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沈重借机卸蟒袍
作品:《我叫范隐,但我就是狂》 一位接一位的北奇官员站了出来。
他们的说辞大同小异,无一例外,全是对这笔生意高唱赞歌。
后面几位,甚至懒得自己组织言语,直接将范隐方才那番话改了几个字,便当成了自己的陈奏。
可即便如此,高阶之上的太后依旧听得频频点头,笑意盎然。
终于,在七八位官员陈奏完毕后,太后抬了抬手,制止了又一个正欲起身的官员。
她的目光,再次落向殿中那个孤零零的身影。
“沈指挥使,咱们大奇这么多位卿家的陈奏,你可听清了?”
“他们说的,可有理?”
沈重躬着身,声音没有一丝波澜。
“诸位大人的陈奏,句句在理。”
太后的声音里带上了一丝压迫感。
“那,可曾说服于你?”
“你,是否赞同通商之事?”
沈重再次深深一揖。
“臣只觉得诸位大人说的有理。”
“但臣,依旧觉得此事不妥。”
此言一出,太后脸上那维持了许久的笑意,像是被寒风吹过,瞬间凝固。
她还想说些什么,嘴唇微动,却又终究没有开口。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小皇帝,目光不着痕迹地向北奇官员那边瞥了一眼。
几乎是瞬间,一名官员心领神会,立刻起身离席,快步走到殿中,对着主位行了一个大礼。
“启禀太后!”
他的声音洪亮,充满了悲愤。
“臣有一事,本想为太后寿诞计,暂且隐忍。”
“待寿宴之后再议。”
“谁料锦衣卫指挥使沈重,竟如此狼顾狂狷,当殿顶撞太后,臣,实在是忍无可忍!”
太后眉梢一挑,似乎来了兴致。
“哦?”
“那你且说来听听,是何事让你如此愤慨。”
那官员深吸一口气,声音陡然拔高,字字如刀。
“锦衣卫镇抚司指挥使,沈重,涉嫌勾结南庆监察院,出卖军情!”
“此等国贼,其心可诛!”
“望太后明察,严惩不贷!”
话音落下,满殿死寂。
无论是南庆使团,还是北奇官员,所有人都面露惊愕与不解,目光在沈重与那名官员之间来回逡巡。
唯有小皇帝,悄然坐正了身子,端起酒杯浅酌一口,仿佛眼前这惊涛骇浪,与他没有半分干系。
而身为当事人的沈重,脸上更是平静得可怕,甚至连眼皮都未曾抬一下。
主位上,太后审视的目光在沈重身上停留了片刻,才缓缓开口。
“沈重执掌锦衣卫多年,对我大奇的忠心,哀家是知道的。”
“你奏他叛国,可不要信口开河。”
台下那官员挺直了胸膛,掷地有声。
“臣,有证据!”
“哦?有何证据?”
“南庆监察院密探言冰芸,于国战前便潜伏我上京,此事尽人皆知。”
“国战后,此獠不慎暴露,被我大奇擒获,亦是事实。”
“但诸位所不知的是,这言冰芸被捕之前,曾与沈指挥使的亲妹,沈家小姐,往来甚密!”
“此事,上京城中,人证物证俱在!”
“这,实在不能不让人怀疑沈大人啊!”
太后的目光再次转向沈重,声音里听不出喜怒。
“沈指挥使,可有此事?”
沈重终于动了。
他上前一步,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
“回太后,确有此事。”
他承认得如此干脆,反倒让殿中众人吃了一惊。
“言冰芸确实曾意图接近臣妹,欲借此打探军情。”
“但在国战期间,臣一直坐镇锦衣卫所,统筹调度,从未归家一步。”
“言冰芸,绝无可能从臣妹那里,探得任何消息。”
太后眼中闪过一丝疑虑。
“当真如此?”
“千真万确。”
沈重的声音沉稳有力。
“而且,臣还要奏报一事。”
“这言冰芸潜入上京之后,便化名‘芸公子’,一掷千金,广结权贵。”
“他所接触的,远不止臣妹一人。”
“如今这朝堂之上,在座诸位大人家中的公子小姐,与他有所牵扯的,亦不在少数。”
“所有这些,包括臣妹之事,锦衣卫档案之中,皆有详细记录,太后可随时查验。”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北奇官员席间,声音陡然转冷。
“臣若有一句谎话,甘受五马分尸之刑!”
