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这次大胜的意义,不亚于常遇春攻下元大都!
作品:《大明:开局被朱元璋拐去当孙子》 南京城,兵部。
茹瑺望着雪片一般的求援文书,只感觉头疼的都要胀开了。
兵部的其他几个侍郎,外加若干属员,全都义愤填膺,恨不得生吃了蓝玉那混账王八蛋。
蓝玉那老匹夫,竟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拿整个大同府当诱饵,引诱蒙元上钩。
然后自己趁乱去偷营?
这等匪夷所思的计策,他也好意思提出来?
他大同府总共才多少人?
就算有玄武卫的三千生力军,那也才三四万人而已。
能死守大同不退,给朝廷争取派遣援军的时间,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这厮非但不好好守大同,竟然还敢分兵!
最让人气愤的是,他事先都不跟朝廷商量一下,他本人更是连个奏疏都没有。
朝廷能知道这件事,还是通过各地州府的奏报,这才得知蓝玉的疯狂之举。
“尚书大人,此次一定不能饶了蓝玉那厮!”
“蓝玉之前破城毁关,殴打御史也就罢了,这次竟然致万千百姓的身家性命于不顾,千刀万剐他都不足以平民愤!”
“若是蒙元骑兵杀到太原,威胁到晋王的性命,他蓝玉满门抄斩也不足以偿还啊!”
“还有秦牧那厮……”
“咳咳!”
茹瑺听到手下开始往秦牧身上扯,赶忙轻咳两声,打断此人的话。
“秦指挥使主动请命出征,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将疫病给控制住,是于国有大功的!”
“而且,此次蓝玉兵行险着,以大明百姓为诱饵,多亏了秦牧传书各地,让他们好生防备蒙元入侵,这才避免了生灵涂炭!”
“因此,此事万万不可牵扯到秦指挥使头上!”
茹瑺这算是一锤定音了。
你们锤蓝玉没事,那就是一面破鼓,活该万人捶。
但你们要想弹劾秦牧,那本尚书可就不答应了。
兵部的人一听这话,心中俱都是一凛。
他们可是清楚的记得,皇帝陛下对这厮的维护之情有多深,连当着大臣的面,专门给那厮写补圣旨的事都干得出,还有啥事干不出?
不过茹瑺之所以这般说,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他隐隐从皇帝陛下口中得知,皇帝有一条秘密专线,可以用非常短的时间与前线获得联系。
虽然兵部没收到大同的奏报,但难保皇帝陛下不知道这事。
搞不好,蓝玉出兵之事,已经获得皇帝陛下首肯了呢?
“尚书大人,咱们集体上书弹劾蓝玉吧!”
“是啊大人,此寮若不诛杀,实在是难以平息众怒!”
“尚书大人,我昨天就将此事透露给科道御史了,若是咱们上书慢了,可就落在那些御史言官后边啦!”
茹瑺听到这话,狠狠的瞪了眼兵部的“大嘴巴”。
这等事情竟然不跟自己商量一下,就私自透露给御史言官,这是把自己这个尚书架在火上烤啊!
等改天非得寻个由头,把这个大嘴巴的侍郎贬的远远的。
茹瑺对这个“大嘴巴”充满怨念,兵部的其他人也不是好眼神的看向这家伙。
然后,众人集体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刷刷刷起草弹劾蓝玉的奏疏。
恨归恨,但如果兵部落在御史言官后边,一定会被人笑话他们尸位素餐的。
不多时,兵部十几个手持弹劾奏疏,集体跪在乾清宫外求见皇帝陛下。
他们跪下没多久,御史言官代表团也齐刷刷的走了进来。
看到兵部的人已经跪好了,这帮御史心中多少有点遗憾。
本来他们想着先弹劾蓝玉,然后年前就拿兵部刷指标了,却没想到这群人竟如此奸诈,比他们还早到了!
御史言官气哼哼的跪在一边,等候皇帝陛下的召见。
老朱正宫里跟礼部尚书赵勉谈论泰山封禅之事,突然听到这话,立马将他们给叫了进来。
十几个兵部官员,外加十几个御史,齐刷刷的挤进大殿。
由于两边都非常不齿对方的行径,因此分成泾渭分明的两派。
“陛下,臣弹劾蓝玉枉顾大明百姓死活,贸然分兵,致我前线将士性命于不顾,实乃罪大恶极!”
“陛下,臣附议!”
“臣也附议!”
“蓝玉骄横跋扈,目中无人,此次更是狂妄自大,竟然敢引兵三万偷袭蒙元营地。”
“丧师辱国倒在其次,我大明的百万民众可就遭了秧啊!”
“陛下,蓝玉不死,民心难安,呜呜呜……”
朱元璋听到众人的弹劾,罕见的没有生气,反而笑呵呵的站了起来。
“诸位爱卿平身,前线之事诸位不用操心了。”
“咱已经通过电报得知前线战况,咱大明大败蒙元,俘获十数万众,牛羊近百万头!”
“而且,之前被蒙元俘虏的大明百姓,也悉数被咱们明军给救下!”
“此次咱大明军不仅大败蒙元,更是俘虏了蒙元可汗恩克汗,并且寻回遗失多年的传国玉玺!”
老朱说到这里的时候,声调都亢奋了好几度。
传国玉玺啊!
自秦朝以降,传国玉玺一直被视为华夏神器。
得之者兴,失之者亡!
大明驱逐蒙元,可谓得国最正。
然缺了传国玉玺,总是一大遗憾。
现在这个遗憾被秦牧这臭大孙给弥补了,老朱的心里当真是乐开了花。
一干兵部官员,外加御史言官,听到皇帝陛下说的如此笃定,一个个全都蒙了。
若是前方有这样的大胜,就算皇帝捂的再严实,他们这些官员也不可能一点风声都听不到啊。
“陛下,您的消息从何而来?”
“还有,这场大战打了多久,什么时候结束的?”
老朱意气风发的说道。
“这场大战刚刚结束,咱也是刚刚通过电报得知。”
“不过,咱已经密令玄武卫秦牧,让他即可押送传国玉玺,以及蒙元可汗进京!”
“这……”
众人听到这话,心中再次一震。
震惊的是大明竟然胜了,而且是大胜!
与此同时,众人敏锐的发现一件事,那就是押送玉玺进京之人。
这可是天大的荣耀啊,竟然会落到秦牧这少年指挥使头上?
“陛下,您的消息可靠吗?”
“不会是有人使了什么妖法,蒙蔽了陛下吧?”
朱元璋大度的原谅了这个人的质疑,抬手将这些天的电报交给小太监,让小太监传视诸位。
众人赶忙围上来观看,只见在一张纸板上,贴满了纸条。
每一章纸条的边上都标注了时间,顺序,看起来一目了然。
当众人看到“秦牧大败蒙元”的那条电报之时,无不倒吸一口凉气。
【冬月十五,秦牧大破蒙元于东胜城,俘恩克汗汗,获传国玉玺!】
此子如此年轻,竟然立了此等大功!
岂不是说他归来之日,就是封公拜爵之时?
先不论皇帝陛下对此子的宠幸,单单说此人立下此等泼天之功,都至少可以换个开国公爵了!
这次大胜的意义,不亚于常遇春攻下元大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