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太好了,张邋遢要进京啦!
作品:《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拐去当孙子》 朱元璋对这首诗那是相当之满意。
这首诗不仅体现出作诗之人的气度和格局,更难能的是那种君临天下的气势!
尤其是那句“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这份霸气,这份傲气,这份无与伦比的底气,不正是一位帝王该具备的吗?
朱元璋欣喜的拿着诗作来到御案上,用袖子小心翼翼的将其铺平。
只是当他看到署名那一栏之时,脸上不由露出一丝疑惑。
这小子到底想干嘛?
为啥要署成朱允熥的名字?
朱元璋又将写着秦牧名字的试卷拿过来一对照,脸上的表情就更加阴沉了。
赵勉倒是隐隐猜到秦牧为何会这样做,但他不敢说,只能一边捋着胡须,一边摇头叹息。
朱元璋见状,不由轻轻踢了赵勉一下。
“老赵,别抻着了,给咱说说,秦牧这孩子为啥要将这么好的诗作送给允熥?”
赵勉欲言又止,最后后退两步,朝着朱元璋叩首道。
“请陛下恕臣僭越之罪!”
“否则臣不敢说!”
朱元璋不耐烦的摆摆手。
“咱恕你无罪!”
赵勉得了这份口谕,这才慢慢开口。
“陛下,秦牧还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吧?”
朱元璋点点头道。
“咱没告诉他!”
“不过,这倒不是咱对这孩子不满意,主要是咱怕自己命硬,克了这孩子,这才没敢跟他相认。”
赵勉闻言露出一个恍然的表情。
“那就难怪了!”
“陛下试想一下,秦牧此时只是个臣子,在他看来您是君,朱允炆殿下也是君。”
“他就算做出此等佳作,他敢写自己的名字吗?”
“此诗虽好,但其所蕴含的志向,可非臣子该有啊。”
“因此他假托朱允熥之名,其实是自保之道!”
“当然,也不排除他看好朱允熥,有扶持允熥殿下之意……”
“但不管怎么说,此诗都不是臣下该作的。”
“老臣斗胆劝谏陛下,为大明计,为苍生计,请尽快认回圣孙吧!”
赵勉说到此处重重的磕了下去,当他再次抬头之时,额头上已经隐隐泛红。
他之所以如此,既有拍皇帝马屁之意,也有为大明选择明主之心。
从现在来看,不管从哪个角度观察,秦牧都强出大明其他皇孙太多太多。
说句僭越的话,其他皇孙给他提鞋都不配!
包括那所谓的皇长孙!
朱元璋见到赵勉如此劝谏,心中也是吃了一惊。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劝谏了,这是“叩阙”啊。
一般来说,非有大事是不会如此的。
光是看赵勉额头那殷殷红印,就能看出他对此事的决心。
朱元璋赶忙起身,亲自将赵勉给扶起来。
“赵尚书多虑啦,咱是肯定会认回大孙的,只是咱在等一个人!”
“只要有这个人的消息,咱立马就昭告天下!”
赵勉闻言,心中略微思索,就隐隐明白皇帝在等谁了。
其实只要留心一下最近发布的诏书就能猜到。
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皇帝每隔几天就下旨查问一番的张邋遢。
“陛下,圣孙殿下吉人自有天相,无需在意这些……”
两人正在说话的工夫,一个小太监慌里慌张的跑了进来。
“陛下,有消息啦!”
“什么消息?”
“张邋遢!”
“不不不,张真人有消息啦!”
“什么?”
