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话说咱们能不能去爬长城啊
作品:《北美新明》 两天后,北岸的东瀛军队被迫撤走,只留下小股人马继续看着。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江户城。
“八嘎雅鹿!”
德川家光气的暴跳如雷,手持武士刀,疯狂劈砍院中的花草。
仿佛这些花草就是游川,他恨不得将其碎尸万段。
“游川桑,给我等着,总有一天,我要将你做成美味滴关东煮,然后一口口吃掉你滴肉,我还要杀掉所有滴明国人。”
德川家光的精神状态仿佛陷入了癫狂,在那挥舞着刀刃,自言自语。
仆人和武士跪在地上,一动不敢动,连呼吸都不敢发出太大声音。
他们家将军的精神状态越来越不对劲。
就在昨天,仅是因为御厨做的鱼肉不符合口味,一家老小便被将军给烹饪了,连婴儿都没放过。
对身边人极度苛刻,视人命如草芥。
之所以会变成这样,可能与明国人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内部的政治因素让他走向极端。
在他的残暴统治下,各地大名都得送人质到江户,就连天皇,都彻底成了摆设,没有了一丁点话语权。
......
1640年,5月10日。
大明,北直隶,顺天府。
这天的京城十分热闹,因为明天就是‘令诞节’。
明朝皇后过生日,一般不会大操大办,只有明初的时候,给马皇后庆生,办的比较热闹,但却不是每年都如此。
朱棣喜欢热闹,过生日的时候,也经常大办。
之后的皇帝,则是一个比一个随意。
到了明中期,皇帝自己过万寿节,都是给大臣们发红包,让他们各自回家吃席庆祝。
皇后和皇子皇孙的生日,更不重视,一切从简。
所以这次突然大操大办、与民同庆的令诞节,便显得非常特别。
百公里外的天津港。
高振、游川、洪吉祥等十余名穿越者,及其家眷,一起从轮船上下来。
“这里就是大明啊,早就想来看看了,与我想象中的不太一样,有点失望,话说咱们能不能去爬长城啊。”
洪吉祥的妻子庞乐丹下船后,便忍不住四处打量,说着开玩笑的话。
“你是想当蒙古留学生还是女真留学生?”洪吉祥嘿嘿直笑。
“老娘开玩笑而已,你真以为老娘不懂啊!”庞乐丹白了一眼自己老公。
“我以前从没去过北京呢,没想到这次居然要去明朝的北京,还是去参加皇后生日庆典,总觉得有些神奇。”
名叫孙悦的女穿越者笑意盈盈,满脸期待。
这批前来参加令诞节的穿越者共有十四人,十男四女,都没有带小孩。
其中四对穿越者夫妻。
剩余六个穿越者娶的都是本地人。
他们这个群体男多女少,女性基本都留在本土。
穿越众大致可分成文武两派。
武派顾名思义,就是军队派。
文派则是个大杂烩,包括负责科研、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人。
因为各种原因,女性穿越者不适合在军队里工作,即便是军队后勤,她们也帮不上忙,环境太残酷了,许多男性穿越者都受不了,所以她们清一色的是文派。
根据各自的专业和能力,在科研、教育、医疗方面为共和国做贡献。
走到今天,每个穿越者都有了属于自己的赛道,有着各自的事业。
洪吉祥的妻子庞乐丹,穿越前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后来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在大琉球建了一所学校,立志要在东方打造第一所新式大学,与本土的那些大学一样。
孙悦的丈夫名叫熊亮,负责东瀛方面,两人也是穿越前认识的,都是京海医学院的学生。
她各处投资建医院,包括本土在内,大大小小的医院诊所有十几家。
在长崎和本土龙安市各开了一家制药公司,从京海招聘专业人才、购置机器,从本地收购药材。
她们的事业并不轻松,同样一切从零开始,伴随着国家一步步成长。
像是一颗齿轮,是推动共和国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老高,你知道的多,明朝皇帝和皇后每年过生日都搞这么大排场吗?”
一行人走在路上,周围是全副武装的护卫队,将他们护在中间。
庞乐丹一边观察着四百年前的天津城,一边好奇问道。
“高大哥,我和庞姐她们是第一次来,有没有什么礼节上的禁忌啊,如果失礼了,不会给你们惹麻烦吧?”
孙悦忽然想起封建社会的森严等级和严苛礼制,也问了一嘴。
穿越后她可是见识过欧洲那边的宗教与封建双重压迫,不知道明朝会是啥样。
“并不是每年都这样,明朝皇帝生日叫圣诞节也叫万寿节,皇后是令诞节,皇子皇孙则是千秋节,规格也各不相同。”
“至于礼节什么的,不用担心,会有人教咱们该怎么做,别跟他们乱说话就行,当个沉默的观众。”
高振很是耐心的用拉丁语加密通话,提醒几个首次来大明的穿越者。
他们人均掌握三门语言,毕竟殷洲那边各国的人都有,在日常交流中,渐渐的就学会了。
“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去我老家看看,那边现在是什么情况?”
时隔二十年再次踏上华夏土地,也许这里是个平行世界,但庞乐丹还是不由想念起家乡,还有永远无法再见的家人。
自从大学毕业踏入社会,组成了自己的家庭,就很少回老家了,父母的样子都已经模糊。
但却怎么也忘不掉。
她老家有一棵大榕树,四百多岁,小时候经常在树下玩,现在那棵树还很年轻,不知道能不能找到。
“庞姐姐老家在哪?”这时,高振的妻子柳兰芝小心翼翼地开口。
作为一个本地人,很多时候,她听不懂穿越者们在说什么,插不上话。
当然了,她并不知道这群人是天外来客,只知道是来自海外很远的地方,所以才与她们不一样。
她特别羡慕这群海外汉人女子的随性洒脱,还有聪慧。
说话做事,没有太多的礼节讲究,而且懂得很多道理。
“姐的老家在川省,兰芝妹子不必太拘谨,以后有什么事想问,直接问就是。”
“对了,听说兰芝妹子识字,要不来我的学校当个老师,我那正缺人呢。”
“老师?”
“不是你理解的老师,在我们这里,老师就是教书先生,不需要有功名,识字就行,女子也可以担任。”
“可是庞姐姐的学校在大琉球,有点太远了。”
“也是,那算了吧,以后我在汉城办个学校,你可一定要来帮忙,殷洲那帮人实在不好请。”
庞乐丹一把将柳兰芝拉到自己身边,挽着她的胳膊,像是相识已久的姐妹,亲密地聊起了天。
从工作聊到生活,从爱好聊到饮食。
她们早已融入了这个时代,但时间无法抹去她们后世之人的灵魂。
言论、思想,乃至是不经意间的举动,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