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5章 大明能有皇太孙这等英明神武之储君,实乃大明之幸,臣等之幸!
作品:《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拐去当孙子》 秦牧朝着老朱投去惊讶的目光,他也被老朱犀利的目光给震惊了。
“皇爷爷可以啊,一下子就说到问题的关键了!”
老朱听到大孙竟然当着众人的面夸他,心里顿时美滋滋的,脸上都情不自禁的露出笑意。
虽然老朱最反感拍马屁,但对于秦牧的马屁,他则没有一点抵抗力。
因为,想要得到这鳖孙的一句马屁,那可真是太难了。
要是不拿出点真本事,还真镇不住这鳖孙!
不过在笑过之后,老朱立马意识到不对劲,傲娇的瞪了秦牧一眼。
“谁是你皇爷爷,少跟咱套近乎!”
秦牧知道这老头小心眼的毛病又犯了,他非常大度的不跟这老头计较。
“陛下圣明!”
“您所言确实是关键。”
“不过,臣对此事也有办法。”
“我打算加入KPI考核制度,量化目标,制定统一标准来解决这个问题。”
“啥是尅屁唉?”
老朱问出的话,也是六位尚书想问的。
他们今天都快被皇太孙给玩迷糊了,这做一个名词,又一个名词,是欺负他们读书少?
秦牧闻言愣了下,随即改口道。
“就是绩效考核,跟咱们大明给官员制定的升迁考核标准类似。”
“不过我这个更具体,也更细致。”
“比如说收粮食,我会制定一个统一收购价,然后给每一个地区供销社的负责人下达一个指标,最少按照这个价格收购当地粮食产量的十分之一。”
“如果完成指标,供销社从上到下所有人员,都会获得绩效奖励。”
“这个奖励可以是升迁的机会,也可以是实实在在的银钱补助。”
“这样一来,他们为了完成绩效,就会努力收购粮食,甚至自己贴补进去一点点钱都不无可能。”
“因为一旦完成绩效所获得的奖励,远远大于投入。”
“当然,如果他们能收购更多的粮食,奖励也会更多。”
“我会设置各种考核线,达到百分之二十、三十、四十等,有各自不同的奖励。”
“但只有第一个达标奖励最丰厚。”
礼部尚书赵勉闻言,不由疑惑的问道。
“敢问皇太孙殿下,若是当地豪强劣绅也收购粮食,且给出的价格比你所言的供销社高,老百姓都把粮食卖给当地豪强又该如何?”
秦牧闻言嘿嘿一笑,可就在他要解释的时候,老朱却抢先一步。
“老赵,如果真是那样,就正好中了咱好大孙的计谋!”
“他本意也不是收粮,就是设置一个保护价,让别人收粮的时候,不要低于他!”
“至于老百姓不把粮食卖给他,那就卖给别人好了。”
“反正得利的是老百姓,老百姓能卖更多钱,这不就是朝廷希望看到的事吗,哈哈哈!”
众人闻言在心里暗暗赞叹,秦牧这招当真是太高明了。
可谓是将人心算计到骨头里,从根本上杜绝了当地豪强劣绅对百姓的盘剥。
你要是给的价格低,那百姓就把粮食全卖给供销社。
毕竟秦牧刚刚说了,只要是按照他的价格来,有多少要多少,不设上限。
而且当地供销社的官吏也乐意多收,因为收的越多,得到的奖励也就越多。
因此,当地的豪强劣绅若想收到更多粮食,只能将价格压在供销社之上。
可这样一来,就正好合了皇太孙之意。
毕竟,本来皇太孙也不是在与民争利,而是为了朝廷的税制改革。
老百姓手里有了闲钱,才愿意用银子纳税。
而朝廷有了足够的银子,也能干更多大事。
不至于像现在这般,一有点风吹草动,朝廷就只能对着满仓满库的锅碗瓢盆发愁。
高!
实在是高!
高山仰止的高!
难怪把皇帝高兴的连“好大孙”都喊出来了。
要知道,之前可是一直喊“逆孙”的!
只是众人还有一点不明白。
既然皇太孙是打算通过供销社,制定一个粮食保护价,那为何还要强制当地供销社的官吏收取百分之十的粮食呢?
“敢问皇太孙,既然您只是想制定个保护价,那为何还要制定收购当地百分之十的粮食指标?”
这次提出问题的是户部尚书陈宗理,他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因此好奇的开口。
“这其实……”
秦牧和朱元璋几乎同时开口,朱元璋见自己抢了大孙的话,气得他冷哼一声就闭嘴了。
秦牧见状赶忙朝着老朱躬身一礼,满脸讨好的说道。
“皇爷爷,还是由您来给陈尚书解惑吧!”
老朱听到这话,就跟吃了蜜似的,心里甜滋滋的。
这鳖孙真是太懂事了,知道咱最喜欢在官员面前显摆,嘿嘿嘿。
“咳咳!”
“这你们就不懂了,咱大孙之所以这么设置,一共有三个好处。”
“第一,收来的百分之十的粮食,可以平抑当地粮价,在春荒的时候能够以平价卖出。”
“第二,定下百分之十的指标,是为了分裂供销社的官吏,让他们天然跟当地士绅对立。”
“因为在收粮这一块,他们等于是在抢豪强劣绅的饭碗,天然跟他们尿不到一个壶里。”
“第三,定下这百分之十的指标,也是为了让百姓获得更大的收益,同时给当地的豪强劣绅更大的压力。”
“因为供销社的官吏要跟豪强劣绅抢购粮食,就只能自掏腰包提价,吸引老百姓来卖粮。”
“这样一来,当地的粮价自然就会提升,且不提都不行!”
六位尚书听到老朱的解释,不管之前想没想到,此时兜里露出一个恍然大悟的表情。
那一声“啊”,喊得可比“马丽”自然多了,就是马丽跟郝建合体,也达不到如此顺滑的效果。
“陛下圣明!”
“听陛下一席话,臣等真是茅塞顿开呀!”
“陛下与太孙血脉相连,同心同德,实乃我大明之幸,社稷之幸!”
最后这个马屁是礼部尚书拍的,拍的老朱脸色潮红,有如饮了琼浆玉液一般舒坦。
“诸位爱卿过誉啦,咱也是受了咱那好大孙的启发,是在他的基础之上解说解说,算不上圣明,哈哈哈……”
众人听到这狂浪放肆的笑声,哪还不知道该干啥?
于是乎,一个个朝着秦牧躬身行礼。
“皇太孙英明!”
“我大明能有皇太孙这等英明神武之储君,实乃大明之幸,臣等之幸!”
老朱听到这话笑的更放浪了,六位尚书这次的马屁,那可比直接拍在他身上还爽!
“诸位大人过誉啦,咱的好大孙还小,可千万不能让他翘了尾巴,哈哈哈……”
朱元璋嘴上说的谦虚,可满眼满脸都是喜色,就差在脸上写着“快夸我”三个大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