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电的初体验
作品:《北美新明》 洛杉矶和旧金山都是后世有名的美利坚城市。
自然条件方面肯定比较适合建立定居点。
穿越者们选择某个地方作为新城市,基本都是抄作业,毕竟已经有人走过的路,无需再摸着石头过河。
“从港口条件方面,我认为旧金山更合适,有天然深水港,可以省去大量的初期建造成本,附近木材资源丰富,非常适合建造大型船厂。”
“洛杉矶不太行,没有天然港,现在应该还是一片乱石滩,容易受太平洋风暴影响。”
新内阁成员杨棋说道,表现的十分积极。
“我也支持在旧金山建立新城市,那边的自然条件明显优于洛杉矶。”
“两地都是地中海气候,但旧金山的淡水资源更丰富,有多条河流汇入海湾,无论是居民用水还是工业生产,取水都很方便。”
......
众人通过对这两个地方的大致印象,从港口条件、气候、水源、地形和资源丰富程度等多方面进行比较。
最后决定将后世旧金山选为西海岸的第一块定居点。
并将其命名为金山市。
由于是要建造大型船厂和港口,所以是否具备天然良港就成了决定性因素。
许平拿出地图,在旧金山的位置上画了一个圈。
“文华,旧金山多黄金的事,你看准时机透露出去,肯定能吸引很多人自发前往,加快新定居点的发展,浅层砂金可让民间自己开采。”
“对了,我们好像有四个人失联了,怎么回事?”
散会之前,许平忽然想起一事,有四名穿越者,他已经连续两年没收到行踪消息。
“这事我的,最近太忙忘了汇报。”安文华一拍脑袋。
“我们当中不是有两个荒野求生爱好者吗,从37年开始就到处乱跑,今年年初我收到消息,其中一个出现在南非,另一个出现在夏威夷。”
“还有两个满世界研究动植物去了,前段时间,林剑传回消息,说他们在塞维利亚的京海银行取了钱,还在林剑家住了几天。”
“不过大家都成年人了,生死自负,不用管他们,应该都会随身带保镖。”
许平闻言,揉了揉眉心,索性也不再管了。
在他们开会的时候。
阿尔卑斯山脚,两名穿越者穿着厚厚的毛皮大衣,在一群欧洲雇佣兵的保护下往山上走去。
太平洋某小岛上,一名穿越者正跟一群土著进行斗舞大赛,雇佣兵在旁边吃着烧烤。
马达加斯加的海岸,另一名穿越者坐在自己搭建的树屋门口,看着星空愣愣出神,一颗流星在他眼前快速划过。
......
日升月落,星移斗转,时间很快来到了1641年1月22日。
华夏除夕夜。
砰!
绚丽的烟花在京海上空绽放,宣告着新年的到来。
应天广场上,孩童们或是拿着‘烟花棒’嬉戏追逐,或是为飞上天空的‘窜天猴’兴奋鼓掌。
“那边好像有什么活动!妙清,我们赶紧过去看看。”
正在玩烟花的宋曦突然一指广场正北方向。
那里矗立着一座高30多米、宽30多米,东西长100多米的巨型城楼,足有后世十层楼那么高。
城楼名为应天门,仿照隋唐洛阳的应天门而建。
古时候的应天门也是30多米高,后世重建的则有50多米。
对现在的华联共和国来说,造这种大型建筑已经没有多少难度。
当然,这座城楼并不是摆设,实际上,它是一座城楼形状的大型综合建筑,可以看成是一栋大楼。
城楼两边以及基台1层是农贸市集,可进行农产品交易。
2到3层是便民商铺区,包括杂货店、餐饮、药店等。
4层是邮局综合服务区,京海中央区信件和货物的寄收都在此处进行,城楼下方有专门的邮局仓库。
5层是公共活动区,包含图书馆、观景台、茶室等。
将这些集中在一起,方便统一管理。
未来的车站和地铁站等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设施,可能也会选在附近,目前的城市规划备忘录里是这么写的。
京海的许多新公共建筑都遵循‘外部历史风貌,内部民生空间’的原则。
新任京海城市规划管理局的负责人是建筑学毕业,他表示,单纯造一个火柴盒确实省事,但总觉得有些单调。
京海除了是经济和政治中心,还是文化中心,文化中心得有文化。
于是便开始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设计城市的风格。
宋曦一把拉住杨妙清的手,兴奋地往城楼方向跑。
“等等我们!”
许一安和其余几个三年级小朋友,也立马跟了上去。
共和国的基础教育体系和之前一样,八岁开始上一年级,小学五年制,中学三年制。
高等教育体系有所变化,大学阶段依旧是两年制,主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类似后世的职业技校。
不同的是,毕业后多了一个阶段,学生可以自主参加各个研究所的专业考试,更深入学习理论知识。
毕业后可直接留在研究所工作,也可受聘于其他大工厂。
共和国的教育目标在慢慢发生改变,从优先培养‘熟练工人’,到培养更多理论和科研方面的人才。
穿越者注定要从技术岗转向管理岗,从管事转向管人。
杨妙清是去年刚来的移民。
本土小学都有专门为新移民准备的入学考试。
如果新移民一个字也不认识,但是想上学,有专门的扫盲院校,通过院校考试,才能上小学。
大部分人学习半年到一年就能顺利通过。
新移民中,有文化的可直接参加小学入学考试,根据成绩来决定入学起点。
仅限十六岁以下。
十六岁以上的可以自行利用闲暇时间学习。
在工作中,识字比不识字要更有优势,更容易升职或是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
共和国目前的成年标准,还是十六岁。
这个时代人均寿命较短,别说成年的标准提前,连养老保险都得提前发。
杨妙清入学成绩为优,可直接从三年级开始学习。
现阶段小学的学习内容非常简单,学科也不多,以语文数学为主,知识到了四五年级才会变得复杂一些。
“各位观众,一会可千万不要眨眼,你们即将见证本世纪最伟大的发明!”
城楼上,一名电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手持扩音器,另一只手按着电闸拉杆,声音激动。
“我知道我知道,是电灯!”
宋曦激动地蹦跳起来。
“电灯是什么?”杨妙清好奇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