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投资分红
作品:《新婚夜你接寡嫂回家?我改嫁你哥去随军》 村主任见陈三妹和郭婷都不说话,又抛出一个新的方案。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你们凑钱,以入股的形式加入到工厂的建设中来。”
“等加工厂盈利以后,每年按比例给你们分红。”
郭婷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疑惑地看着主任,“主任,你说这个是啥?啥叫分红?不就是存钱吗?那跟存储蓄所里有啥区别?”
村主任听着着急,这些也是他去市里开会,听上面领导给的意见。
他原封不动地记回来,一五一十地告诉这些军属,具体里面是个什么意思,什么流程,他也说不清楚。
一旁默不作声,听了半天的沈季平,好心开口替村主任解释,“郭婷同志,分红的意思就是,你以现金的形式入股集体经济,也就是我们这个海产品加工厂。”
“到正式开工盈利以后,每年年底给你结算盈利。比如你投入了一万元,大约能得到七百块到一千块钱左右的红利,在这个区间浮动,不一定每年都一样。”
陈三妹想了半天,吐出一句话,“沈营长,你的意思是,这些钱就是额外给我们的?不需要我们做事就能得到?跟储蓄所的利息一样?”
沈季平点点头,“可以这么理解。到时候会有你们这些投钱的股东和工厂的领导,还有村办的领导,一起开股东大会,现场发放,肯定会让你们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郭婷闻言,捅了捅陈三妹,“这倒是好事情,这分到的钱比存储蓄所划算啊。”
陈三妹看了沈季平一眼,压低声音说:“你没听沈营长说吗,不固定,不是每年都有那么多钱。”
“而且还要等到工厂挣钱以后才能分,谁知道要多久,万一等个三年五年,你等的起吗?”
沈季平听到陈三妹的话,笑着解释,“陈三妹同志,我可以跟你保证,不需要三年五年。”
“从工厂选址落地,开始建设,再到生产线进入,招工开工,市里已经给村主任下了命令,要尽快完成,不能超过一年。”
“所以你们可以回去和家里人商量商量,不着急。”沈季平也不催他们。
村主任见沈季平已经讲得很明白了,也站起来补充道:“这个入股啊,最低是一万块起,没有上限,肯定是投得越多,到时候分得越多。”
“到时候村办会给你们开收据和字据,还会签合同,你们放心,肯定不能坑了你们。”
郭婷狐疑地看着村主任,又看看一身军装的沈季平,心中已经有了决定。
她要入股!
只是一万块不少,自己现在手头没有这么多钱,得回去想想办法。
和郭婷不同,不管沈季平说了什么,陈三妹始终觉得这件事情不靠谱。
陈三妹穷怕了,现在存折上的数字,都是她起早贪黑,一点一滴积累起来了。
一下子要全部取出来,投到一个连厂房都还没有盖起来的工厂里,陈三妹真不敢。
回家的路上,郭婷一直在叽叽喳喳地算着账,想着和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借一点,或者干脆把自己手头的两块海参养殖场地都卖出去,凑够着一万块。
陈三妹惊讶地问:“你不干海产养殖了吗?”
郭婷眉一挑,“你没听主任说吗,等工厂落地以后,会招很多工人。”
“我把手里这些东西卖了,到时候直接去加工厂上班多好。”
“还能自己盯着工厂里的运作,省的到时候分红,两眼一抹黑,到底挣了多少钱,一点数都没有,由着别人说什么是什么。”
“那可是一万块!陈三妹,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郭婷说着,脚下生风,加快步伐往家里走去。
她着急赶回去和孩子他爸商量商量,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错过实在太可惜了。
陈三妹跟郭婷挥手告别,两人分别往各自的家里走去。
陈三妹很想找个人商量,但回到自己家里,大宝正在写作业,小宝拿着粉笔,不知道在地上画些什么。
都是孩子,陈三妹根本就没人可以拿主意,除了她自己。
要是丁玲和周颖如还在就好了。
陈三妹只觉得脑子浆糊一样的一团乱,根本就理不出个头绪来。
郭婷回到家,看到婆婆正坐在院子里摘韭菜。
她走过去,问婆婆,“妈,兰兰爸爸呢?”
老太太抬头看了她一眼,有些奇怪,“今早不是告诉你了么,他去市里开会了,要晚上才回来。”
郭婷这才想起来,小声嘀咕了几句,“这么晚才回来,正想跟他商量卖地的事呢。”
“啥?”郭婷婆婆听到她说要卖地,下巴都要惊掉了,“你没事卖什么地?咱家的地要留着种庄稼呢!”
郭婷摆摆手,耐心跟婆婆解释,“不是种的土地,是我养海参那些地。”
郭婷婆婆一听,更不乐意了,“那些地?那些地更不能卖,咱家就那两块地方最挣钱,卖了我们吃什么喝什么?兰兰将来上学要花不少钱,她爸那点工资可不够!”
郭婷当然知道,家里最挣钱的就是那两块海域。
但现在只要能入股,不仅年底有分红,自己也可以进工厂找份正经工作,一举两得,还多了一份收入,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只是现在不知道怎么和婆婆说清楚,所以她才想着回来跟丈夫商量。
院子里坐着好几个老太太,听到郭婷说要卖地,都觉得这个媳妇傻掉了,尤其是李大娘,忍不住冷笑一声,“郭婷,不是大娘说你。”
“当初,可是你死皮赖脸求着我们家陈三妹教你怎么养海参的,怎么,现在挣着钱了,翅膀硬了,就想着怎么捞偏门了,是吗?”
竹鹿岛上的军属,多少都知道陈三妹跟她婆婆关系不好,李大娘又是个没理搅三分的人,所以郭婷不想和她多解释,只是回了一嘴,“我们不捞偏门,只想入股集体合资的工厂。”
李大娘听不明白这些词汇,只抓住了“我们”两个字,“怎么,不止你,陈三妹那个没数的,也准备卖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