只有傅孟春三人问到他时,他才会主动开口。
毕竟在座四人就他官阶最低,且他的职责主要是督理,具体事务还是由傅孟春和吴自新这些行政长官负责。
如无必要,李霁不想去掺和,讨人嫌的同时还忌讳。
自古以来的赈济措施其实无非就是那么几条,开仓放粮、开仓放贷、以工代赈、兴修水利等。
宗旨只有一条,便是维护地方平稳,恢复生产,不使民生乱。
而受限于如今这个时代的各种条件,自然没有后世那般高效。
赈灾从来都是一项浩大且繁琐漫长的事务,没有任何手段能一蹴而就,即使在后世也不能。
所以都是依靠完善的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统筹协调各方资源。
李霁虽是穿越者,但只多了个过目不忘的本领,可没有那些神仙系统。
其实傅孟春和吴自新讨论的重点,也多是十万两赈灾银如何分配。
说白了,依然是救灾物资和资金的合理使用这一套。
吴自新看向李霁,开口问道:“下面各州府的灾情都有上报,李修撰也刚巡察过多个府县,对受灾情况应是更为了解,不知有何看法?”
李霁点头道:“卑职确实走访过多个府县,也有一些拙见,并作了些整理归纳,请诸位参详。”
说罢,起身从袖袋中取出三份自己整理的地区受灾情况报文。
李霁共誊写准备了六份,不过傅孟春只请了吴自新和张孙绳两人过来开小会。
三人微笑接过报文后,便看了起来,李霁重新落座,端起手边的茶抿了一口。
吴自新最先看完,不过还是等傅孟春和张孙绳也看完后,才缓缓开口道:“李修撰的报文比之各府上报的确实更为详尽,甚好!使我等对于各府的情况,可有更为全面的了解。”
傅孟春也点头笑道:“正是,李修撰不仅是连中六元进士及第,文采斐然,对于政事实务亦有独到见解,实乃经世之才,将来当是朝廷之栋梁。”
李霁谦虚回道:“中丞过誉了,卑职甫入仕途,尚未处理过实务,皆是些书生愚见,还需诸位前辈多加指正。”
这时,张孙绳微笑道:“李修撰不必过谦,你这份报文,加之各府县上报的情况,想必对各府县的分拨赈济当能更为合理恰当,灾情亦能更快平复。”
傅孟春和吴自新都是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张孙绳看了眼傅孟春和吴自新,又继续道:“但从李修撰与各府县上报的情况比对,似乎有某些府县有将灾情夸大之嫌。”
吴自新和傅孟春再次缓缓点头,他们自然是相信李霁。
因为李霁如今负责督理赈灾事宜,没有理由将灾情轻报,这对他没有任何好处,若出了乱子,他自己也要担责。
三人又都不是官扬雏鸟,有意夸大灾情的府县,可能是想得到更多赈济,以平稳地方,赢取百姓的支持和声誉。
当然也可能有别的目的,通常为掩盖治理地方不力,或意图中饱私囊,其中以后者居多。
傅孟春看了眼李霁和张孙绳,开口道:“每逢灾时,便不乏赃官墨吏伸展獠牙,百姓已受天灾荼毒,万不可再受不法之徒苛虐。张臬台掌一省监察,李修撰更是身负皇命钦差督理赈灾,皆负督察之责,若发现不法,当以严惩。”
张孙绳点头道:“傅中丞所言极是,如衢州府土地兼并一案,纠出不法,当用以重典,方可震慑蠹虫。”
衢州府牵涉土地兼并案的不少官员都被重判,且明旨下发各地,就是为了杀鸡儆猴。
李霁快速地扫了眼傅孟春和张孙绳,一位巡抚和一位按察使,均是初到浙江任职。
看这两位的态度,也很想做出点政绩,这是要烧一烧新官上任的三把火?
既然定下了基调,李霁也跟着表态道:“卑职自当不负朝廷与诸位前辈的信任。”
李霁也在心中暗喜,既然大家目标一致,那么接下来施展的空间便大了许多,这个会开得出乎意料的好哇!
吴自新笑了笑道:“衢州府一案,还是李修撰巡察灾情时揪出,尽职尽责自不必说。”
傅孟春当时刚到浙江,那案子与他并无多少关系,因为案子是由巡按御史韩介直接禀报至京城,傅孟春这个新巡抚的三把火根本没烧着。
傅孟春点头道:“督察之事,就有劳二位,如今灾时,虽应以求稳为主,然纠察不法,亦能安抚百姓,我等既食俸禄,当负己责。”
李霁眉头轻挑,傅巡抚的振奋之心还挺强。
因为赈济的库银还没到浙江,且具体的赈济分配议案,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讨论出来。
李霁作为钦差督理赈灾,对赈灾银的分配有着极大的话语权。
若他还在京城,那么就应该是由他带着赈灾银下到受灾的地方,但现在要等南京户部那边交接。
傅孟春让巡抚衙门的吏员安排了李霁入住寅宾馆,所有待遇都是按照钦差的标准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