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或许,岳仙长来了,这个世道真的就变好了呢?

作品:《穿越岳不群带领华山开启修仙时代

    一个五岁小童从一户商贾小院中跑了出来,手里还死死捏着三个铜板。


    这是自己苦苦央求了母亲两天,才要到的零花钱,为此自己还承担下了一整个月院子的打扫工作。


    小童要去镇上的方寸书坊买一本书,一本最近风靡大街小巷的《嵩山仙游记》。


    “承恩!你跑慢点,别撞着人,路上看着路点,躲着点马车!”


    小童的母亲张氏,站在小院门口,不放心的叮嘱着。


    “知道了~娘!”


    河下镇地处淮河与运河交汇处,是商贾云集的繁华市镇。


    打铜巷内多是经营铜器、铁件、布匹等小商品的商贾之家,市井气息浓厚,小商贩们走南闯北,消息传播极为便捷。


    张氏可不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农村妇人,也是读过书的。


    对于自家儿子要买的书,张氏也有所耳闻。


    听说这本《嵩山仙游记》是一个跑江湖的落第游姓秀才所写,详尽的描写了近期轰动天下的嵩山正魔大会。


    此书一经书坊出版,立即引得万人空巷,一时洛阳纸贵。


    就连写这本书的游姓秀才,也大发了一笔横财,直接就在南京城买下了一个大大的府邸。


    游姓秀才的成功,也大大刺激了其他贫困潦倒的不第秀才们,纷纷拿起手中纸笔,不管是不是亲身经历,都写起了正魔大会的故事,各种版本,不一而足。


    甚至有些秀才见写正魔大会的多了,另辟蹊径,便开始写别的神仙志怪的故事。


    张氏也不禁琢磨,自家丈夫平时也爱看些神魔故事,是不是也能写一写,万一就一书封神了呢?


    想到这里,张氏觉得可行,决定等自己丈夫从外游历归来之后,就给他讲这件事情。


    与打铜巷相邻的估衣街中,几个高鼻深目、穿着异域服饰的色目商人,操着生硬的汉话,急切地向旁边的通译询问着最近将大明搅得不得安宁的消息。


    当听到“神仙下凡”“脑后圣光”“背生双翼”“御风飞行”“天镜仙术”等词时,他们碧绿的眼睛里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随即便是极度的兴奋,立刻掏出随身的羊皮卷和炭笔,飞快地记录起来。


    这个消息的价值,对他们而言,恐怕远超十船香料丝绸。


    高贵神秘的东方女王,戴丝绸手套的大小姐——这个古老而富饶的国度,真的存在神迹!


    ……


    田间地头,茶余饭后。


    “岳仙长显圣,是来救苦救难的!”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妪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笃定地说道,浑浊的眼里闪着光。


    “那些和尚都是假的,心肠坏透了!仙长一指头就戳穿了他们!以后啊,咱们得拜岳仙长,求他保佑风调雨顺,无病无灾!”


    “神仙是厉害,可神仙能管咱们吃饱饭吗?”


    一个扛着锄头的汉子抹了把汗,看着龟裂的田地叹气。


    “去年地里遭了旱,今年看样子又悬。求神拜仙,不如求老天爷开眼下扬透雨实在。”


    “就是,神仙打架,咱们凡人遭殃!”


    旁边一个妇人接过话头,脸上带着忧虑:“少林寺倒了霉,可他们那些庙产、佃户怎么办?收租子的换了人,日子就能好过?咱们老百姓的日子,还不是跟过去一样!”


    “是啊,神仙再厉害,能管得了皇帝和那些穿官服的?”


    一个读过几天私塾的老者捻着胡须,忧心忡忡:“这世道啊,神仙来了,怕是也要乱上一阵子咯。”


    对大多数升斗小民而言,“神仙”的存在,更像是一个遥远而宏大的背景音。


    他们敬畏,他们祈求,甚至他们信仰。


    但柴米油盐、赋税徭役、天灾人祸,这些才是压在他们肩头实实在在的重担。


    神迹可以改变他们对“少林”的认知,甚至可能改变他们信仰的方向,但并未能立刻改变他们困顿的生活轨迹。


    此时,一个刚从附近镇子上卖货回来的货郎听到村民的对话,把板车停在路旁,过来搭话:“俺说刘老学究,还有李大嫂,你们这回可就真想错了啊!”


    刘老学究斜着眼看着货郎,道:“二娃子,你到底说说,老学究我哪里想错了?”


    李大嫂也道:“是啊,牛二郎,你说说,俺说的不对吗?神仙是来了,你还不是得去镇上卖货?”


    牛二郎道:“李大嫂,就是因为俺去了镇子上,听到了更多的消息,才知道你说错了。你刚才不是说,少林寺倒了霉,但那些庙产跟佃户只是换了一个收租子的人吗?”


    李大嫂道:“对啊,这是我说的,这有什么错吗?自古不就是这样吗?”


    “李大嫂哦,自古就这样,以后就一定会这样吗?别忘了,现在可是真的出了一个岳神仙啊!”


    牛二郎的眸子里充满了光亮:“我听镇上从河南回来的人说,岳神仙让那少林寺的和尚都充了军之后,少林寺这些年侵吞的田产,全部分文不取的还给那些被霸占田产的佃户,至于少林寺自己的田产,也以极低的价格卖给当地没有土地的农户!”


    围在大槐树下的众多村民听的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


    因为牛二郎说的还田于民,只有在他们做梦的时候才梦到过。


    刘老学究哆嗦的问道:“这……这……那些官……怎么能允许的?”


    牛二郎道:“刘老学究啊!你真的是老咯!你忘了,神仙啊!现在都在传,岳仙长是前朝大忠臣岳飞将军的后代,是一个真正的好神仙,心里记挂着咱老百姓!岳仙长在嵩山使出仙法,自己变得有万丈高,吓得那些狗……屁滚尿流,谁敢不允许?”


    “而且,接下来岳仙长做的事情,你们绝对都想不到,绝对是为了咱们老百姓好的大好事!”


    李大嫂催促道:“牛二郎,你快别卖关子了,抓紧说。”


    牛二郎道:“你们知道那少林寺几千亩的庙产寺院以及金银财宝最后怎么着了?岳仙长说要改成福利院!福利院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那是‘养济院’、‘育婴堂’与‘惠民药局’三合一的新机构。少林寺的钱财,全都用来做这件事,不让咱们老百姓花一分钱!”


    “俺听镇上人说,岳仙长要建立这个福利院,就是为了让咱们老百姓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你们听听,这些词,俺不是很懂,但是听着就心里头舒坦!”


    李大嫂呆呆的道:“这……是真的吗?”


    牛二郎笑道:“是真是假,反正所有人都这么说,难道这个天下所有人都合起伙来,就为了骗咱们几个老百姓吗?不给你们说了,俺先回家去了,俺要在家里给岳仙长立一个长生牌位,日夜供奉,就希望岳仙长早日能来到俺们这里!”


    牛二郎拉起自己的装载货物的板车,唱着村谣,缓缓进了村。


    大槐树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双眼之中尽是不可置信以及一丝复杂的期待之色。


    或许,岳仙长来了,这个世道真的就变好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