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同仁堂再也没有坐诊医生了

作品:《四合院之我成了二毛子

    从医院出来后,陈大牛骑着自行车,就直奔同仁堂去看望师父。


    他心里还惦记着边疆元医生那本高原病笔记,想给师父看看呢。


    可刚到同仁堂门口,他就感觉到有些不对劲了。


    往日里门口总排着队等李师傅或师兄们看诊的景象不见了,现在大堂里冷冷清清的。


    只有两个伙计在柜台后面,一个在给人抓药,另一个在卖六味地黄丸。


    陈大牛心里“咯噔”一下,心想不会出什么事了吧?


    他赶紧停好车走了进去,冲着熟悉的伙计毛大哥就问:“毛大哥,怎么回事?今天怎么没人坐诊了?我师父和大师兄呢?”


    毛大哥一抬头,看见是陈大牛,脸上立刻堆起笑容:“哟!大牛回来啦!好家伙,这晒得...跟块黑炭似的!


    还瘦了点吧?边疆那地方苦吧?看见沙漠了吗?


    那里有什么好玩好吃的?快跟哥说说...”


    陈大牛有些哭笑不得,这毛大哥热情是热情,可一个正经问题都没回答。


    他赶紧打断对方:“毛大哥,边疆还行。


    这些事情咱们回头再聊,你先告诉我,坐诊怎么停了?我师父人呢?”


    “嗨,李师傅在后院歇着呢!”毛大哥指了指后面,“现在不兴在药铺坐诊了,新规矩。你自个儿去后院找你师父问吧!”


    陈大牛心里松了口气,师父人没事就好。


    他谢过毛大哥,熟门熟路地穿过柜台,往后院走去。


    后院的屋檐下,李师傅此时正坐在藤椅上,面前小几上放着一杯清茶和一本摊开的医书。


    他看似在看书,但眉头微蹙,眼神也有些放空,显然心思没放在书上,面色上还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愁绪。


    “师父!我回来了!”陈大牛看到师父,高兴的喊道。


    李师傅闻声抬头,看到陈大牛后眼睛一亮,脸上的愁云瞬间散开了不少。


    他站起身笑道:“大牛!这么快就回来了?


    不会是受不了边疆的苦,偷跑回来的吧?”话虽带着调侃,但语气里满是关心。


    “师父!您想哪儿去了!”


    陈大牛笑着走了过去,“我是跟着支援的医疗队一起回来的,任务都完成了好吧。再说了,您徒弟是那种临阵脱逃的人吗?”


    “哈哈,好!回来就好!”


    李师傅笑着拍拍陈大牛结实的胳膊,拉他坐下,“快坐下,跟师父说说,边疆怎么样了?”


    陈大牛坐下后,没有急着回答师父的问题,而是拿出了那本他誊抄得的元医生高原病笔记,递给了师父:


    “师父,您先看看这个。这是我在阿克市医院帮忙时,一位老军医送我的,这是他多年处理高原病的心得。”


    李师傅接过笔记本,翻开看了几页,眼睛立刻亮了:“高原病...好东西啊!这经验相当的宝贵!”


    他如获至宝的翻看着,暂时把烦恼抛到了一边。


    翻了一会儿,师徒俩就聊了起来。


    陈大牛就捡着能说的说了点。


    讲了讲边疆的风土人情啦,开荒的艰苦啦,卫生所和医院里看病救人的经历等。


    李师傅听得津津有味,还时不时的点头附和。


    聊得差不多了,陈大牛才把话题拉了回来:“师父,我刚才看前面...怎么不坐诊了?大师兄他们呢?出什么事了吗?”


    李师傅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合上那本高原病笔记,叹了口气:“唉,是政策变了。以前国家就在整合私人坐诊的大夫,要么考核进卫生所,要么去医院。


    咱们同仁堂是公私合营的老字号,一直有坐诊的传统,以前也就没太管。”


    “可今年不一样了,上面说要统一管理医疗力量,私人药铺一律不准再设坐堂医生了。


    有本事的医生,都得去考,考上了进国家的卫生院或者医院上班。


    我们这药铺坐诊...也被取消了。”


    他顿了顿,语气有些低沉,“你大师兄,还有你另外几个师兄弟,都去参加考核了。


    有进县里卫生院的,也有去大医院的,都安排妥当了。”


    陈大牛明白了,难怪同仁堂门口那么冷清。


    这事他是知道的,几年前就看到过很多诊所的大夫关门了,没想到同仁堂也没躲不掉。


    他看着师父眉宇间那抹不甘和落寞,问道:“那师父您呢?您怎么安排?”


    “我?”


    李师傅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扯出一个有点苦涩的笑容,“我老了,当然是回家含饴弄孙,安享晚年喽!”


    “您真不打算帮人看病了?”陈大牛疑惑,他有些不信。


    要知道自己这师父可是爱中医爱到骨子里,而且还是个圣母。


    “我这么大岁数了,还看什么病?让年轻人去吧。”李师傅摆了摆手。


    陈大牛瞥了眼旁边的医书,揶揄道:“那您还天天抱着医书看?”


    “臭小子!”李师傅笑骂一句,“我看看书打发时间不行啊?非得看病?”


    陈大牛看着师父嘴硬的样子,心里清楚他放不下那悬壶济世的心。


    他试探着说道:“要不...您也去医院挂个职?


    以您的医术,那还不是手拿把掐的。高级主任医师必有您的席位!”


    “不去不去!”


    李师父立刻摇头,态度很坚决,“医院里的那些条条框框,我看着就烦心!哪有在自家药堂自在?


    行了,你别操心我了。回来就好,好好休息,陪陪你爹。


    其它的以后...以后再说吧。”他显然不想再谈这个话题了。


    陈大牛知道师父的脾气,也不再劝。


    或许这样也好,师父辛苦了一辈子,能在家享享清福,多陪陪家人,未必不是件好事。


    他又陪师父说了会儿话,把边疆带回来的一些特产药材还有一些干果留给他,这才告辞离开。


    离开同仁堂后,陈大牛心里有点沉甸甸的。


    时代在变,连师父这样的老手艺人也得顺应潮流。


    难道中医真的没有出路了吗?


    “哎!自己还是太弱小了,啥也改变不了!”


    陈大牛叹口气,摇了摇头后,骑着车回到了帽儿胡同。


    此时的院里静悄悄的,只有继母张秀兰在院子里晾衣服,妹妹建琳在旁边玩耍。


    建华和建设上学去了,老爹陈铁柱也去上班了。


    “张姨,建琳,我回来了。”陈大牛招呼一声。


    “大牛回来啦?饿不饿?锅里还有粥。”张秀兰关心地问道。


    “不饿,刚去看过师父了。”陈大牛说着,走进屋里,开始收拾存放在老爹这里的个人物品。


    他把东西打包好,捆在自行车后座和横梁上。


    “张姨,我先回95号院那边收拾收拾房子了,晚上再过来吃饭。”陈大牛跟张秀兰打了声招呼。


    “行,路上慢点!晚上给你炖肉!”张秀兰笑着应道。


    “好嘞,走啦!”


    陈大牛骑着沉甸甸的自行车,没多久就来到了阔别大半年的95号四合院。


    这个点,院里的老少爷们基本都上班上学去了,只剩下些家庭妇女和满地跑的小娃娃们。


    他刚推着车进前院,就被外院老宋家的媳妇看见了。


    “哎哟!大牛?!你...你回来啦?!”老宋媳妇惊讶地喊了一嗓子。


    陈大牛笑着应了句:“嗯,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