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我从未改变,但局势已变

作品:《北美新明

    济州岛军营,高振做着战前总动员。


    “不知道!”


    士兵们的回答很是干脆直接。


    “你们的任务是什么?”


    高振继续问道。


    “天下大同!”


    士兵们扬起武器,齐声高呼。


    “很好,看来大家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目标。”


    高振点点头。


    军队的思想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作。


    要么用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去铸就。


    要么用肮脏的下限和欲望去堆砌。


    通常情况下,两者兼备。


    纯靠理想信念打仗的军队,少之又少。


    因为理想和信念往往都是在逆境中才能磨练出来。


    例如保家卫国的时候。


    下限和欲望是指纵容军队屠城和奸淫掳掠。


    要知道,打仗会死人,压力山大,底层士兵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不蠢。


    他们都知道自己是烂命一条,是战争的燃料。


    军官不能强求他们去珍惜别人的命,因为他们连自己的命都掌控不了。


    所以想给军队塑造崇高理想,任重道远。


    这时,孙二娘被请了上来,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讲述她悲惨的故事。


    士兵们听完之后,立马群情激愤,都同情起了孙二娘。


    那黄老爷真不是人啊,一定要打到济南府去,把黄老爷脑袋割下来当球踢!


    还有那些为虎作伥的贪官污吏,全都要抓起来扒皮充草。


    这些士兵以前都是流民,在成为流民前,都是最底层的百姓。


    或多或少都被有权有势的人欺负过。


    所以能对孙二娘感同身受。


    高振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好似明白了自己心态的变化。


    其实他从未改变,而是局势已变。


    共和国东亚的军队主体是流民,他们以前过什么苦日子不用说。


    对明朝地主阶级,有着埋藏在心底的恨意。


    以前没能力也没胆子反抗。


    但现在不一样了。


    当听到要进攻大明时,他们没有任何错愕,当听完孙二娘的故事,他们无比愤怒。


    因为他们一直在愤怒。


    如果把军队看作一个整体,它们这种愤怒的情绪,潜移默化影响着高振以及其他穿越者。


    或是日常的交流,或是跟军队谈心的时候。


    无论穿越者们如何想,大局已然发生变化,曾经被压迫的那群人,得到了物理和精神的强化。


    他们,也就是由明朝底层百姓组成的共和国军队,自然而然有了想要改变大明的想法。


    如果想用理想和信念武装军队,就必须将这种愤怒情绪利用上。


    说简单点,这次是给孙二娘和那群孩子讨个公道。


    锄强扶弱。


    但带给军队的影响,无比深远。


    “列队!出发!”


    随着高振一声令下,士兵们立马整齐划一的迈步走出军营。


    军营里挂着一张许平的青年画像,与国旗放在一起。


    所有士兵路过时都要行注目礼。


    对海外军队的忠诚教育,一直在进行着。


    ......


    几日后。


    大明,北京,西山煤矿。


    此山脉位于太行山支脉,煤层浅,易开采,以无烟煤为主,且靠近京城。


    明中后期京城年耗煤量大概20万吨,其中七成来自此处。


    相关史料便有记载‘京师百万之家,皆以石煤代薪’。


    这天,崇祯和几位朝廷官员,还有一众太监来到了西山煤矿。


    “陛下,你看,动了,蒸汽机动了!”


    王承恩激动地指着面前的轰鸣巨兽,由衷为朱由检感到高兴。


    “哐啷...哐啷...呼哧...呼哧...”


    随着声音越来越急促,蒸汽机杠杆升降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浑浊的污水从排水管中涌出。


    “一机之力,可抵百名壮夫昼夜不休,陛下若想施行仁政、与民休息、中兴大明,唯有靠此蒸汽机。”


    “微臣恭贺陛下,终于寻得救国良方!”


    刚被破格提拔上来的宋应星,也是激动地拱手祝贺。


    朱由检没有立即回话。


    只是目光死死盯着那台蒸汽机。


    瘦削的手先是攥紧,而后眼中燃起希望的光芒。


    他看到的可不仅仅是一台汉髡组装的抽水机器,而是可以用来逆转天命的神迹。


    古往今来,王朝的寿数多则数百载,少则十数载。


    像是有一道无形的天命紧箍,牢牢套在每一位帝王的头上。


    根本原因是土地兼并,道理大家都懂,但是没人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此时的大明便流行起了天命之说。


    很多人表面上忠于大明,暗地里却断言大明朝寿命到了,也是该改朝换代的时候。


    作为皇帝的朱由检,自然是不愿意看到祖宗基业在自己手上葬送掉。


    所以他做着一切可能的尝试。


    或许引入汉髡所说的工业兴国,可以破除王朝更迭的魔咒。


    如果百姓不需要土地也能吃饱穿暖,不就可以防止百姓因失地造反?


    为此,他专门将写下《天工开物》的宋应星从地方提拔了上来,封了个工部侍郎。


    还派太监前往福建沿海进行考察,看看那些所谓工厂到底是什么情况。


    为了能把蒸汽机搬到西山煤矿演示抽水,与朝堂文官斗了将近一年。


    不同人对蒸汽机的态度不一样。


    老顽固们担心机器的出现,会引发权力大洗牌,然后导致自己的失势。


    都坚决反对,说要严厉禁止。


    拒绝一切跟汉髡有关的东西。


    他们的担心不无道理。


    因为历史的发展确实如此。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几乎每一个穿越者都学过的理论知识。


    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创造一批新贵人物。


    当然了,有了守旧派,就会有维新派。


    不少人从蒸汽机上看到了机会。


    明末的内忧外患,是他们变革的最大动力。


    经过长达一年的拉扯,维新派们最终占据了上风。


    主要是中间的骑墙派觉得,跟着守旧派看不到希望,真出现王朝更迭,大家都很难捞到好处,保不齐还要丢掉性命。


    所以骑墙派决定在维新派身上赌一把。


    希望在即将到来的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


    崇祯个人最大的诉求,是保住他的大明朝,所以也决定支持维新派。


    明末的党争,渐渐演变成了守旧与维新两派之争。


    没了东林党、齐党、浙党、昆党...等党派的划分。


    文官集团大致分成了两个阵营。


    目前是维新派占据着上风。


    “陛下!”


    “急报,汉髡的军舰已经到了天津,说是要攻入京师啊!”


    正当崇祯在心中感谢汉髡时,一名小太监慌慌张张地跑来,给他浇了一盆冷水。


    “什么?汉髡要攻打我大明朝?”


    崇祯显然不太相信,但脸上还是不由自主地出现了慌乱之色。


    不是说对他的皇位不感兴趣吗?


    怎么突然就开着军舰过来了?


    以汉髡那强大的海上实力,一旦决定侵犯他们大明朝,沿海将永无宁日。


    但是汉髡也有求于他们大明朝,需要转卖大明朝的货物赚钱,也需要移民大明朝百姓。


    按理来说,双方没理由起兵戈。


    “陛下莫急,汉髡明明可以在海外大肆抢占夷人土地,没必要来抢占我大明的领土,完全是得不偿失。”


    “这其中定是有什么误会。”


    宋应星也是一惊,连忙说道。


    他对华联共和国还挺有好感。


    因为之前有个汉髡花重金从他这里买了一本《天工开物》手抄本。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宋应星当即就想到了这首诗,没想到在万里之外的大洋彼岸,居然有着一群同样爱好的知己。


    也正因为此事,他这个科举落榜生才能进入到皇帝眼中,不然现在估计还在乡下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