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这皇太孙也太勤政了吧!
作品:《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拐去当孙子》 自古以来限制华夏版图的只有两项。
一项是交通,一项是通信。
以古罗马为例,罗马之所以分为东西两部分,其最大的原因就是歪果仁不会统治超大版图的国家。
同罗马相比,古代华夏朝廷对地方的控制,那已经算是教科书级别。
这里边功劳最大的就是华夏的郡县制,以及后世在郡县制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三省六部制。
虽说三省已经逐步取消,被其他类似的部门所取代。
但六部自隋朝草创,一直到晚清末年依然保留。
六部制之所以有如此威力,就在于他领先于同时代的任何政治制度。
然而即使强盛如华夏,当国家的版图发展到一定程度,依然不可避免的陷入窘境。
比如眼下的大明,最偏远的省份想给中央发一封文书,就算用八百里加急,也要将近十几天的时间。
等朝廷收到文书在发回去,可能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
如果某地发生几百人的叛乱,等朝廷收到叛乱的消息,再组织军队去平叛的时候,那几百人可能已经发展成几万人。
基于以上种种窘境,朱元璋在建国之后,才列出一批所谓的不征之国。
这可不是朱元璋心存良善,不愿意欺负周边的国家,实在是古代的交通和通信太难了,来回折腾一趟还不够“油钱”。
然而,秦牧搞出来“电报”,让朱元璋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虽然路面交通依然受限,但朝廷与地方上的通信问题解决了。
一旦地方上发生叛乱,或者其他问题,朝廷可以第一时间知道,并及时的制定相应的对策。
其实老朱第一次用电报的时候,就已经生出这个心思。
只是他不好意思跟大孙开口,不愿意占大孙的便宜。
今天秦牧能主动提出这个建议,当真是让他老怀欣慰,感觉这个孙子认对了!
“诸位议一议,皇太孙的这个提议如何?”
其实老朱心里早就答应一万次了,他之所以故意问这么一句,就是为了炫耀!
大殿里的官员听到这话,一个个面面相觑,心想这事还用问吗?
我们又不是傻子,难道看不出这是时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陛下,臣等附议!”
“臣等一致认为,皇太孙这提议实在是大好事,朝廷应该全力支持!”
“为了营建邮电部,我户部愿意拨款一万两银子。”
“我工部也愿意帮着营建新衙门……”
“我吏部可以抽调一批官员,帮着皇太孙筹建新衙门!”
“我刑部不行……”
刑部尚书心里这个郁闷啊,恼恨自己这个部门的特殊性。
别的部门都能贡献点啥,好像唯独自己不行。他总不能说,我给你贡献点死刑犯吧!
在刑部尚书郁闷的时候,兵部尚书茹瑺也头疼的要死。
因为驿站是归兵部管的,皇太孙此举,是在跟他兵部夺权!
本来他对皇太孙的印象非常好,自打他知道秦牧的真实身份,就暗中打听了不少事,也关注了秦牧好久。
他发现秦牧这人看似行事乖张,可实际上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一定深意的。
而且,他的手段出神入化,有无中生有的本事。
那漫山遍野的煤疙瘩,乡下老农宁愿冻着都不愿意烧的东西,经过他的整治,立马变身蜂窝煤,成为南京城百姓争相购买的好东西。
可这小子也太狠了吧,刚当上皇太孙就拿我兵部开刀,从我兵部手里抢权柄?
再者说,驿站关乎朝廷和地方上的通信,是非常重要的部门。
我这个兵部尚书之所以当的这么有滋味,不就是可以靠着驿站,比别人更早的知道点消息吗?
你这一下子搞出个邮电部,直接把我驿站给搞没了,那我还不得被后世的兵部尚书给骂死?
就是眼下的兵部同僚,要是知道在我手里丢了兵部,也得在背后戳我脊梁骨啊!
茹瑺想明白这些关窍,只得硬着头皮站出来。
“陛下,臣有异议!”
“首先,臣觉得皇太孙要组件邮电部的初衷非常好,臣一万个同意。”
“臣只是想略作修正一下,能不能将邮电部划归我兵部管辖?”
“毕竟,六部的制度,自经隋朝开创,至今已有七八百年,贸然增设一部恐怕不妥……”
“另外,皇太孙还太年轻,没有主政的经验,放在微臣的兵部下边,微臣也方便就近辅佐太孙,协助太孙……”
满大殿站着的都是千年的狐狸,一听茹瑺这话,就知道这货想玩什么聊斋。
(当时还没有聊斋)
瞅你那小心眼,说的这么冠冕堂皇,不就是怕分了你兵部的权吗?
