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刘禅诏令鲍三娘回成都
作品:《三国:穿成糜芳之子,救下关羽》 翌日,诸葛亮,糜武,赵云一同进宫面圣。
刘禅得知诸葛亮和糜武来了,也不敢再在内宫中和太监玩闹,立马来到永安宫。
不多时,刘禅在黄皓陪同下来到殿内。
“拜见陛下!”
诸葛亮,糜武,赵云随即行礼参拜!
糜武目光落在刘禅旁边的黄皓身上,他自然清楚这个黄皓是个什么货色。
虽有心除之,但碍于刘禅喜爱,也只能暂时忍着。
毕竟无缘无故处决皇帝身旁的近侍,很容易被说是欺压主上,意图造反。
刘禅笑眯眯的来到诸葛亮面前:“相父,大将军,赵叔你们来了,快请落座。”
刘禅在诸葛亮面前,那绝对是乖孩子。
诸葛亮一落座就言道:“陛下,臣耳闻陛下每日在宫中嬉戏玩闹?不知是真是假?”
刘禅闻言不由眼角一抽,陪笑道:“朕没有,只是偶尔与太监们玩闹。朕每日遵从相父教诲,阅读古籍史书。”
“哎。”
诸葛亮又岂不知刘禅每日都干了些啥,只是他不忍强加责怪,只得微微一叹:“偶尔玩耍倒是无事,切不可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先帝之志就是匡扶汉室,陛下需牢记先帝嘱托,以匡扶汉室为国策。陛下初登大位,更应该勤政为民,恩惠蜀中百姓,励精图治,争取早日匡扶汉室,到时候也好祭慰先帝在天之灵。”
刘禅微微颔首:“朕谨记相父教诲!”
诸葛亮目光也落在刘禅身后的黄皓身上,劝诫道:“先帝创业之艰辛,陛下应该清楚。自古夺天下易,守天下难啊!先汉亲贤臣,远小人,故而先汉兴隆也!亲小人而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及此事,而不痛恨桓灵也!陛下更应该吸取教训,切记亲贤臣,而远小人也!如此,汉室可兴,大业可成。”
“朕谨记相父教诲!”
刘禅没有表现出一丝反感,老老实实的听着诸葛亮的教诲。
刘禅从小在诸葛亮教导下长大,虽贵为天子,但从骨子里尊敬他。
“陛下能明白微臣一片苦心就好!”
诸葛亮说完,才说正事:“今日臣等前来,是有事启奏陛下。”
刘禅问道:“相父要禀奏何事啊?”
“大司马奉旨退敌,现正与魏军交战。汉中兵力不足,成都又无可调之兵。臣担心大司马因兵力不足,而不能退敌,特来请旨征调越嶲和南中驻军前往成都,以备随时可支援大司马。”
“相父是说二叔恐不敌司马懿?”刘禅闻言不由担忧起来。
诸葛亮言道:“陛下不必担忧,大司马自能退敌。之所以征调南中兵马,实为不时之需。”
“噢,如此就好!”
刘禅这次安心,言道:“既然相父觉得需要兵,朕即刻下旨征调南中和越嶲驻军前往成都,统归相父调度。”
“臣多谢陛下!”
“相父言重了,相父为国操劳,朕理应如此!”
诸葛亮微微颔首,随即一拜:“臣这就下去着手准备,征调兵马事宜。”
“相父辛苦!”
糜武和赵云随即一拜:“臣等告退!”
“表兄请留步!”
糜武刚要离开,就被刘禅给叫住!
糜武不知何时,询问道:“陛下是有什么事吗?”
刘禅一脸人畜无害的样子,笑眯眯道:“先帝临终前,让朕多与表兄亲近亲近。表兄久镇南郡,劳苦功高,先帝常以未能赏赐表兄而留遗憾。”
糜武不明所以,拜道:“陛下言重,臣受先帝知遇之恩无以为报,又怎敢奢侈更多恩赐?”
“表兄这是哪里话,表兄乃大汉柱石,功在社稷,理应受赏。朕初登大位,毫无恩赐于表兄,心中有愧啊!今朕初登大位,魏国就来犯境,只得留表兄于成都,每日听表兄教诲,稍能安心!只是如此一来,不免让表兄与家小离别。朕已下旨,于成都修建一座大将军府,以表朕对表兄的微薄之恩。”
“陛下初登大位,应当施以恩德于百姓才是。何故为我一人,而劳民伤财?臣久镇番外,常年居于军中,哪里配享受此等虚荣?臣请陛下收回成命,陛下待臣之恩,臣心中已受。”糜武从刘禅的话中,听出一二来,自然不想久留成都,更不想让妻儿留在成都受制于人。
刘禅微微笑道:“表兄屡立大功,却无赏赐。今朕为表兄修建大将军府,以彰显表兄于国家之功,有何不可?”
“陛下……。”
“表兄切莫再推辞,朕已下旨,君无戏言!”
糜武见推脱不了,只得拜道:“臣谢主隆恩!”
刘禅言道:“表兄不必客气,往后还需表兄为朕北伐曹魏。早日完成先帝之志,还于旧都。”
“臣必竭尽全力,以报陛下之恩。”
“对了表兄,朕闻你已有一年余未曾与嫂夫人见面,朕将你留于成都,实不忍心让你与家人分别。所以,朕已下旨让嫂夫人即刻前往成都,与表兄团聚。等大将军修建完毕,嫂夫人和侄儿也可久居成都,朕也会照拂一二。”
糜武闻言不由嘴角微微一抽,硬是一个字没说出来。
诸葛亮也不由眉头一皱:“陛下,大将军夫人公子在南郡居住习惯,何必长途跋涉,举家迁徙?再说,大将军只是暂留成都,不久就要回南郡坐镇,如此往返,这又何苦呢?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相父,朕昨日就已派人前往江陵宣旨了。再说,朕实不忍心见表兄与表嫂分离,故而才自作主张。何况,让嫂夫人居于天子脚下,岂不更能体现出君臣一心吗?”
糜武闻言,拜道:“还是陛下想的周到,臣在此谢过陛下。”
“表兄客气,这是朕该做的。”
糜武明白刘禅这是想让鲍三娘和糜义久居成都,他也好放心让糜武在外领军。
虽然知道刘禅别有用心,但作为臣子也不好拒绝。自古以来,手握重兵在外的将领,为了让天子安心,都会主动将家小作为质子。
刘禅这么安排,糜武也能理解!只是这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总觉得有点委屈和不爽。
诸葛亮又何尝不知刘禅的意思,本想阻拦,见糜武也没再说什么,当下不再多言。
拜别刘禅后,诸葛亮,糜武,赵云三人一同返回丞相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