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咱大孙初具峥嵘之态,隐然有皇者之气!
作品:《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拐去当孙子》 【臣锦衣卫指挥使蒋瓛顿首上奏】
【臣与两位国公已将秦少主扣押在苏州府,不日即可抵达京师】
【另俘获福船三艘,俘虏刘家村乡勇三百六十七人,缴获真倭人头八百余颗,白银五万六千两,业已装箱封存,等候陛下旨意】
【此次抓捕秦少主未遭受任何抵抗,只是秦少主颇有不服之意,隐隐以有功之臣自居……】
朱元璋看到锦衣卫奏疏,得意的开怀大笑。
撮尔小国,竟敢凌辱天朝上国,简直是自不量力。
咱都不用派朝廷大军,只出一鳖孙,就能打的尔等丢盔卸甲!
至于肆虐咱大明沿海之倭寇,不过是插标卖首之徒尔!
只是这鳖孙也太狠了吧,真是骨头渣子都能被他攥出二两油来。
别的地方为了对付倭寇劳民伤财不说,这家伙竟然拿倭寇当银矿(提款机)!
转悠一圈,人没杀多少,钱倒是没少赚!
而且亏他想得出来,他出工出力,地方州府出钱出粮……
这生意让他给做的,才几天的工夫,竟然搞回来五万多两银子,看的咱都想跟他下海剿匪去了!
朱元璋翻来覆去的看着蒋瓛的折子,兴奋的一夜没睡。
第二天一大早更是连早朝都停了,直接领着二虎,顶着四个黑眼圈,一大早就跑到仪凤门外的码头迎接大孙。
在等了一上午后,终于看到三艘破破烂烂的小破船,以及站在甲板上,正一脸不服气的大孙。
当朱元璋看到船上满是刀斧砍凿的痕迹,以及船帆上那一个个破损的大洞时,鼻子顿时一酸。
这鳖孙怎么真敢和那帮倭寇拼命!
如果他有个三长两短,咱就算把倭国给灭了,也弥补不了大明的损失啊!
朱元璋见状,心里更是发狠,这次不把这厮吊起来打,他就改姓秦!
新河码头每天进出的船只数以万计,谁也未曾将缓缓驶来的三艘海船当回事。
虽然大明有海禁政策,但并不禁止海船。
很多时候,大明江南沿海各省的税粮,还是通过海船转运,经长江溯游而上运抵京师。
因此,当秦牧的三艘小破船驶进秦淮河,谁也未曾将其当回事。
毕竟秦淮河上光是画舫就有上千艘,且每一艘都是雕梁画栋,极近奢华之能是。
与之相比,眼前这三艘小破船,船身和船舷上,满是刀切斧凿的痕迹,就连船上的风帆都有被火烧的大洞,实在是难以吸引两岸百姓的目光。
加之其穿上既无曼妙的舞姬翩翩起舞,又无婉转的歌姬引吭高歌,就更加没人愿意搭理他们。
然而,当为首的那艘破破烂烂的战船上升起一面旗帜之时,不管是拉纤的纤夫,还是河面上随波叫卖的商贾,亦或是岸边留恋秦淮美景的旅人,全都停下了手上的事情,齐刷刷的注视着这三艘战船。
只不过再次看向这三艘船,谁也不会嫌弃这三艘船破败、陈旧、残缺,只会觉得唯有如此,才配的上船上那面旗子。
有了这面“崇明水师”的旗子,船上的伤痕不再是伤痕,而是彪炳的战功。船帆上的大洞非但不再显得寒酸,反而为这艘船增添了几分杀气腾腾的威严!
不知道人群中谁喊了一句“崇明水师!”。
两岸的百姓如同疯了一般涌向河边,对着飘扬着“崇明水师”旗子的旗舰挥舞手臂,口中更是呐喊声不断。
在百姓们跟着崇明水师战船疯跑之时,秦淮河上原本杂乱无章的货船、商船,也自发的向着两边靠拢。
虽然河两边也很拥挤,有的小舴艋舟,更是被大船挤得侧翻,将船上的船夫挤下水。但他们硬是生生的在密不透风的河道上,给“崇明水师”挤出一条宽达三丈的航道。
沿海省份百姓对倭寇的痛恨,比之北方边民痛恨蒙元有过之而无不及。
大明立国二十余年,对蒙元出击十几次,打的蒙元丢盔卸甲,仓皇北窜,可却对海上的倭寇没有半点办法。
一纸禁海令,禁的不仅仅是倭寇,还有沿海各省老百姓的生计和希望!