老朱也瞬间秒懂,知道茹瑺茹瑺的那点小心思。
不过,老朱还是认真思索了一下。
茹瑺这厮虽然不愿意分权,但有一句话说的还是很对的,那就是雄英这孩子太年轻,贸然主政一部,很容易出纰漏。
虽说不管大孙出多大的纰漏,老朱都能用自己的威望压下去,但这大明迟早要交给大孙,万一大孙出了什么纰漏,可是会影响到大孙的名望的。
就在老朱犹豫的时候,秦牧当即提出反对。
“茹大人,不是我贬低你,这邮电部你还真管不了。”
“你是懂有线电,还是动无线电?”
“可能你连什么是电都搞不清吧?”
“茹尚书,请把你的目光放长远,别总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
“邮电部将来会成为大明非常重要的部门,是引领我大明技术革新,制霸天下的重中之重!”
“因此,请收起你那点小心思,一切要以国事为重!”
“臣……”
茹瑺被秦牧一通话怼的哑口无言,他使劲将袖子里的贺表往回塞了塞,他决定一会儿出了皇宫就撕了他!
这皇太孙简直太狂妄了,竟然敢视我兵部无人!
老朱也觉得这话有点刺耳。
虽然他老人家平时训斥官员跟训斥三孙子似的,但他这人向来是宽以待己,严已律儿和孙。
他希望后世之君能温文尔雅,知礼懂礼,以仁义治天下。
因此,秦牧这番话不仅刺激到兵部尚书,也刺激到了老朱。
“逆孙,休得胡言!”
“茹尚书通晓军事,乃是咱大明不可多得的干练之才,岂是你能臧否的!”
茹瑺听到皇帝陛下训斥太孙,那受伤的心里总算得到些许安慰。
然而,就在他对陛下生出一丝丝感激之时,突然听到皇帝陛下口风一转。
“邮电部这事就这么定了!”
“暂独立于兵部,先由咱大孙主持着,等有了合适的人选,在单独成立一部。”
茹瑺听到这话急的差点哭出来,他兵部的驿站部门就这么没了,呜呜呜……
其他人看茹瑺一副苦瓜脸,心里甭提多爽了。
这厮平时仗着有驿站的便利,总是对他们云山雾绕的,想打听点消息难如登天。
现在好了,驿站部门直接划归皇太孙名下,重新成立了邮电部。
这样一来,他们想知道点地方上的事情,可就不用再看茹瑺那张老脸了。
“陛下圣明,臣等附议!”
在一片附议声中,茹瑺终于放弃抵抗,也跟着喊附议。
老朱见众人都同意这事,脸上立马露出喜色,就连看向大孙的眼神都柔和了许多。
现在他甚至有点后悔,早上是不是打的太狠了?
咱这大孙还是挺有正事,挺有大局观的嘛!
“诸位,要不咱们散朝?”
老朱虽然是对着一众官员说,可眼睛一直盯着他大孙,生怕这小子再搞出点幺蛾子。
事实证明老朱的担心是对的……
“启禀陛下,臣还有本奏!”
秦牧不负众望的站了出来,手里不知何时又多了一份奏疏。
大殿里的官员一看到秦牧手里的奏疏,一个个只感觉脑瓜皮发麻。
这皇太孙也太勤政了吧!
就算咱大明皇帝胸襟宽广,从来不担心儿子孙子跟他抢权,您也不用这么心急啊!
这大明不迟早是你的吗,你就不能多等几年?
老朱也木了,他虽然隐隐有点担心,但怎么也没想到,这鳖孙竟然真的还有奏疏!
这还有完没完了!
本来咱每天的早朝也就一个半个时辰完活,今儿被你三番两次的搅和,眼瞅着都要中午了!
这要是拖到中午,咱是不是还得管饭!
因为有了刚刚的邮电部垫底,老朱这次倒是不好意思斥责秦牧了,但语气也多了几分不耐烦。
“大孙,你又有啥事啊!”
秦牧再次将奏疏递给边上的太监,让他转呈给老朱。
“启奏陛下,臣奏请建设交通部,专司筹建连通大明的铁路交通线路,以及公路建设等事宜!”
秦牧这番话一出口,整个大殿都懵逼了,所有人脑子里都是同一个问号,这孙子说的是啥玩意?
单独拎出来,他们好像都能听懂,可为啥连在一起,他们就感觉脑子不够用了?
老朱也露出满脸的疑惑,颇为头疼的看着他大孙。
“大孙啊,你说的这个又是啥,能跟咱详细解释解释不?”
“能!”
秦牧说道此处,朝着大殿外喊了一声。
“虎叔,把我准备的东西抬进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