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法不责众?不存在的
作品:《全家偷听我心声自保,我只想囤钱跑路》 几人听到沈昭昭的心声觉得这件事其中和运作的空间很大,皇上不是想为太子除掉他们永宁侯府吗?
那不做点什么,还真对不起‘磨刀石’这个称号。
父子三人对视了一眼。
吏部的乌烟瘴气他们不是不知道,只是一直以来都没有找到机会,如今皇上对太子的庇佑终于出现了裂缝,他们何不趁着这次机会把这道裂缝撕得更大些呢?
若是能够破坏掉沈昭昭口中的‘男主光环’让他们以后就不必再受剧情的影响,不知不觉的走入死局。
就算是男主将来继承了大统也会让国家陷入三十年的战乱后才能安定下来,不如想办法换一个,不会让国家陷入战乱的皇子上位。
只是这人选……
一直以来他们的认知中就只有太子当得储君之位,如今太子的德行暴露无遗,根本当不起那个至尊之位。
可是除去太子,皇上的其他几个皇子都不怎么显眼,唯一显眼的七王爷又显眼过了头,这样杀人不眨眼的皇子若是真坐上了那个位置,他们担心这一位会成为千古暴君。
沈明璋灵机一动,故作苦恼的按压太阳穴,“太子的行径越来越荒唐,就为了成全他心中那点仁慈,不顾全大局,动乱国本,简直……”
“沈明璋!”
不等他说完就遭到永宁侯的冷声斥责。
沈昂只是想试探一下皇上此番对太子的态度,没想到自己两个儿子居然有这么大胆的想法,连忙打断。
如今皇上正愁找不到借口对永宁侯府下手,这番话若是传了出去,皇上就有上百种办法让永宁侯府万劫不复。
沈明璋也反应过来自己一时嘴快说错了话,还好这屋里没有其他的人。
“儿子知错了。”
“儿子以后定当谨言慎行,不会让别人抓住把柄的。”
沈昂没有过多责怪,只是叮嘱他以后要更加小心谨慎,特别是如今这动荡的局势,稍有不慎整个永宁侯府都可能赔进去。
只可惜到最后父子几人都没有从沈昭昭的心声中听到哪一个皇子比较适合坐上那个位置。
此时的养心殿外。
那些用关系、用钱塞进吏部的纨绔子弟大部分都是官员的子孙后代,一听他们的子孙后代在皇宫里赌博,斗宠被皇上抓了一个正着一个个马不停蹄的跑去养心殿外求情。
二三十个官员一起跪在养心殿外,乌泱泱的一片,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在同皇上商量国家大事出了相左的意见,正在极限拉扯。
然而事实却是他们跪在这里只是为了恳求皇上放了他们的儿子、孙子,还妄想‘法不责众’的逃脱处罚。
看着一道道加急送进来的奏折,皇帝脸上黑红相交,只觉得难堪无比。
“风尘,你说朕该如何处理这些胆敢来威胁朕的逆臣贼子?”
破风尘:“……”
他只是一个搞情报的,哪里懂得这些,您问错人了。
没有得到回答,皇帝突然有些拖累的坐回龙椅上。
先前他觉得自己贸然听从沈昭昭的心声迁怒于太子、皇后有失公允,如今事实摆在眼前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看走了眼。
一心想要扶持上位的太子不堪重用,而一直不看好,甚至防备的儿子,却是他众多孩子中唯一一个能堪大用的。
其他皇子不是无所事事的养尊处优、就是成天游手好闲,唯二在朝堂上活动的就只有谢止戈和谢止灼两个儿子。
两个儿子分别掌管吏部和兵部、户部。
相比于事务繁重的户部和需要实力才能拿捏的兵部,吏部算是六部之中活计最轻松,最容易掌权拉拢人心的部门,可就是这样一个肥差,太子都办不好,甚至还留下这么大一堆烂摊子。
“元富,去把老七喊来。”
“是。”
元富联盟让人把皇上口谕传去七王府,不到三刻钟的时间谢止灼就出现在了养心殿外。
那些跪在外面的官员们打定主意今天一定要让皇上放了他们的儿子、孙子,毕竟法不责众,皇上就算你想要责罚,也不可能把他们这么多人全部一起降罪。
但是看到谢止灼的那一瞬,他们全部都开始汗流浃背。
皇上可能会有所顾忌,但是这一位可不是会有顾及的主,杀一个和杀一片,对他来说根本没有区别。
谢止灼知道这些官员害怕自己,还故意给他们施加心理压力。
“元富公公,这是怎么回事?”
元富公公忠心于皇帝,眼见这些官员居然敢逼迫皇上心里早就有了一股子火气,听到谢止灼的询问当即十分配合的把他们‘逼迫’皇帝的事情说了一遍。
谢止灼冷笑。
低沉悦耳的声音落在这些官员们的耳朵里,就如无常索命的声音一般。
“不过一群拿着俸禄办事的奴才,妄想挑衅组织的权威,不如杀了放些听话的过来,反正有的是人想要入朝为官。”
没有看这些人吓破胆的模样,谢止灼踩着地砖走进了养心殿。
而那些跪在地上的官员们却觉得那双脚踩的不是地板,而是他们的脑袋,他们的心脏,恨不得背上长出一双翅膀来,赶紧逃离这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
可眼下他们骑虎难下,若是敢离开,极有可能成为哪一个被放弃的‘出头鸟’;可若不离开也可能会死在七王爷那个杀人不眨眼的杀神手里。
养心殿里的皇帝听到了谢止灼在外面说的话,突然觉得很羡慕这个儿子。
对于犯错的人想杀便杀,不用去想能不能杀,杀了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曾经他何尝不是一个杀伐果断的人,可自从坐上这个位置之后,要想的要顾及的都太多,渐渐的这些奴才都敢威胁他了。
“原本朕还想问你有什么好办法处理这些不长眼的玩意儿,现在看来你心中已经有了想法。”
谢止灼丝毫不隐藏自己对外面那些官员的杀意,“既然走了歪门邪道,就该付出代价,更何况他们还是姜国官员,知法犯法,罪加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