他们对倭寇的痛恨,真达到了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的程度!
因此看到大败海上倭寇,且连战连捷的崇明水师,江南百姓自发的献上最崇高的敬意。
这份敬意如同洪水一般,感染着秦淮河上的每一条船,以及两岸的每一个人。
当有一个人喊出口号后,万千民众自发的响应。
一时间,秦淮河上想起了震天的吼声。
“崇明水师,天下无敌!”
口号声很杂乱,甚至有些此起彼伏。
但每一个人都非常认真严肃,哪怕喊得声音嘶哑,依然不能阻止他们的热情。
因为他们压抑的太久了,他们太渴望一场大胜来宣泄心中的愤懑。
那些有亲人死于倭寇之手的百姓,更是一边哭喊亲人的在天之灵,一边朝着崇明水师挥手致意。
在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中,三艘破损的战船,如同三条伤痕累累的巨龙,沿着河道驶向码头。
秦牧本来心中有些怨怼和不甘,可听到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和呐喊声时,突然觉得一切都值得了。
“筑京观!”
随着秦牧的一声令下,刘远征率领众乡勇返回船舱,并很快重新返回甲板上。
只是这些人再次出现在夹板上之时,每个人的手上都多了一个大竹筐。
就在两岸百姓好奇的张望之时,他们突然发现,那群精壮的汉子,竟然从竹筐中拿出一颗有一颗人头!
乍一见到人头,两岸百姓霎时被吓得一阵胆寒,有些胆小的更是被吓得哇哇大哭。
“大家不要怕!”
“这是倭寇的人头!”
“你们看那发髻上斑秃的地方,这是真倭,乃是倭寇中最穷凶极恶之人!”
在明眼人的指点下,周围百姓终于不再害怕。
就是原本被吓哭的小孩子,也不由分开手指,从手指的缝隙偷偷看向甲板。
刘家村乡勇将一颗颗人头摞在甲板上,很快就堆成了一座“人头山”。
此山在历史上有个非常文雅的名字,谓之京观。
一般为夸耀战功,或者于两军阵前,用以震慑敌军士气之手段。
昔日隋炀帝三征高丽,战死的将士即被高丽筑成京观,用以夸耀高丽的赫赫战功。
直至唐太宗之时,高丽才拆毁京观,并以国礼厚葬之。
秦牧此时用倭寇之头筑成京观,就是想夸耀战功。
虽然他不是正牌的崇明水师,他身后的刘家村乡勇,也不是大明的卫所官兵。
但他是大明人,他的血与大明的百姓共融,他的气与大明百姓共通。
他知道大明百姓的心情,也知道他们心中的渴望。
果然,在甲板上垒起倭寇的京观后,两岸的百姓变得更加疯狂。
“崇明水师,天下第一!”
“崇明水师,天下无敌!”
“崇明水师,王者之师!”
如同潮水一般的欢呼声,裹挟这百姓们激动的情绪,排山倒海一般压了过来。
就连缓缓流淌的秦淮河,都仿佛被这震天的声音所感染,变得激荡和不安起来。
与此同时,三艘饱经战火的战舰,也在这一排有一排的声浪冲击下,变得有些摇晃。
在亢奋的百姓之中,一个干瘦的老头欣慰的拿袖子抹了抹眼角。
这一刻,朱元璋的心中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他恨不得向全天下宣扬,这个站在甲板上的臭小子是他嫡亲的大孙!
是他老朱家的种,是他大儿朱标的嫡亲血脉!
在百姓震天的欢呼声中,老朱仿佛在大孙的头上看到了两只角。
这两只角虽然还很弱小,但已经初具峥嵘之态,隐然有皇者之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