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这才是咱大孙该有的气势和格局!

作品:《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拐去当孙子

    本来秦牧都做好交白卷的准备了。


    毕竟二虎早就给他传过话,说老黄头最近要抓他小辫子,让他谨慎行事。


    可当他打开试卷一看蓦地乐了,这题他会啊!


    不过皇帝陛下出这个题目是啥意思?


    国库缺钱了吗?


    夫大学之道,专以用人理财为急。


    用得其人,政自治,财理得宜,用自足……


    这得给咱朱皇帝憋成啥样,竟然出题的时候都想着“财财财”,真是有辱斯文!


    不过这题刚好是他的后代嘉靖皇帝出过的题目。


    秦牧想都没想,直接找了一张状元卷子抄了上去。


    于是乎,秦牧笔走龙蛇,刷刷刷,不到半个时辰就交卷了。


    随后,连个招呼都不打,直接开溜。


    今天可是证券交易行开业的日子,他必须亲临会场盯着。


    说白了,就是算准了今天可以光明正大的翘课,他才将日子定在今天的。


    齐泰见秦牧只答了不到半个时辰就交卷,当场就要急眼。


    可当他看到答的满满的试卷之时,却又霎时间怔住了。


    这家伙竟然只用了这么短的时间,就将试卷答完啦?


    要知道,这张试卷的难度,那可是殿试级别的。


    等闲来说,没有一天时间休想答完。


    齐泰本以为这小子就算答完了,也一定是驴唇不对马嘴,乱写一通敷衍了事。


    然而当他看了第一段话后,他就被这份策论完全给吸引了。


    当他用了一盏茶的时间读完之后,他的脑海中只有四个字。


    此子大才,吾不如之远矣!


    齐泰在发出这样一番感慨后,剩下的就是满满的愧疚。


    自己何德何能,竟然敢当秦牧的先生?


    以秦牧之才,就是考个状元都绰绰有余了,哪还用自己教什么……


    文华殿的其他人见到秦牧溜了,一个个露出羡慕嫉妒的表情。


    他们也想早点考完试出去玩!


    因此,一个个绞尽脑汁的写诗,写完诗后也争先恐后的要试卷。


    齐泰见状,再次发出一声叹息。


    此子断断不可留!


    再让他待在文华殿几天,皇子们的风气全被他给带坏了!


    ……


    在文华殿这边小考之时,朱元璋正在乾清宫,拉着礼部尚书赵勉唠家常。


    今天这考试题目乃是他和赵勉共同出的,因此于情于理,都得让赵勉来评判秦牧的答题水平。


    最先送过来的是咏蛙的卷子。


    这个题目就是老朱临时想到的,他早晨经过宫里的一处小池塘,突然有一只青蛙跳到了他的脚面。


    他一看到青蛙,立马就想到秦牧小时候卖的那只玩具了。


    因此灵机一动,以此为题赋诗一首,顺便考察下这小子的志向。


    在试卷送过来之后,老朱赶忙在一堆试卷中翻找秦牧的那份。


    赵勉眼尖,看到秦牧的署名,直接将其挑了出来。


    “陛下,在这儿呢!”


    老朱赶忙拿过去观看。


    “威风凛凛大将军,圆眼一睁百虫喑。”


    “呱声震破炎炎夜,纵身一跃水沉沉。”


    (自编,有不合辙押韵的地方多包含。)


    老朱看过之后,眉头不由紧锁。


    这诗看上去也还不错,对于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来说,也算是难得之作。


    可这和他对秦牧的期许比起来,实在是有些差距。


    老朱失望的放下卷子,不满的摇摇头。


    “朱允炆的在哪儿,拿给咱看看。”


    赵勉早就将朱允炆的试卷找了出来,听到皇帝要看,赶忙递了上去。


    随后,也从皇帝手里接过秦牧的诗作。


    赵勉认真看了一遍,也觉得有失水准。


    毕竟比起他在秀才考试的那三张试卷来说,这首诗充其量能算作中规中矩。


    至于诗言志他是真没看出来,如果非要说表现出有啥大志向,那估计也就是当个大将军到头了。


    相对来说,皇长孙朱允炆的诗作就可圈可点的多,最起码有哀农、悯农之意。


    朱元璋在读罢朱允炆的诗作,不由激动的连连叫好。


    “好诗!”


    “田间少闲暇,夜以继复日。”


    “种得三五垄,秋收一两石。”


    “若无绿衣娘,虫食少一半。”


    “幸赖有此卿,国泰又民安。”


    (自编,有不合辙押韵的地方多包含。)


    “这诗不仅文采好,难得的是他的立意高。”


    “能体察农人之不易,农人之艰辛,让咱甚为满意!”


    赵勉也跟着附和道。


    “允炆殿下的诗作确实更胜一筹,虽然于赋道不显,但比兴却做的不错,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朱元璋听到赵勉也这样说,更是笑的合不拢嘴了。


    只是当他看到秦牧的那篇诗作之时,情不自禁的有些牙疼。


    原则上来说,秦牧这孩子的诗作不该这样庸俗啊。


    难道是自己对他期望太高?


    朱元璋无奈的摇摇头,随即重新在一片诗作中翻检。


    不过除了这两首外,其他人的诗作皆不堪入目。


    尤其是豫王朱桂写的那首……


    那也能算是诗?


    “一身绿皮绿油油,两只眼睛像龙眼。”


    “腮帮一鼓真可爱,十只能凑一盘菜。”


    “十只能凑一盘菜?”


    老朱将豫王朱桂的诗作团了团,直接扔在地上。


    将其扔在地上还不解气,又上去踩了两脚。


    “咱看他像一盘菜!”


    “传旨文华殿,今天赏朱桂这臭小子一顿竹笋炒肉!”


    “咱让他净知道吃,咱让他吃个够!”


    赵勉闻言也是忍俊不禁,不过对于豫王殿下来说,能给你写出四句完整之作,已经算是难能可贵了。


    陛下现在对皇子们的要求真实越来越高喽。


    不过这也不能怪陛下,谁让有那么个好圣孙比这呢,当然看其他皇子皇孙不满意了。


    只是这次圣孙殿下过于敷衍了,辜负了陛下的殷殷期望。


    就在赵勉如此想之时,他的眼角突然看到一篇亮眼的馆阁体。


    看到这字迹,他立马就想到了秦牧。


    可这片诗作之上,竟然署着朱允熥之名。


    他将此篇诗作从一堆中抽出,只匆匆看了一眼,就大呼出声。


    “陛下!”


    “臣找到啦!”


    “这才是圣孙殿下的诗作!”


    “您看看此诗,当真有气吞山河,睥睨天下之气势!”


    “就是以老臣观之,此诗也称得上是传世之佳作啊!”


    朱元璋闻言,赶忙一把抢过去,认真的看着纸上所书的诗作。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个不是自编的,是抄自本朝太祖的咏蛙)


    朱元璋看罢,激动的直拍大腿。


    “好诗!”


    “有大气魄,有大志向!”


    “这才是咱大孙该有的气势和格局!”


    “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