朱元璋听到这话,激动的跑向小太监,由于动作太快,忘了脚下还有台阶,直接一脚踩空摔了出去。
然而,即使摔倒在地,朱元璋犹自不停,向着小太监的方向爬着。
小太监赶忙快跑几步,将琼州府的奏疏递上。
老朱连坐起来都顾不上,直接趴在地上就打开了奏疏。
“臣琼州知府王永吉谨奏。”
“近日有僧道司道士严某,自言于天涯之石畔偶遇一邋遢道人。”
“其时正值风雨大作,雷电交加。”
“此道人身披金光,沐浴雷霆。”
“其周身一应岩石、泥土皆成齑粉,并陷地三尺。”
“唯有此人安然无恙,唯有衣衫略作焦灼之状。”
“严某上前拜倒,欲从其学成仙之法。”
“其人曰,严某资质浅陋,无以继承大道。”
“严某再问其人名姓,欲回家立其牌位,焚香祝祷,永结仙缘。”
“其人曰,俗家姓张名君宝,外号邋遢道人。”
“本欲随雷霆仙去,却因一桩俗世未了,近日将赴京诣阙,为其弟子消灾祈福……”
朱元璋在赵勉和小太监的搀扶下,终于坐正了身子。
不过刚刚坐定,他就仰天哈哈大笑。
“太好啦!”
“张邋遢要进京了!”
“来人啊,快拿这封奏疏给秦牧那臭小子看看!”
“他也许久未见其恩师了,现在得知其恩师的消息,一定会非常开心!”
赵勉听到这话也扑了上来,连上下尊卑都顾不上了,想从皇帝手里抢下奏疏。
却不料有一个比他还胆大的人,抢先一步将奏疏给抢了过去。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皇帝陛下的贴身护卫二虎。
二虎拿着奏疏看了一遍又一遍,每一遍都乐得合不拢嘴。
“太好了!”
“总算找到张真人了,咱皇爷终于能认回少主啦,哈哈哈!”
“对了,这‘诣阙’是啥意思?”
赵勉一把抢过奏疏,飞快的看完,然后用看白痴的眼神看向二虎。
“诣阙就是面见皇帝陛下的意思!”
“你连个都看不懂,哪来的脸抢奏疏!”
朱元璋被两人抢走奏疏,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满脸的欣喜。
现在看到两人斗嘴,更是笑的没心没肺的。
只要张邋遢能进京,解了他老朱的心结,他就能安心认回秦牧。
至于其他细节,他根本不在意。
赵勉看过奏疏后,对着朱元璋行了个大礼。
“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张邋遢亲自进京诣阙,实乃是大明之幸,社稷之幸啊!”
二虎也有样学样,跟着赵勉一起给皇爷贺喜。
只不过,同样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怎么听怎么怪异。
朱元璋没等他说完,就狠狠的瞪了他一眼。
“你给咱闭嘴吧!”
“别傻愣着了,赶紧把这份奏疏给咱大孙拿过去,让他也高兴高兴!”
二虎闻言脸色顿时有些尴尬。
“回禀皇爷,刚刚锦衣卫来报,说秦少主提前交卷出宫了。”
朱元璋听到这话大吃一惊。
“这才过去多大一会儿工夫,他竟然交卷啦?”
“该不会是交的白卷吧?”
老朱说到此处,对着一旁的赵勉露出一个苦涩的笑容。
“你看看,这就是你口口声声的说的好圣孙!”
“天生一副惫懒性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老朱虽然在跟赵勉抱怨,可脸上的欣喜得意之色,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名为抱怨,实为炫耀!
赵勉也非常配合,知道陛下那暗戳戳炫耀的心思,赶忙送上一记彩虹屁。
“圣孙天资聪颖,天纵之才,些许文章小道,不学也罢。”
“依臣所见,就不该拘着圣孙殿下学那些陈腐文章,应该让他跟着陛下学习治国理政!”
朱元璋虚伪的谦虚道。
“嗨!”
“过誉啦,他还小,差着远哩!”
“二虎,你也别愣着了,赶紧去把那鳖孙给咱抓回来!”
“不管他会不会,都得盯着他把考题答完!”
“不答完,就不放他出宫!”
二虎闻言吃吃笑道。
“皇爷,您老人家失策喽!”
“据锦衣卫所报,咱秦少主不仅答完了考题,而且答得满满的,把齐泰先生都给镇住了!”
“齐泰先生翻来覆去的看了三遍,最后说了一句话。”
“什么话?”
“此子大才,吾不如远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