“轰”的一声,北奇官员席间炸开了锅。
那些方才还等着看沈重笑话的官员,此刻脸上血色尽褪,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眼神中充满了惊慌。
主位上,太后淡淡说道。
“沈卿家的忠心,哀家自然是信得过的。”
话音刚落,沈重却突然双膝跪地,双手高举过顶,重重叩首。
“太后!”
“臣可以性命担保,臣妹绝未出卖军情。”
“但她与言冰芸有所往来,却是无可辩驳的事实。”
“子不教,父之过。长兄如父,臣妹行差踏错,便是臣治家不严之罪!”
“臣,有罪!”
“臣恳请太后,收回亲赐臣的这身蟒袍!”
“臣更请奏,为堵天下悠悠之口,臣与臣妹,甘愿同入诏狱,静待太后查明真相,还臣一个清白!”
他再次俯身,额头紧紧贴着冰冷的地面,行了一个五体投地的大礼。
看着他这般姿态,那些心中有鬼的北奇官员,更是吓得魂飞魄散。
太后脸上一丝笑意刚要浮现,却又被她强行压了下去。
她转头看向身旁的小皇帝。
“陛下,此事,你怎么看?”
小皇帝放下酒杯,神色恭顺。
“儿臣年幼,但凭母后做主。”
太后这才将目光重新投向地上的沈重,声音里带上了一丝暖意。
“哎,沈卿家快快请起。”
“你为我大奇立下汗马功劳,哀家岂能因这点捕风捉影之事,便折辱功臣?”
“下狱之事,不必再提。”
“但……”
她话锋一转。
“治家不严,终究是你的过失。”
“这身蟒袍,哀家便暂且收回。”
“待你日后再立新功,哀家再亲手为你披上。”
匍匐在地的沈重,身子微微一颤,随即大声叩谢。
“臣,叩谢太后隆恩!”
立刻,便有两名内侍端着两个方形的红漆木盘,悄无声息地走了上来。
沈重缓缓起身,面无表情地先将头上的官帽摘下,轻轻放在一个盘中。
接着,他解开衣扣,将那件绣着金色蟒纹的大红官袍脱下,仔细叠好,郑重地放在了另一个盘子里。
此时端着绣着蟒纹的官服的那位内侍退下,端着官帽的那位内侍依旧立在原地。
另两名内侍上前,一人手中捧着一件崭新的,没有任何多余纹饰的普通红色官服,另一人则空着手。
沈重张开双臂。
那空手的内侍上前,熟练地为他将新官服穿好。
随后,沈重微微低头,内侍又将他方才摘下的官帽,重新为他戴上。
整个过程,大殿内落针可闻。
待一切完毕,几位内侍躬身退下。
换下绣着蟒纹的那件官服,沈重顿时觉得身上一轻。
沈重整理了一下衣冠,再次抬起双手,向太后深深一揖。
“多谢太后开恩。”
太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她的目光转向最初弹劾沈重的那名官员。
“这位卿家,如此处置,你可还满意?”
那官员此刻连忙行礼,脸上恰到好处地浮现出几分羞愧与懊恼。
“太后圣明!沈大人一心为国,高风亮节,臣……臣方才一时糊涂,险些冤枉了忠良,臣,惭愧万分!”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刻意的颤抖,将悔恨演绎得淋漓尽致。
太后看着他那副“知错能改”的模样,脸上依旧带着那抹意味深长的笑意,温和地说道:
“卿家无需如此自责。你一片忠心,哀家岂会不知?你也是一片为国之心,这不怪你。”
她轻轻挥了挥手:
“起来吧,哀家知道你也是一片忠心,此事,无人有错。”
那官员顺势起身,从袖中掏出一方丝帕,状似慌乱地擦拭着额头和鬓角的“冷汗”,连连叩首:
“臣万死不敢当!太后圣明,臣肝脑涂地,无以为报!臣,愧对太后,愧对大奇!”
他躬身退回了座位,步履中带着一丝表演般的踉跄,心中却暗自松了一口气,这场戏总算圆满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